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神秘軍艦高調抵近美海軍司令部所在地:美軍苦惱根本沒法打
文/姜成
圖片為近日入列海軍的海軍鄧稼先號新型海洋綜合調查船,據了解該船具備對敵方海域進行海洋氣象、海洋環境、海洋水下地貌和海上測繪作業的能力,被認為是中國海軍進行海上偵察的重要作戰平台之一,據了解,中國海軍在過去一直被認為是一支近海海軍,並不需要遠赴敵方遠洋深處進行戰術海上海況偵察作業,但近年來,中國海軍重點發展大量海上遠洋調查船、海上測量船、海上雙體音響偵察船以及海上電子偵察船等一系列海洋偵查裝備,這些都被外國媒體認為是中國海軍走向遠洋的重要標誌之一。
最近4年來,中國海軍共建造了13艘各型號海上偵察船,幾乎達到了每年3艘,這在世界海軍史上都是少有的,為何中國海軍要重點發展海上偵察船呢?軍事專家李卓文告訴記者,高技術條件下的海上局部戰爭,是以信息系統為基礎,圍繞信息攻防和精確打擊展開的體系對抗。綜合情報保障貫穿於整個作戰過程,是奪取信息優勢的重要依託,也是信息攻防和精確打擊的力量倍增器。美軍在分析海灣戰爭以來歷次局部戰爭取勝的原因時認為「戰爭最致命的武器,不是飛彈和戰鬥機,也不是戰艦和坦克,而是部署在該地區的龐大的情報系統」。
正因為如此,加強平時及戰時情報獲取,是打贏海上高技術局部戰爭的關鍵。據了解,目前,我軍依靠850工程,已經開工建造了5艘815和815A型高科技偵察船,已經加入海軍序列的分別是海王星號、天王星號、天狼星號、北極星號。此外還有6艘636A型測量船和6艘雙體海上音響測量船。據了解,2012年至2014年,中國海洋調查船先後前往太平洋中部海區,對美國海軍的的多次海上軍演和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夏威夷和關島進行了多次戰術偵察,美軍對此卻沒有太多辦法,因為中國海軍電子偵察船在公海航行,符合自由航行規定。
據了解,中國海軍的電子偵察船具有任務系統搭載能力強、活動範圍大、持續跟蹤監視時間長、偵察手段豐富、可抵近偵察、使用靈活、情報效益明顯等優勢,是中國海軍戰略戰術情報獲取的主要手段之一,正因為如此,近年來,中國的電子偵察船、水聲監聽船和海洋調查船已經多次進入菲律賓海和太平洋中部第二島鏈附近海域收集美軍作戰情報。
據了解,除去廣泛的海上電子偵察船的作戰行動,中國海軍的636A型海上調查船也多次深入中國周邊海區,對重要海上通道的海底海況進行摸底,最近服役的鄧稼先號新型海洋綜合調查船就像一座移動的「海上氣象台和大型水下雷達站」,為中國海軍尋找美軍潛艇活動的蛛絲馬跡提供了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