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金主中國力挺普京,沙特不幹了

@ 2016-02-01

幕後金主中國力挺普京,沙特不幹了

歐洲碎片 2016-01-26 11:25

俄羅斯對華石油月度出口量第三次超過沙烏地阿拉伯。11月,俄每天對華輸油94.9925萬桶,高於沙特的88.695萬桶。而今年以來中俄貿易人民幣結算額猛增,中國進口俄羅斯石油也以人民幣結算,這引起了沙特的不滿。

俄羅斯10月在中國市場占上風的態勢延續到了11月。今年5月俄首次在對華輸油市場位居月度第一,將多年排名第一的利雅得擠到身後。

由於西方試圖孤立俄羅斯,俄成為該市場領導者的現象逐漸朝長期趨勢演變。西方的制裁雖然令俄頭疼,但並非那麼有效,反而促使俄中關係更加緊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從今年1月起開始收到以人民幣結算的輸油款項。

這引起利雅得的不滿。對沙特而言,莫斯科與北京之間更融洽的關係不僅在收入上,也在地緣政治上造成威脅。

俄羅斯今年提高石油產量,創下蘇聯解體後的最高紀錄。這種出人意料的舉動並非克里姆林宮的新策略,而是由於石油產業出現了十餘項技術革新。頂著油價下滑以及歐美限制對俄投資和技術出口的壓力,俄羅斯油企從幾大老產地開採出了更多石油。對大多數分析家而言,俄羅斯保持輸油穩定是一個驚喜。花旗銀行原料市場研究部負責人愛德華·莫爾斯表示,他認識的人中沒有一個預測到俄羅斯今年的石油產量會增加,更別說創下新紀錄了。

中國力挺!普京利用石油經濟攪動世界格局

石油就是財富,石油就是權力。歷史上的歷次的石油危機造就了一次次的政治鬥爭和國際衝突,無一例外的是石油是國家的經濟命脈,就如同人的血液一樣,誰缺失了石油,那麼誰的生命就被別人掌握手中。否則,石油遠遠不能與黃金一樣成為世界最重要的戰略儲備物資。

普京大帝的戰爭,不是俄羅斯一個國家的戰爭!無可置疑沙特和俄羅斯就是這場暴風之眼,這裡不能擁有妥協,只有成與敗。西方大國和東方大國都會參與其中,力爭取得自己一方最終的勝利。否則,未來失敗的一方只能被迫受制於人。美國人總之是高枕無憂了。

因為他們已經成為和俄羅斯、沙特並駕齊驅的競爭者了。只有歐洲國家和中國、日本對於這次石油戰爭波及最大。歐洲在其中是最為煎熬的,歐盟受制於俄羅斯的能源供給,更受制於美國的軍事安全保障。在烏克蘭問題、敘利亞問題、伊朗問題上,歐盟和俄羅斯基本上格格不入,卻又無可奈何。在沙特和俄羅斯之間無論是選擇任何一方,歐盟也是最大的輸家。所以隔岸觀火是歐盟最佳選擇。美國捆綁式的對抗俄羅斯的制裁措施讓歐盟無可奈何!

中國對於這場大戰的影響力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原因很簡單,在沙特和美國都希望俄羅斯崩潰的前提下,也只有中國的幫助能夠讓普京大帝不至於赤手空拳的走上戰場。中國的源源不斷的財力支持和普京大帝能夠挺到今日是脫不開關係的。很早些時候,公知們宣揚的中國用高價(90美元)收購俄羅斯石油是愚蠢的。但是,中國真的是愚蠢嗎?

(石油貿易並非傳統生意,而是經濟命脈、國家戰略,石油最可怕的是:有錢,你也買不到的時候。你就已經輸了!)

首先,石油交易價格是嚴格保密的(否則引發石油期貨世界性震盪),第二石油交易價格肯定是個波動的,不然石油價格也不會是國際市場公開買賣的戰略物資。至於中國高於市場價格收購俄羅斯石油,在我個人看來,這是中國參與這場石油大戰的賭注我們就賭普京大帝能夠完成屌絲逆襲。否則,俄羅斯一旦屈服沙特和美國,中國的石油命脈及定價權完全掌握在西方資本主義的手中。沙特、美國說:一桶油200美元,你中國買還是不買?俄羅斯也是這個價!數據顯示,中國在11月每日從俄羅斯購入949,925桶原油,而沙特的供應量為886,950桶/每日。

(中國和俄羅斯都需要贏得這場戰爭,不然讓別人掐著脖子,真的很痛苦。)

(當中國與美國開戰之後,海上被封鎖,中國唯一可能的石油來源地是俄羅斯。俄羅斯石油被阻擊的時候,中國是唯一願意真誠幫助俄羅斯的國家,這就是各有所需,互不相離的真相)

所以說,中國已經間接地參與了這場戰爭,沙特、美國、歐盟、俄羅斯、中國、日本都在參與這場石油大戰,他們虧本也要石油大戰的目的都是未來石油的控制權而非一時的降價小利。這次大戰比拼的就是財力,比拼的是誰先投降,比拼的是誰忍受不了經濟損失。總體而言,沙特的金主就是他自身的積累,俄羅斯的金主就是中國,美國的背後不差錢,歐洲和日本也都要苦熬到明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