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惜砸鍋賣鐵捆綁非洲入常,堅信可繞過中國高票當選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被譏笑痴人說夢、天真幼稚!

@ 2016-02-03

日本不惜砸鍋賣鐵捆綁非洲入常,堅信可繞過中國高票當選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被譏笑痴人說夢、天真幼稚!中國只需一票否決權,日本就枉費心機白忙一場!

中新網2月3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3日刊文稱,2月3日,聯合國大會將重啟有關安理會改革的政府間談判。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外務省於1月25日成立了專門推動聯合國安理會改革 的「戰略本部」。與其說「戰略本部」,不如說「入常本部」更為貼切。顯然,「入常本部」將工作重心放在了非洲。

文章摘編如下:

日 本動作頻頻,呈現出的卻是一種焦慮。其實,這也不難理解,此前,日本一直本著「出錢多話語就要強」的理念,謀求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成為一個可以 影響世界政治的大國。然而,隨著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日本分攤的聯合國會費越來越少,2016年的承擔比例僅為9.680%,還不及2000 年的一半。

在出錢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日本外交消息人士稱「日本發言權降低將無法避免」。在聲音還未弱到完全聽不見時,如何迅速入常就成為日本政府的優先選擇。

日 本媒體報道稱,「入常本部」由外務省負責世界各地的約20名局級官員組成,外相岸田文雄擔任部長。陣容如此龐大,不得不說日本為入常「拼了」。岸田表示, 希望舉全省之力,推進「日本入常」。同日,日本外務副大臣木原誠二就抵達衣索比亞,出席非盟峰會拉票。他在2月1日的一檔節目中稱,非盟有54個國家, 而入常首先需要至少三分之二會員國的支持,如果拿到這些票,日本的路就好走了,這是我去的主要目的。

1980 年日本首次公開提出將「入常」納入其成為「國際大國」的戰略目標。2000年,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與同樣謀求提升國際地位的德國、巴西、印度組成「四 國聯盟」,打算以抱團的方式闖關。四國還提議將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由5個增至11個、非常任理事國由10個增至14個到15個。

安倍第二次執政以來,極力開展「俯瞰地球儀外交」,向中東、非洲、東南亞、中亞「撒錢」,企圖買來更多支持者。特別是非洲有55個國家,占聯合國193個會員國的四分之一以上。正如木原所說,拿下非洲,日本就成功了一大半。而日本覺得「拿錢說話」是最好的辦法。

事實上,日本對非洲的援助一向很慷慨。上世紀90年代,日本對非援助金額曾經高居世界第一。2003年至2007年,日本對非洲最大宗援助項目「非政府開發援助」(ODA)年支出達6.33億美元,2007年至2012年更翻倍至12.66億美元。

日 本在嚴重財政赤字的情況下,這麼大額的援助是要砸鍋賣鐵的。當然,除了「入常買票」外,日本還有為本國企業拓展市場。除了能源外,日本與非洲很難形成與中 非那樣的互補性經濟關係。而且,日本與非洲在民族情感與歷史發展上,也沒有什麼結合點。在非洲影響力的競爭中,日本也承認甘拜下風。

但在 「入常」問題上就很難說了。日本表示,聯合國現在討論的三分之二的問題都是非洲問題。然而,非洲卻一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都沒有。非盟認為非洲應該有2個常 任理事國席位為自己發聲。有意思的是,「四國提案」中正好給非洲留了2個名額。這是日本將非洲捆綁 「入常」的一大招,或許會有金錢無法買到的效果。

不過,日本似乎忘記了一點,如果無法取得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的認可,再怎麼謀劃布局,最後都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日本當選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入常迎關鍵時期

日媒稱,對聯合國安理會(15國構成)中今年年底任期結束的5個非常任理事國實施改選的聯合國大會15日舉行,亞太地區唯一的候選國日本成功當 選。這是日本繼2009年~2010年之後第11次當選,超過了10次當選的巴西,成為聯合國歷史上當選次數最多的國家。任期將從明年1月開始,為期兩 年。

中國可一票否決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一直是日本這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夙願,然而日本對待侵略歷史的態度以及日本作為地區動亂製造者的形象,都是其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巨大門檻。即使前述問題不存在,想要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也是一件不可完成的任務。

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目前只有五個,分別是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這五國擁有全球治理權,安理會決議五國奉行大國一致的原則,同時五國都各自擁有一票否決聯合國提案的權利。因此除五國以外的任何國家想要進入五常的圈子都是在動搖現有全球政治格局的根基。

美國雖然支持日本入常,但是並不支持日本等國擁有一票否決權。

日本或許可以獲得美英法三國的首肯,因為在政治上四國有共同的利益基礎,日本的加入不僅不會削弱美英法的權力,相反會增強其投票權重。但是畢竟日本等國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來分蛋糕的,美英法的總體立場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對。

對於中俄來說則不符合我們的利益,會成為中俄改革現有國際體系的攔路虎。

總而言之,日本想要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得不到中國的同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日本媒體的10月15日報道,今年是聯合國成立70周年,抱著「入常」夙願力促聯合國改革的日本如何在安理會展示存在感或成為焦點。

關於本次改選中的其他候選國,埃及和塞內加爾參選非洲地區的兩個改選名額,烏拉圭和烏克蘭分別參選中南美和東歐地區的各1個名額,均為沒有競爭對手的「信任投票」。

另據日本媒體10月16日報道,日本自1956年加入聯合國以來,這是第11次當選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有外交消息人士認為,此次是實現聯合國改革「最後的機會」,日本的聯合國外交將迎來關鍵時期,然而入常的夙願卻依然看不到具體前景。

聯合國是現階段全球治理的唯一有效力的平台

日本的焦慮來自對於在聯合國存在感降低的擔憂。日本2000年負擔了聯合國預算的20%以上,而隨著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實力的上升,明年起 日本分攤的預算可能會低於10%,外交消息人士稱「發言權降低將無法避免」。入常在聯合國可謂是大國的證明,但有分析認為,日本能夠強烈主張入常的時間已 不會太長。

世界各國對日本最大的不信任就是其軍國主義傾向

儘管如此,日本在聯合國積累的業績仍不容小覷。日本常駐聯合國代表吉川元偉強調稱:「總共20年時間裡,在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的位置上,日 本為解決朝鮮、東帝汶、柬埔寨和中東問題一直在努力,博得了各國的稱讚。」日本為在紛爭結束後建立和平等做出了貢獻,被認為是「值得信賴的夥伴」(歐洲外 交消息人士語)。

近年,圍繞烏克蘭局勢和敘利亞內戰歐美和俄羅斯在安理會的對立加深。被認為親美的日本如果可以展示在多國間主導解決問題的外交能力,必將有助於推進聯合國改革。

日本綁架多國欲聯合國入常

日媒近日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當地時間26日上午在美國紐約與一同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德國、印度及巴西的首腦召開了會議。

據共同社9月26日報道,鑒於今年是聯合國成立70周年,四國首腦就向聯合國成員國做工作、加速推動實現「有意義的安理會改革」達成了共識。會議提出改革應在一定期限內取得進展,決心在明年秋季結束前獲得具體成果。

報道稱,四國首腦作為四國集團(G4)發表了寫有上述內容的聯合新聞聲明。為實現安理會的改革,G4將進一步加強團結。

安理會開會現場

安倍、德國總理默克爾、印度總理莫迪和巴西總統羅塞夫出席了此次會議。G4上一次召開首腦會議是在2004年。

聲明對2005年以來安理會改革未取得進展表示了關切,強調為應對全球性的衝突和危機,有必要提高安理會的代表性,使之成為有效的機構。

報道稱,為使聯大會議繼續就安理會改革展開政府間談判,G4約定向9月開幕的第70屆聯大會議主席提供合作,努力在明年秋季結束前即本屆會期內取得具體成果。

安理會開會現場

和2005年的方案基本一樣,G4的改革方案提出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從5個增至11個,其中2個分配給非洲國家。 非常任理事國席位從10個增至14或15個,其中1至2個分配給非洲。

報道稱,G4曾於2005年提出將安理會理事國席位從15個增至25個的決議案,但因票數眾多的非洲國家聯盟未予支持而作廢。

據日媒近日報道,圍繞聯合國安理會改革事宜開展的第69屆聯合國大會的安理會改革問題政府間談判3月底拉開帷幕,本月進入正式討論。

入常意願強烈的日本政府有意借今年聯合國成立70年的時機,在與德國、巴西、印度組成的四國集團(G4)框架下加強攻勢。

據日本常駐聯合國代表吉川元偉透露,上月26日起擔任輪值主席的牙買加代表拉特雷主導下的談判已經開始。

日本一直在謀求「入常」

拉特雷向各國提出將分3個階段進行討論的方案,並要求在4月中旬結束前提交有關安理會擴容幅度等主要論點立場的文件。第2階段將開展集中討論,第3階段將匯總文件作為談判原案。

報道稱,實現安理會改革需要對《聯合國憲章》進行修改。由於必須獲得包括5個常任理事國在內的聯合國成員國三分之二的贊成票,自2009年以來每屆聯大的政府間談判均未取得重大進展。

默克爾

巴西常駐聯合國代表帕特里奧塔去年11月曾在聯大安理會改革討論會上代表G4發表演講,批評多次毫無進展的改革討論就像「旋轉木馬」。

聯合國成員國已從成立初始的51國發展至193國,而安理會在1965年增設了4個非常任理事國以來一直保持15個國家。雖然大部分成員國已就應對理事國實施擴容達成一致,但G4認為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國都應增加,義大利、韓國等則主張僅擴容非常任理事國。

法國為何支持日本入常?

據日本媒體報道,正在日本訪問的法國總理瓦爾斯3日在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進行非正式餐會時稱,支持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安倍晉三3日晚在京都迎賓館舉行非正式晚餐會招待訪日的瓦爾斯。瓦爾斯稱,「與持有共同價值觀的日本開展合作很重要」,並表明支持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安倍晉三5日將與瓦爾斯在東京舉行正式會談,就年底在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九次締約方會議上展開合作,以及核能政策等展開磋商。

法國為何要支持日本「入常」,實際上也是法國被利益驅使的實用主義所致。

法國總理上任後首次訪日

2013年6月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同來訪的法國總統奧朗德舉行了首腦會談,之後雙方共同出席了記者會,並發表共同聲明。日法此次發表的共同聲明內容還包括,「將共同應對新型大國崛起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聲明雖未明言「新型大國」具體國名,但內容意在針對中國。

2014年5月4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結束了對德國、英國、葡萄牙、西班牙的訪問後,於4日抵達法國。法國總統奧朗德於5日會見了安倍晉三。雙方就加強兩國在經濟、民用核技術、國防安全等方面交換意見,達成協議。

法國總理瓦爾斯與安倍晉三會見

奧朗德表示,他對法日兩國在經濟上面的合作表示滿意,尤其在雙邊投資方面。他指出,目前有四百多家日本企業在法國,有四百多家法國企業在日本,雙邊投資在近幾個月不斷增長,尤其是在去年一年時間裡,日本在法國實現了30多項新投資。

此外。他強調,加強在安全領域的合作是法日兩國的戰略重點之一。兩國外長和防長在2014年年初首次舉行了2+2磋商,建立了雙方的交流機制。這次與日本首相會晤,雙方又在國防設備的合作方面達成了協議。

他說:「法日兩國外長防長的磋商機制為兩國應對國際形勢、開展國防合作搭建了交流平台。在國防合作方面,兩國表達了在多個領域的合作意願,尤其是在無人機系統方面。為此,雙方在國防設備合作方面達成了政府間協議。下一屆兩國外長防長會議將於明年在東京舉行。」

由此可見,法國與日本之間的相互利益關係,將他們綁在了一起。

2014年3月習近平主席訪問法國,據法國媒體稱,法國「傾其所有」隆重接待中國國家主席一行,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展現法國的最佳形象,外交 上做到萬無一失。而在更多分析人士看來,法國對華展開「魅力外交」絕不僅是為了「面子」,更看重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雙方在汽車、航空、核能等領域準備的 一系列大單是這次訪問的「里子」。

在此次訪問期間,中國和空中客車公司簽署價值200億美元的合同,至少購買其150架飛機。同時,關於空客在華建設第二個工廠的談判也在進行中。航空和航天工業占到法國對華出口總額的29%。

法國總理瓦爾斯在日本參加宗教活動

奧朗德在近期多次表達了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我對於中國政府在維持長期增長道路的能力方面有完全的信心,即便是現在有經濟放緩現象存在的情況下。」奧朗德在8月底的演講中表示,相信中國政府能戰勝股市危機,中國政府有行動能力。

「中國的經濟增長即便是速度放緩仍然保持令人艷羨的水平。」奧朗德表示。「我們的願望是敦請中國在全球治理、建立機制中擔負起自己的責任。」他 表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她必然也應作出調整,使自己的資本市場、機構和增長與其目標水平相適應,而這目標有可能成為全世界的目標,尤其是在貨幣調 控和資金流動調控方面。

從中可以看出,法國對中國,為了達到獲取更多的利益也是好話說盡。

法國總統奧朗德

如今,日本急於想「入常」,法國總理瓦爾斯稱,「與持有共同價值觀的日本開展合作很重要」,並表明支持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些做 法非常明顯的是給日本一顆「糖丸」,以獲得日本經濟上更多的好處。因為,入常並非是法國一家說了算的,這種順水人情給日本,除獲得日本的好感外,對日本入 常根本起不到絕對的作用。

此外,法國在二戰中的表現並不佳,為何他卻是聯合國安理會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因為那時在歐洲戰場上主要是美、英、蘇作戰的主要國家,本來常任理事國是這三家,但羅斯福要求加入中國,因為,中國在二戰中亞洲戰場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國人口眾多,不能忽視。後來又建議拉入法國,英國也願意加強歐洲在聯合國中的地位就同意了。

因此,法國自己都有些名不正,還在那裡當「好人」是很虛偽的!

法國既想在中國得到好處,又想在日本撈實惠,這種兩頭都想吃糖的思維方式,也許就是法國順水推舟地「支持」日本入常的動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