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選美各式各樣,可謂五光十色。殊不知中國古代也有不同的選美活動。有檔案記錄的,就算清代的選秀女活動了。
清朝宮廷的選美(秀女),首先必須是血統純潔的滿族官員的女子,在保證血緣和社會地位高尚的情況下,才講女子的美貌與素質。
挑選秀女,是為皇帝做妃嬪或為親王、王子指婚,所以必須體形健美、品行端正。因此要經過層層挑選,保證無誤。
正黃旗選秀女照片。(這麼小就選,怎麼知道長大正不正?可見清朝選秀是以家族背景和家族德行為首要條件的)
等待被選的清末內務府三旗女子。
清代有一套獨特的選秀女制度,每三年選一次,入選的都是滿洲八旗女子,漢女則不得入選。
清朝選秀女
清代乾隆帝孝賢純皇后朝服像
清廷規定,凡是年齡13—17歲的八旗滿籍少女,都須按年向戶部具呈備案,入選秀女時則送進後宮,供皇帝、太后、皇后挑選。
清代選宮女較之以前的朝代要仁慈一些,也人道得多。清代宮女一般只有一二百之數,而有百人左右能和皇帝接近。
清代青春完全曠廢的宮女幾乎沒有,因為清廷規定,宮女沒有被皇上看中,二十多歲時(20、24、25、30均有)便送出皇宮,另行婚配。
這是瑾妃,光緒的妃子。
左起:瑾妃、德齡、慈禧、容齡、容齡之母、光緒皇后(咱不敢用21世紀審美觀評判這些圖片,咱相信兩種可能,一則是這些人動起來會比較生氣一些,美會依韻而生,二則德美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左起:德齡、四格格(慶親王奕劻的四女)、慈禧、元大nai奶(慈禧內侄媳)、容齡。
溥儀的愛妃文繡
左邊的是文繡,中間的是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