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腕錶小百科

@ 2016-02-02

蒔繪(maki-e)(日語即「噴撒的圖畫」) 是塗漆技術之中最複雜巧妙的一種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在還沒乾透的漆(一般是黑漆)上微微噴撒金粉或銀粉,以造出精美的裝飾圖案。漆來自漆樹(Rhus verniciflua)的樹液。這種樹是氣根毒藤的同類,生於中亞或西藏的高原。它的種植範圍曾經很廣,但時至今日,只生於中國南方、韓國、越南及日本。在日本,無論是形容樹或樹液,都用同一個字:urushi漆。

蒔繪技術很早已出現在日本歷史中,及至公元八至十二世紀發展愈趨成熟,成為一種藝術形式,十七世紀至今更成為主要的裝飾工藝,蒔繪技術也隨之愈來愈成熟。從十世紀中開始,此技術靠其精細的製作過程、畫面清晰卻不失藝術感的特質,充滿詩意的寓意,在眾多藝術形式中脫穎而出。江詩丹頓設計部很早以前已經構思把蒔繪與製表工藝結合起來,但卻一直未能找到能迸發出火花的合適品牌,直至擁有相同理念的京都品牌象彥(Z.hiko)的出現。正是被面具系列的大膽創新,以及藝術與工藝成功聯姻,使得像彥在2007年秋天主動與江詩丹頓聯繫,表達了合作的願望。兩個品牌的合作催生了江詩丹頓Métiers d'Art La symbolique des laques 蒔繪手錶系列的誕生。

手錶機芯鑽石的分布

手錶中的17鑽25鑽是什麼意思

所謂的鑽,也就是紅寶石(人工合成的寶石),一般用在易磨損的軸承以及擒縱叉處。

手錶機芯鑽石的分布:

二輪、三輪、秒輪、擒縱輪;2×4=8 鑽

擺輪上下防震器各二鑽;2×2=4 鑽

擒縱叉、叉瓦各用二鑽;2×2=4 鑽

圓盤頂一鑽;1 鑽

這是標準基礎機芯的17 鑽。

在上述標準配置下,要是給條盒輪加二鑽就是19 鑽;

自動系統再加四或六鑽,就是21 鑽、23 鑽;

自動加日曆系統再加2 鑽,就是25 鑽。

以上都是功能鑽,其作用無非就是耐磨,降低摩擦係數,兼有蓄油等作用。有的表加了很多裝飾性非功能鑽,那就對錶的性能提高無意義了。

什麼是半獵表?

獵表是懷錶家族中的一員,一般都會配備表蓋以保護錶鏡,而為了方便看時間,取消了上錶鏡的獵表則被稱為「半獵表」,相傳第一塊半獵表還是由拿破崙製作的,戰場上急於看時間的他用佩劍砍掉了懷錶的上表蓋。如今,仍保留著半獵表製表理念寶珀所設計出的手錶,也帶有濃郁的古典懷錶風情。

萬寶龍尼古拉斯凱世系列的命名來由?

尼古拉斯.凱世(Nicolas Rieussec)是法國皇室御用鐘錶師,1821 年成功研製轉盤點墨式定時器(time writer),1822 年獲專利證明,於鍾表技術發展史中寫下重要一頁。2008年,為向這位計時技術之父致敬,萬寶龍發表第一款尼古拉斯凱世計時表(Montblanc Nicolas RieussecChronograph),並弘揚當年尼古拉斯.凱世發明的兩個計時轉盤(秒及分) 上面分別裝置固定指針,從而指示累積秒鐘及分鐘計時的技術特色。

自動陀上的槽口有什麼作用?

自動陀是自動上條機構不可缺少的結構之一,自動陀中部的厚度比較薄,而邊緣的體積則較大。自動陀通常採用黃銅加工而成,其厚度根據直徑和重量的大小來考慮,力求在強度足夠的條件下盡可能薄,而自動陀面與自動陀邊緣是通過鉚接、焊接和螺釘緊固,也有整塊原料加工成型的。有的高級機芯的自動陀邊緣也採用貴金屬製造,這是因為自動陀的體積和質量絕大部分分布在邊緣上,金屬質量的增加也能夠取得較大的旋轉力矩,從而增強自動上弦的效率。為了使自動陀具有一定的防震性能,通常都會讓自動陀上具有一些槽口,這些造型不僅使自動陀有一定的彈性,而且還能減少自動陀面的重量,使重心外移,同時又增強了美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