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甘迺迪遇刺,誰才是兇手?很多人說是他,後也成總統...

@ 2016-02-03

在美國你要問是誰刺殺了甘迺迪,十有八九會說,那就是詹森。詹森是美國的副總統,按照美國法律,總統在任期突然死亡,副總統應接任總統之位。按照常理,甘迺迪遇刺對誰有利,誰就最可能是兇手。向來支持從越南撤軍的總統突然遇刺,無疑使越南戰爭結束的時間大大往後推遲。後來很多人分析,甘迺迪遇刺正與他對越戰的態度有關。

1963年11月,甘迺迪和他的夫人傑奎琳.甘迺迪來到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市進行訪問,之所以選擇達拉斯市,是因為在1960年的大選中甘迺迪被懷疑在達拉斯市作弊。美國中部時間11月22日12:30分,甘迺迪和傑奎琳在州長約翰.康納利陪同下,乘坐敞篷轎車駛過迪利廣場。轎車本安裝有防彈罩,甘迺迪為了顯示親民,並讓達拉斯市市民一睹傑奎琳的美貌,命令特工拆下了防彈罩。

當車輛行駛到迪利廣場右側的埃爾姆大街時,正當甘迺迪夫婦向人群揮手致意時,突然響起一聲槍聲,甘迺迪被擊中了脖子,驚慌失措的傑奎琳試圖用手捂住甘迺迪的傷口。緊接著第二聲響起,這是最致命的一槍,甘迺迪的頭猛地向後倒去,子彈打中了他的頭部,鮮血和腦漿噴射到傑奎琳的身上。與此同時,州長也被擊成重傷。傑奎琳努力爬向後備箱,原來甘迺迪的一塊頭骨飛了出去,特工人員迅速沖了上去將傑奎琳按回車內。傑奎琳喊著特工克林特.希爾:「我的上帝!他們打中了他的頭!」後來希爾證實說,甘迺迪的大腦完全暴露出來,血液和腦漿布滿了整個轎車的後備箱。

司機加快了車速直接駛向附近的帕克蘭醫院,中部時間下午一點,甘迺迪被宣布死亡。在甘迺迪遇刺後的幾個小時後,美國陷入了極大的恐慌,很多人認為蘇聯要對美國實施大規模地報復,接下來的好幾天裡全是關於總統遇刺的新聞。副總統林登·詹森所坐的車在穿過達拉斯市市區時,位於總統車隊中位於甘迺迪坐車兩輛車的後面,在槍擊中他沒有受傷,隨後他在空軍一號上繼任了美國總統,當時傑奎琳也在空軍一號上。

事件發生後的80分鐘,兇手奧斯瓦爾德被捕,卻在從警局壓往監獄途中被人槍殺。美國緊急成立事故調查組,幾個月後調查的結果卻是:總統遇刺是奧斯瓦爾德個人行為。傑奎琳和甘迺迪的弟弟羅伯特.甘迺迪表示質疑。在甘迺迪遇刺後的三年內,陸續有18名關鍵證人離奇死亡,從1963年到1993年的三十年里,超過100名相關人證遭暗殺,包括甘迺迪的弟弟,也是美國的司法部長在內。顯然這是一起陰謀,人們雖然樂意這樣認為,但這場陰謀確實太過明顯。

人們對甘迺迪遇刺有很多猜想,懷疑最多的就是副總統詹森。美國從1955年開始捲入越南戰爭,但之後的幾年裡,美國在戰場上的表現很不理想,國內民眾對此十分不滿,很多青年吸毒亂性,一時間弄得美國政府焦頭爛額。以甘迺迪為首的「主和派」,主張撤軍,這樣可以平息國內的不滿。可惜甘迺迪的主張遭到以副總統詹森為首的「主戰派」的反對,詹森為何要反對甘迺迪的主張?原因很簡單。詹森向來都是美國軍火商的盟友,這在美國政壇里無人不曉,詹森之所以能坐上副總統,跟軍火商的支持分不開。假如美國真的撤軍,那麼勢必會損害軍火商的利益,軍火商當然是希望看到戰爭一直打下去。

美國憲法十分完備,對於總統如果在任期內死亡,由誰來解任總統寫的很清楚。甘迺迪如果遇刺,詹森就能順理成章地接任總統。詹森與甘迺迪兄弟有很深的矛盾,他們很多政見都很不同,比如說,甘迺迪兄弟主張與蘇聯緩和矛盾,詹森主張維護美國的一切利益,甚至宣稱不怕和蘇聯開戰。在對蘇聯的問題上兩人經常在私底下較勁。另外更嚴重的是,詹森是美國共濟會的大佬,共濟會在美國無人不知,但又很少有人了解這個組織。這個組織類似於兄弟會,但又經常和黑社會扯上關係。

共濟會雖然只是個兄弟們,但在美國發揮很大的影響力。在美國歷史上曾有三位總統遇刺,分別是林肯、甘迺迪和里根,這三位都不是共濟會出身,除了這三位,其他所有的總統都是共濟會出身,這個現象很耐人尋味。在美國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每一個美國聯邦儲蓄委員會主席,向來也都是共濟會出身,幾乎可以說,共濟會統治了美國的金融。詹森作為共濟會的大佬當然與美聯儲的關係不言而喻,而這正是甘迺迪詬病的,甘迺迪多次制定各種限制美聯儲的法律。

另外,詹森是最有條件實施刺殺行動的人。甘迺迪當時訪問的是德克薩斯州,而德克薩斯州正是詹森的大本營。刺殺總統絕非一個人能幹得了的,背後一定有強大的團隊。在甘迺迪出行計劃中,迪利廣場並不是要經過的地方,誰能有這麼大的能耐私自改變總統的路線?甘迺迪的具體行車路線是保密的,誰能有如此能耐讓總統的車駛向最有利於兇手的地方?誰能有那麼大的能耐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殺死那麼多相關人員?誰能有那麼大的能耐殺死司法部長——甘迺迪的弟弟?

只有與軍方、共濟會、美聯儲同時利益和關係密切的副總統詹森才能做得到。美國這個國家很奇怪,任何一件事,只要它想查就一定能查得出,只要查不出來,背後一定有強大的政治勢力阻撓,就意味著不能再往下查,否則死路一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