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認錯了 俄戰略大調整必定影響亞太格局
導讀:最近兩年,普京賺進了眼球,先是烏克蘭危機,普京與歐美群狼對抗;後是高調進軍中東,很多中國粉們說普京是為了打擊恐怖主義,高唱讚歌。 如果是一個強大的俄羅斯,經濟蒸蒸日上,民意支持率很高,那時如果俄軍進軍中東,有可能是打擊恐怖主義,在今天的情況下,這種可能性是不存在的,自己的日子這麼難過,很多俄羅斯人已經陷入貧困,而普京到國際上當「雷鋒」,替全世界人民(也包括美國呀)打擊恐怖主義,風光無限背後儘是無盡的痛處。
烏克蘭危機的時候,可以說普京是被動的,不得不如此,否則北約到了家門口,不怎麼好玩。
但高調進軍中東,卻是主動的,目的無非是以下幾點之一:第一,地中海是歐亞非的戰略中樞,敘利亞是蘇聯和俄羅斯的傳統盟友,體現的是俄羅斯在地中海的存在,如果敘利亞被拔掉,在地中海周邊,俄羅斯將喪失所有的影響力,加上土耳其是俄羅斯幾個世紀的死對頭,卡住了黑海至地中海的要道。
如果俄羅斯喪失了敘利亞這塊基地,喪失了對地中海周邊的影響力,俄羅斯就不再是一個帝國,而是龜縮於歐洲東部與亞洲接壤處的一個地區國家,沒有了爭雄世界的能力,所以,普京需要巴沙爾的存在。如果巴沙爾不存在了,也意味著俄羅斯已經喪失對小兄弟的保護能力,中亞、裏海周邊的小兄弟們就將做鳥獸散,在波羅的海三國、烏克蘭等國家已經西向的情況下,俄羅斯就成為一個時刻可能解體的俄羅斯,所以,普京不管經濟再困難,也需要出兵。
第二,普京希望中東戰爭擴大化,以便拉升原油價格,解決國內的經濟困境;
第三,賣軍火,中東就是一個俄羅斯軍火的演練場。
俄羅斯的軍事行動是不可持續的,任何戰爭都需要經濟作支撐,戰爭打的是錢糧,很多人想看普京的笑話,真是好笑,咱有這樣的資格嗎?我們只是通過經濟金融來判斷,俄羅斯的戰爭之路有沒有持續性,僅此而已。
到今天,普京的俄羅斯軍隊灰溜溜地回家了,這是可以預料的。
但是,普京依舊是大帝,很快清楚了自身的問題。蘇聯時期,有很多在國際上占有一定地位的產業,汽車、重型機械、機車製造、軍工等,都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地位,因為食品短缺和原油價格下跌,最終導致解體。普京已經主政俄羅斯十幾年了,食品問題依舊,連番茄醬這樣的東東都需要進口,其它工業產業在國際上更是銷聲匿跡,普京這個大帝,應該去彼得一世和葉卡捷琳娜面前去懺悔。
俄羅斯只剩下石油,當石油衰落以後,俄羅斯剩下什麼?只剩下冰天雪地的俄羅斯,這就是普京的功績。
可為什麼說普京依舊是大帝?源於他肯於承認錯誤,你可別以為這是小事,對於這樣級別的人物來說,是很難的。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承認錯誤的皇帝就是漢武帝,下了罪己詔,承認前期不斷的窮兵黷武,加上自身的驕奢淫逸,讓國家陷入貧窮的地步,而罪己詔意味著國策徹底的轉變。
普京也是如此,在與默克爾交談的時候,承認現在的俄羅斯不具備爭雄世界的實力,因為經濟基礎不足。現在,更是在公開場合重申這一點。很多人說,這不是認慫嗎?該認慫的時候馬上認慫,這就是最正確的選擇。這些言論意味著未來俄羅斯的內政外交政策將發生根本性質的改變,普京很可能大量減少在國際上拋頭露面的機會,專注內政和自身的經濟結構調整,建立健全自身的經濟體系。
當然,這種轉變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甚至可能花上十幾二十年的時間,有些人說,這個代價有點大,但是,前面十幾年的錯誤,總要有人買單,普京敢於自己馬上買單,牛!普京不愧是大帝,可以適時做出自己選擇。
可能很多朋友會說,俄羅斯政策的調整與我們有關嗎?有,大大地有。
美國一直希望重返亞洲,由於俄羅斯在烏克蘭和中東牽扯了精力,一直無法如願,隨著俄羅斯開始潛伏(或許背後還會與美國做點交易,俄羅斯最擅長的是就是這種事情),美國的重兵必定來到亞洲。
第一,在菲律賓重新建立美軍基地。
第二,加強日本的美軍力量(美軍增援日本14架F-22戰機 時間對中國很敏感)。
第三,美國的表親英國也沒閒著。
未來,澳大利亞最有可能進入美日英的範疇對南海有所聲明或行動,德法的態度將有待觀察,國人很多時候願意用錢去思考問題,這世界並不那麼簡單。而越南最有可能繼續為美軍提供軍事基地,供美軍使用。這是一種重兵壓境的局勢。
無論如何,隨著俄羅斯開始內向,美軍重返亞洲將不斷加速,還包括他可能的盟友,尤其是那些北約國家,中國周邊的壓力將空前加大。
美軍的軍事行動,必定與港幣的匯率戰爭相關聯。網絡上,很多人認為人民解放軍將戰無不勝,但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未來在對抗美軍的實戰中戰無不勝,2016年,很可能開始進入實戰檢閱的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