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眼,聽起來並不陌生,但說起「貓眼症」,聽說過的人可能就不多。貓眼症的醫學名字叫「視網膜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原發性眼內惡性腫瘤,發病率約為1:14000至1:20000,無種族、地域及性別的差異。診斷時的平均年齡為12個月(雙側)~24個月(單側)。90%發生於3歲以前。雙眼發病約占30%~35%。對於這個病,最好是做到早發現、早檢查、早治療。那麼,如何才能做以上幾點?首先,要先來了解什麼是視網膜母細胞瘤和它的症狀及特點。
寶寶眼珠「發白」須警惕
小盼今年才1歲零3個月,父母長年在外經商,平時她由爺爺、奶奶撫養。今年1月份,小盼的瞳孔有些發白,但是沒有被及時發現,直到2月中旬才被帶到樂清市人民醫院就診。
「醫生,我孫女眼睛的瞳孔怎麼是白色的?」爺爺很不解地問。小盼右眼瞳孔發白,醫生在她右眼前晃一晃,發現沒什麼反應,眼部的視力已經明顯喪失。經過多重檢查,小盼被診斷為視網膜母細胞瘤,也就是「貓眼症」。這讓爺爺大吃一驚!這是嬰幼兒眼部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大約兩萬分之一。
孩子的這些信號家長要留心
患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嬰幼兒早期是看不出徵兆,這是這個病的難治之處。當發現孩子總愛摳眼睛,看東西愛斜眼看,就可能是視力下降的信號。嬰幼兒疾病能否早期發現,父母有很大的責任。如果給孩子講故事、看動態的物體時,發現目光總是跟不上,嚴重時甚至走路容易摔倒,都要記得帶孩子去醫院看看。
嬰兒出生後 莫忘查眼底
在嬰幼兒眼病中,視網膜母細胞瘤是性質最嚴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種惡性腫瘤,發生於視網膜核層,具有家族遺傳傾向,多發生於5歲以下,可單眼、雙眼先後或同時患病,本病易發生於顱內及向遠處轉移,嚴重時可影響患兒生命。因此嬰兒早期進行眼底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可以有效地避免嚴重病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