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姆彈原來為大約在於19世紀末期英國位於印度加爾各答附近的達姆兵工廠以口徑.303英寸英式子彈進行研發,所以又俗稱為「達姆彈」。達姆彈最早於1897年和1898年在印度西北邊區和蘇丹使用。
達姆彈的一種典型達姆彈又俗稱「開花彈」、「榴霰彈」、「入身變形子彈」,是一種不具備貫穿力但是具有極高淺層殺傷力「擴張型」子彈。子彈本身口徑不一,多半由步槍發射,然而所造成的傷口與口徑成倍數相差,並且與口徑成正比。
達 姆彈在子彈彈頭分類上稱為「半金屬包覆彈」,這種彈頭與一般全金屬包覆彈不同之處在於彈頭的金屬外殼沒有完全包覆彈頭前端,以致於彈頭的鉛質核心外露。如 此當彈頭撞擊目標物,尤其是人體時,由於鉛的延展性高,以至於會立即變形,呈現擴展形狀;在一般情形下達姆彈會造成嚴重的撕裂傷,而破損的鉛彈頭也會造成 外科醫師救治上的困難。
平 頭型(Flat Nose):低質量均質全金屬包覆彈頭,具有平鈍的彈尖而非尖銳外型,因此貫穿力受到限制,能造成有限範圍的撕裂傷。 由於內部中空的關係,前方的包銅會在撞擊目標物尤其是人體時,會比鉛還要快形成變形,加上彈頭尾端的覆銅包裹封鉛的擠壓導致彈頭急速擴張,沒有穿著衣物或 穿著輕薄衣物的人體會立即遭到嚴重的撕裂外傷與鈍傷。
中空彈尖型,中空彈頭沒有包銅覆蓋,並且在彈尖前方加上四條溝紋以利其撞擊時容易分裂破碎,就成了俗稱的開花彈,造成目標嚴重的撕裂傷。
爆炸彈頭:中空彈頭內藏碰撞引信和火藥,會在擊重目標後爆炸。 由於達姆彈具有變形擴散的特性,因此列為擴張型彈頭,並且由於其殘忍的殺傷特性而引發人道爭議因此在1899年海牙公約所發表《禁用入身變形槍彈的聲明》的規定中,目前各國軍隊都不得使用這型彈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