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菱名古屋航空系統公司正式公開了其最新研發的五代驗證機「心神」ATD-X真容。同時該機也將編號改為X-2。這是日本正式加入五代機俱樂部的信號,雖然從其較小的體型來看,外界並不十分看好其綜合性能,但是日本軍事航空的實力著實不能小覷。
不過在日本正式公布X-2的全景照片後,有少數軍迷對於這款戰鬥機機頭雷達罩前頂著一桿小魚叉表示不理解,並認為這是日本設計的缺點。不要說與中美俄五代機相比,即使比美國的F16也明顯多了一節累贅。
的確,俄羅斯的T50戰鬥機的機頭雷達罩很光潔。
美國的F22也一樣。
中國的殲20的機頭雷達罩,與美俄五代機一樣光潔流暢。
這是中國最新服役的殲10B/C戰鬥機,機頭雷達罩外形與美國F16等先進三代機一樣沒有梭鏢或魚叉。
軍事評論員高峰指出,實際上心神戰鬥機機頭的魚叉樣結構,俗稱是空速管。專業術語叫全靜壓管。是用於採集當地大氣數據和動壓的。這些數據傳至大氣數據計算中心解算後即能得到空速、高度、升降速度等供導航系統及飛行員參考。這個東西中美俄三國的五代機在驗證機階段都曾安裝過。圖示是F22驗證機的空速管狀態
俄羅斯T50驗證機的機頭空速管
中國殲20的驗證機和試飛機也經歷了機頭空速管階段,但是到2013號驗證機之後就除消了機頭空速管。
殲10A戰鬥機一直採用機頭空速管
殲11系列戰鬥機沿用的機頭空速管設計。實際上機身空速管要差於最佳位置上的機頭空速管。但通過對稱設置多個L型空速管,利用大氣數據計算機更強的數據處理和修正程序的誤差補償,也可保證測量的精度。
機身空速管的更為輕便,安裝位置更為靈活,但前提是通過風洞測試和試飛所取得的充足大量的氣動數據,測量出數據誤差與速度、攻角、側滑角的關係曲線,才能通過大氣數據計算機的修正程序,對空速管測量的靜壓數據進行補償和修正。所以我們看到國內外的諸多機型,在原型機試飛階氣動數據積累的早期階段還是都要在「頭頂」安裝測量精度高的機頭空速管。
1997年,F-18SRA技術驗證機正在測試嵌入式大氣數據傳感系統。圖為機頭位置的11個壓力點。這種技術代表未來世界戰鬥機大氣數據採集技術的發展趨勢,也更有利於未來戰鬥機的隱形功能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