今年的第一篇文章,想跟大家說說「母乳在六個月之後到底還有沒有營養」這個問題。新年第一天,本該高興的日子,後台一個媽媽很傷心的給我留言,她說她一直堅持給孩子母乳喂養,可是孩子前段時候滿六個月以後,她的婆婆堅持要給孩子喝奶粉,因為覺得母乳已經沒有營養了。她堅決反對。結果她昨天發現婆婆竟然偷偷給孩子加奶粉喝了。這讓她非常生氣,結果跟婆婆也鬧得非常不愉快。
發生這樣的事情肯定是誰都不願意見到的。雖然誰都是想著為孩子好,但是理念觀點的不同,加上不恰當的處理方式,竟然會導致這樣不愉快的結果,真的讓人覺得非常遺憾。
但是「你的奶已經沒有營養了」「加點奶粉吧」這樣的話估計很多的母乳媽媽都曾經聽過或者正在聽著。遇到這樣的問題,一個兩個我們還能應付,但是如果說的人多了,周圍的壓力越來越大,很多時候我們也會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沒有營養了?是不是真的應該加點奶粉了?
今天就跟大家說說,到底遇到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辦?
首先跟大家複習一下權威組織的喂養建議: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在嬰兒前6個月內應該純母乳喂養,純母乳喂養是指除母乳外,不給小嬰兒添加任何的食物和飲料(包括水),除非孩子腹瀉或出汗較多時,可給予適量的水或補液鹽。在嬰兒滿6個月後,應該在添加輔食的基礎上繼續母乳喂養至2歲甚至更多。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至少應該堅持母乳喂養到寶寶滿一周歲,只要母親和嬰兒都願意,1歲後仍然可以繼續母乳喂養。
大家可以看到,無論是世衛組織還是美國兒科協會,他們都建議母乳喂養到至少一歲、甚至兩歲以後。這兩個組織都沒有提出「母乳在六個月以後就沒有營養了」這個觀點。
母乳看起來很清,像水一樣,是不是沒有營養?
我發現,之所以有很多的人都覺得母乳慢慢變得沒有營養了,是因為大家大多發現,隨著孩子越來越大,似乎媽媽的母乳變得越來越「稀」了,有時候甚至像水一樣請,不像寶寶剛剛出生時候的初乳那樣,這不是說明母乳變得越來越沒有營養了嗎?
其實這樣的看法是有點片面的。實際上,按照時間來劃分,我們的母乳有三種不同的類別。分別是初乳,過度乳和成熟乳。
第一階段的母乳是初乳。初乳我們很多人都聽過,從媽媽孕期中後期開始,就開始有一些初乳產生了。在寶寶出生以後,媽媽還會繼續「製造」一段時間的初乳,一般會持續幾天到一周左右。初乳一般呈黃黃的或者是奶白色,要比後面兩個階段的母乳都更佳厚重。初乳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他命,礦物質,以及最重要的,免疫球蛋白。這些母體中的免疫力通過初乳傳遞給孩子,在第一時間為他們建立起一道抵禦多種病毒和細菌的免疫力的防線。
第二階段的母乳叫做過度乳。從寶寶出生一周左右起,初乳就會被過度乳取代。相比較起初乳,過度乳已經變的沒有那麼厚重,但是它依然含有豐富的脂肪,乳糖,維生素等寶寶需要的營養。它能夠提供比初乳更過的能量。
第三階段的母乳就是成熟乳了。這也是大部分時期母乳的存在方式,90%的成熟乳是由水組成的,因為它要保證寶寶需要的水分,這也是我們不建議給六個月以內的孩子喝水的原因。因為含有大量水分,所以成熟乳自然會變的比較「稀」。但這並不代表它就沒有營養了。成熟乳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足夠支持寶寶的成長和日常活動。
實際上,我們之所以說母乳是對寶寶最好的禮物,就是因為母乳是能夠根據寶寶在不同階段的需求提供相應的營養的。就像剛剛來到這個世界,寶寶需要迅速建立起防禦外界病菌侵襲的免疫系統,所以初乳中就含有很多的免疫球蛋白;而隨著寶寶越來越大,他們的快速成長使得他們需要更多的脂肪和能量,那麼後期的過度乳和成熟乳中的脂肪含量也就變的更高一些。
我們身邊那些認為母乳像水一樣所以就沒有營養了的觀點,我想大多都是不明白這個道理的。
所以,我們要記住:母乳就像是媽媽為寶寶「私家定製」的高級食品,它能夠精準地隨著寶寶的需求調節自身各種營養的組成,這要比那些一二三段奶粉科學多了。
關於輔食與母乳喂養
輔食之所以稱之為「輔食」,就是因為它是輔助性的食物。因為在寶寶六個月以後,母乳中雖然還是有很高的營養,但是有一些營養物質,我們還是需要從輔食中額外攝取。
舉個例子,比如鐵。寶寶在孕期會積累一部分鐵,隨著他們不斷長大,在他們六個月左右的時候,儲存的鐵質已經用完了,而且這一階段寶寶對於這種營養物質的需求又有一個攀升,所以我們要適時引入一些輔食,來保證寶寶的鐵質的足量攝入和營養均衡。
另外我在之前的文章裡面也跟大家分享過,我們介紹輔食給寶寶,最重要的作用是開發他們的味覺,寶寶需要的營養和能量,還是主要要從母乳里獲得。
也就是說,即使是添加輔食以後,我們還是應該以母乳(或者配方奶)為主,輔食為輔助,直到寶寶至少一歲以後,才應該以其他食物為主要食物。
添加輔食以後,慢慢地寶寶吃奶的次數會減少,奶量也會慢慢下降,寶寶需要獲得的營養會更多地從他們吃的別的食物中獲得,所以自帶探測感應功能的母乳也會隨著寶寶對於母乳的營養需求的降低,而減少母乳中的營養。所以說,如果過早地給寶寶加了奶粉或者輔食,那麼其實我們是在人為地降低母乳所含的營養。
另外,即使是到了母乳喂養的最後階段,在最低谷的時期,母乳的營養含量也會跟牛奶差不多的。所以,可以看出母乳所含的營養,是相當的豐富的。如果再考慮上母乳喂養的其他優點,比如增強親子溝通,增強孩子的安全感,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等等,那麼我們堅持給寶寶喂母乳,是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
所以下一次再遇到群起而攻之的狀況,各位媽媽不用動搖,堅持能夠母乳就母乳。這是我們能給孩子的,最好的東西之一了。
遇到這樣問題的時候,我該怎麼辦?
說到這兒,我想大家應該已經知道,母乳不會沒有營養。可是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身邊的人大都還是認可要給寶寶加奶粉的說法,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該怎麼處理呢?
堅定信念
既然理論已經證明了我們的觀點,那麼我們就應該把它熟記於心,不要再被外界的質疑所影響。
努力溝通
雖然存在理念上的不同,但是我們還是要通過溝通解決問題。就像上面我跟大家提到的朋友,我們聊了一會兒之後我發現,她與她的婆婆之間很是缺乏溝通。因為她覺得婆婆的理念老派不科學,跟她解釋也沒什麼用,所以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做主,而且要求家人必須聽她的。她的婆婆雖然有很多的想法,都沒她沒有任何解釋地就拒絕了,這自然不好。
有一點我們必須得明白,我們身邊的所有照顧孩子的人,他們都是為孩子好的。雖然因為經驗、理念或者是生活習慣的不同,會有意見相左的時候,但是不要在第一時間就放棄溝通和解釋,很多時候,如果我們好好跟家人解釋,他們還是會理解的。
權威觀點說服
當然,如果只是我們空洞地去解釋,想要說服別人,可能還是有些困難。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找一些我們想要說服的那個人比較信任的人,去說服他們。
舉個例子,自從我開始寫這個公眾號之後,我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都開始比較信任我了。所以前段時間,我的一個剛剛做媽媽的朋友在為了勸她的媽媽不給孩子吃鹽的時候,就給她的媽媽看了我的文章,因為她的媽媽正好認識我,覺得我還比較靠譜,所以就被我們說服了。
當然,我並不是說我是什麼權威,只是想告訴大家,假如我們無法說服我們的長輩們,那麼我們可以找一些他們比較信任的、可以說服他們的人來做我們的說客。比如說,你前幾年剛生孩子的表姐,也許你的媽媽就會聽取她的意見;或者多給爸媽介紹幾個靠譜的育兒公眾號,讓他們沒事兒跟你一起學習了解,這樣他們接受起來,就會沒什麼壓力了。
總之,對於這件事情,我們只要堅定一個認識:對於寶寶來說,媽媽的母乳一直是最好的食物。如果你經受了一些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別因為這個影響了你的堅持,但是也別因為這件事情讓你和家人產生嫌隙。
育兒的過程,既是育人,更是育己。怎樣讓與你有不同意見的人支持你,是一種能力,更是一門藝術。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