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時代大放光芒的初唐戰神蘇定方:八千鐵騎大破吐蕃十萬大軍,滅三國擒三國王!戰必勝,攻必克!
蘇定方,是民間演義中一個奸臣的原型。要不怎麼說演義誤人呢!一個智勇雙全、滅三國蠻夷的名將愣是被說成了個陰險狡詐的小人;而一勇匹夫、戰功平平的秦瓊、程咬金反倒成了威風八面的人物。演義之誤人可見矣!
拜師前的經歷
蘇 定方(592~667),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冀州武邑人(今河北武邑)。庶族出身,祖上沒有什麼有名的人物。史書記載蘇定方起初隨父鎮壓農民起義 軍,其後加入隋唐英雄第一人-竇建德統帥的河北義軍。我對這段歷史深報懷疑。因為正史並非都是確史,也有為尊者諱的曲筆。不過加入河北義軍之前的歷史對於研究蘇定方的師承沒有什麼太多的影響。此處不在另加考證。
在竇建德的河北義軍中,蘇定方至少呆到了武德五年十二月(公元623年), 因為到這一年,竇建德的河北義軍才徹底敗亡。之後的蘇定方賦閒於家,作一平民百姓。《舊唐書》記載貞觀三年(629年)李靖率軍北滅突厥,蘇定方以匡道府 折衝身份參與李靖大軍為前部。然考究唐代兵制,到貞觀十年(636年),李世民才在各道州設置折衝府,改統軍為折衝都尉,別將為果毅都尉。凡天下十道,置 六百三十四府。所以這個「匡道府折衝」的身份也不一定準確。
不過是否我們可以認為,唐代府兵制度並非瞬間建立,而是有一個逐步拓展的過程, 到貞觀十年(636年)最終臻於完善呢?這樣的話,或許可以解釋蘇定方的身份問題。雖然閒居鄉野,然勇名遠播,其縣無出其右者。故建立府兵,以其為「匡道 府折衝」,這樣的解釋恐怕就可以合情合理的解釋蘇定方參與征伐突厥的身份了。
拜師
參與唐人武功第一的李靖統帥的大軍,勇武過人的蘇定方迅速嶄露頭角。在奇襲突厥大帳的戰役中,蘇定方受命率兩百勇士突襲突厥汗帳。突厥可汗被兩百勇士殺的狼狽而逃進入李靖大軍地伏擊圈。結果突厥敗亡,大汗被生俘。
或許是蘇定方地豪勇引人注意;或許是李靖的慧眼如炬。雖然有士庶之間的身份懸殊,雖然有從賊(竇建德義軍)的經歷,蘇定方最終還是成為了衛國公的入室弟子,李藥師將自己的平生所學傾囊相授。傳授起始時間當在公元630年之後,因為只有在此年,李靖大軍才滅亡突厥。
建立殊勛的蘇定方,於630年被授予十二衛第十一威左候衛中郎將(正四品下階)。此後的二十年間,史書對蘇定方了無記敘。直到永徽中(650~655)才有轉左衛勛一府中郎將(正四品下階)。這期間的二十年他都在幹什麼呢?
有 人認為是他在征伐突厥時候的大肆劫掠影響了他的仕途,寓意不然。就算真有劫掠突厥的劣跡,頂著「衛國公徒弟」的招牌,朝廷也不可能將他閒置二十年。結合蘇 定方授兵法於裴行儉的故事,可知在這段期間,蘇定方還是有所建樹的。官職品佚雖然沒有升遷,可是卻由十二衛第十一左候衛轉為第七之左屯衛。另外,這段時間 的沉寂使得蘇定方得以潛心鑽研兵法,為日後建立赫赫戰功打下堅實基礎。
揚名異域
蘇 定方的時代在唐高宗時代得以來臨。永徽中,轉入十二衛第一之左衛;顯慶二年(657年),蘇定方隨程知節、王文度征討西突厥,程、王兩人殺俘取財,獨蘇不 受。歸國後,兩主帥被貶,惟蘇定方一人未受處分;第二年,蘇定方為行軍大總管再征西突厥,大敗西突厥,生俘阿史那賀魯,獻俘太廟,以功升左驍衛大將軍(正 三品),封刑國公(爵從一品);659年,西域思結部酋長都曼脅迫疏勒、朱俱般、蔥嶺三國反叛大唐,蘇定方再次掛帥征討,以長途奔襲之策滅叛軍,生俘都 曼;660年,為熊津道大總管討伐百濟,生俘其國國王,以其地為唐州縣。自此,蘇定方獲得了滅三國、生擒三國國主的赫赫戰功。
後來,蘇定方 轉為涼州安撫大使,對抗吐蕃和吐谷渾。吐蕃文書中言道,蘇定方以唐軍八千破吐蕃十萬,大戰之後,吐蕃十萬大軍僅僅只剩八千,極大地挫傷了吐蕃的元氣和國 力。乾封二年(公元667年),蘇定方病死於西北邊陲,時年七十六歲。唐高宗下詔贈蘇定方為幽州都督,諡號為 「莊」。
為人
蘇定方在軍事上是一位名將,可是在政治上卻是一個幼稚之人。與許敬宗、李義府的交往使其清名玷污並最終影響到他的身後。要不是唐高宗記起他的赫赫戰功,恐怕死了皇帝都永遠不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