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興奮劑」 給自行車上個電動機,這事兒有多難?

@ 2016-02-07

最近,19歲的女子公路越野車手芬克·范登德利可算是徹底火了,不過這位女車手可沒有丟U盤、移動硬盤等等玩意,雖然顏值很高,但她還是選擇靠實力,讓自己火一把!

相信大部分車友已經知道,芬克·范登德利在比利時舉行的U23女子公路越野世錦賽上在車架內隱藏電動機作弊,更倒霉的是由於比賽中發生掉鏈只能推行戰車至終點,賽後被國際自聯的隨機抽檢擊中,直接抓了個現行。

芬克·范登德利可以說是職業車壇歷史上首位被確鑿證據證明使用電動機在職業賽事中作弊的人,雖然UCI在整個2015賽季都在抽檢電動機作弊,不過卻一無所獲。芬克·范登德利作為首位被抓包的車手,她的出現提醒了人們:電動馬達在職業車壇中絕非捏造的臆想,而是確實存在的作弊手段。

機械興奮劑的昨天與今天

對於公路車運動來說,在車架等部位隱藏電動機的話可以直接將公路車變為「電動車」,從而提高車手的輸出功率,可以說是一種比傳統禁藥更直截了當療效超好的「禁藥」,因此被稱為「機械興奮劑(MechanicalDoping)」。

每當說到自行車與電動馬達,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坎神——法比安·坎切拉拉。

2010年的環弗蘭德斯與巴黎-魯貝中,坎切拉拉表現超強,在環弗蘭德斯的石頭路爬坡中甚至通過坐在車座上高踏頻輸出就遠遠甩開了身後奮力搖車的湯姆·布南。我們承認坎切拉拉擁有恐怖的個人計時能力以及穩定的高功率輸出,不過對於同樣是世界頂級車手、衝刺手、古典專家的湯姆·布南來說,被坎切拉拉以坐姿在爬坡中遠遠甩開,是不是有點科幻了?

2010年春季古典賽後,由於坎切拉拉的超常發揮,「機械興奮劑」這個名詞首次進入人們的視線,當時有人開始質疑坎切拉拉並通過一些坎切拉拉在比賽中不正常的動作來懷疑坎切拉拉的自行車上裝有電動機。不過由於沒有確鑿證據以及坎切拉拉在車壇傳奇的地位,這些質疑被大多數車迷,尤其是坎切拉拉的粉絲看做是荒謬的謠言。

但是2010年人們懷疑的,並被車迷視為「荒謬」的「機械興奮劑」,在2016年初卻真真切切地出現在了職業賽場上,而且是世錦賽,是正在日益崛起的女子自行車項目,能不讓人捏把汗嗎?

給自行車上個電動機,這事兒有多難?

雷蒙德演示裝有電動機的公路車

稍微想一下不難發現,把公路車改裝成「電動車」這事,一點都不難。

很多旅行車都自帶發電花鼓,這也是一般電動自行車的解決方案,不過這一方案並不適用於競賽——電動花鼓實在是太大了。很多網站給出了關於在職業戰車中隱蔽安裝機械馬達的方法推測,最被認可的一種就是在立管下方安置電動機與齒輪裝置與中軸齒輪咬合,並且在電動機未開啟時不與中軸接觸,以避免造成額外阻力。

關於電池,有人認為會放在立置水壺架的水壺中,也有人認為會放在立管上方或者坐管中,更有人認為會放在車座後方的車座包中。而對於電動機的控制開關,大家的意見比較統一,在電子變速大行其道的今天,彎把上小小的「衝刺按鈕」已經不是什麼稀罕玩意,不過就是這麼常見的按鈕,稍加改造後很簡單就能成為電動機的開關、以及檔位調節按鈕。

改造一輛「電動車」去比賽很難嗎?看來真的不難。

機械興奮劑,這玩意有多帶勁?

據資料,「機械興奮劑」大約能提高車手的騎行均速4—5km/h,維持一個小時,怎麼樣?這個增益BUFF還有誰?

電動機大約能在工作時間為車手提供兩百瓦左右的額外功率。兩百瓦啊大哥!還要什麼氣動車架?要什麼破風碳刀?都沒有一個電動機來的實惠!

雖然據資料電動機可在車架中持續工作一個小時左右,不過在比賽環境中,長坡、突圍中來個十分鐘的電動機超級BUFF增益就足以虐暴一般車手了。

某位車手曾經說過,如果坎切拉拉拉開了你50米的距離,那這個地球上就沒人能把坎切拉拉追回來了。這裡沒有黑坎切拉拉的意思,不過試想一下,某職業車手在比賽中開啟了電動機BUFF,並在短時間內成為超越坎切拉拉的計時賽「天王」,請問這比賽還有的看嗎?

「機械興奮劑」的影響有多惡劣?

來看看「老司機」們如何評價,車神莫克斯與爵爺維金斯的觀點一致,認為「機械興奮劑」的存在是對自行車運動尊嚴的挑戰,某種程度上甚至比服用禁藥的行為更加惡劣。所以莫克斯認為在比賽中使用電動機作弊的車手應當被終身禁賽。

UCI做出怎樣的行動?

從2015年開始,UCI就表示「有消息表明職業車壇中存在使用電動機作弊的行為」,並且在職業賽事中UCI增加了對賽車隨機抽檢的次數。

起初UCI使用微型攝像頭對自行車車架內部進行檢查,隨後又開始與X光機搭配使用。在上賽季末的一篇採訪中,UCI表示正在研究應對「機械興奮劑」的全新抽檢方案,會比上賽季的檢查方式更加有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