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兩次雅克薩之戰,清朝都打勝了,反而將尼布楚割讓了出去?

@ 2017-02-10

自17世紀以來,沙俄分三路侵入我國北部。西路,以托波爾斯克為基地,溯額爾齊斯河而上,侵入準噶爾部遊牧地區;中路,以葉尼塞斯河而上,侵入貝加爾湖和喀爾喀蒙古地區;東路,以雅庫茨克為基地,溯勒拿河而上,侵入黑龍江流域。

順 治末年至康熙初年,沙俄利用清朝忙於國家統一和平定三藩之亂,進一步侵占了中國領土尼布楚和雅克薩等地,對沙俄軍的上述侵略行徑,康熙帝多次遣使進行交 涉、警告,均未奏效。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1688年),中國軍隊為收復領土雅克薩,對入侵的俄軍所進行的兩次圍殲戰,均取得了重大勝 利。

那麼,為什麼清朝在戰勝的情況下,沒有乘機收復尼布楚,反而在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與沙俄在尼布楚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將貝加爾湖以東的尼布楚之地劃歸沙俄呢?原來在東路抗擊沙俄侵略取得重大勝利的時候,西路、中路出了大問題。

當 時盤踞在新疆的葛爾丹為了利用沙俄力量來牽制清政府,實現其一統蒙古的政治圖謀,決定全面調整與俄國的關係,以謀求俄國的支持,增強與清廷抗衡的實力。康 熙二十二年(1683年),噶爾丹派使者,攜帶致沙皇的信件抵達伊爾庫茨克,宣稱「他們的主子已經聽到俄國與中國在黑龍江流域發生摩擦的消息,特地派他們 到莫斯科來」。

葛爾丹的這一要求正中沙俄下懷,為達到侵略中國西北邊疆的罪惡目的,沙俄對噶爾丹進行拉攏利誘。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底,沙俄參加中俄邊界談判的全權代表戈洛文,在伊爾庫茨克專門接見了噶爾丹的代表,陰謀策動噶爾丹叛亂,支持他進攻喀爾喀蒙古。

康 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爾丹率軍3萬,越過杭愛山,大舉進攻喀爾喀蒙古遊牧地區。由於噶爾丹派遣的千餘名喇嘛作內應,噶爾丹的騎兵乘勢擊潰車臣汗和 扎薩克圖汗兩部,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產生了極嚴重後果,當時正要去前往色冷格與沙俄使臣戈洛文談判的索額圖等人,行至喀爾喀地方,因為道路被阻,不得 不退回了北京,這一事件嚴重影響了清政府在談判中的有利地位,只得將談判地點改為尼布楚。

在 談判過程中,雙方爭執不下,戈洛文強要以黑龍江為界,索額圖表示可以將尼布楚一帶讓與俄國,以石勒喀河、鄂嫩河至因果達河一帶為界。但戈洛文仍堅不接受。 索額圖為了達成和解,好集中精力對付葛爾丹,不得不繼續退讓,先是提議以從北面流入石勒喀河的綽爾納河為界,俄方不允;後又提出北面以注入石勒喀河的格爾 必齊河為界,南面以額爾古納河為界,戈洛文才勉強同意。

而 對中方提出的劃分俄國新占領的西伯利亞與毗鄰的喀爾喀之間的邊界問題,戈洛文則藉口沙皇並無指示,且喀爾喀已為噶爾丹占領,清朝無資格與俄國談判此問題, 予以拒絕。1689年9月7日,中俄雙方簽訂《尼布楚議界條約》。根據此條約,俄國全部占領黑龍江流域的陰謀破產,但與大清帝國建立了貿易關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