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車傷膝蓋?5招保你騎車騎到老!

@ 2016-01-29

騎車傷膝蓋?5招保你騎車騎到老!

不規範的踩踏動作:上坡轉彎騎行時若頻繁踩踏、騎乘姿勢錯誤,長久這樣就會導致膝蓋受到磨損。

錯誤的單車設定:這個狀況也多發生在新手騎行中,他們在騎行前有時候會忽略正確調節坐墊高度。例如大個子騎輛17寸的單車,看!上坡都是東倒西歪的。

錯誤的騎行習慣:若是每次騎行都過於頻繁、快速的長時間騎行,那麼會導致膝蓋各個關節過度負荷。在下雨天的公路路面騎行,濕滑的地面往往會導致摔車進而傷及膝蓋。

錯誤的騎行姿勢:在騎行中應及時糾正外8字或者是內8字的錯誤騎法,因為用這兩種方式踩踏時兩腿左右會晃動致使膝關節磨損。

那麼如何正確保護膝蓋?

1.騎行前熱身

在騎行前特別是清晨低溫下出發,騎友需要注重熱身運動。可通過伸展肢體來做一些與膝關節有關的熱身運動,需要提醒的是不建議做屈膝迴轉動作,因為這個動作會磨損半月板。其次是平常在負重深蹲等強化腿部肌肉動作時,不要過度去練習,因為過大的量會使膝蓋受傷。

騎行前可以藉助騎行台來進行熱身。

2.調整正確的坐墊高度

最為科學的坐墊高度的計算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大齒盤在12點中的位置時,大小腿都是呈90度角度。另外一種更為精密的計算方式是踏板在6點鐘的位置時,腳底與踏板面差距5mm。總的原則是當曲柄到水平狀態時,膝蓋最好是在踏板軸心的正上方。

坐墊的高度與人體腿部的長度調整到合適的位置,能增加騎乘舒適性、也不會傷及膝蓋(Photo by jakroo)。

3.調整鞋底板的位置

鞋底板的位置關係著足底與踏板接觸的角度,同時也影響著膝蓋的承受力度。因此,在騎行時多以拇指球(腳掌最寬的部位)來對準踏板軸心,這樣可以增加騎行穩定感及踩踏效率。這也能避免因為內、外八字式踩踏,造成膝關節不自然的摩擦。當然騎行時能夠上鎖踏則是再好不過的事,這樣能夠正確糾正騎行姿勢。

4.正確的騎乘習慣

對於入門者及習慣猛踩的年輕騎友來說,在騎行中需要循序漸進的增加齒輪比,掌握好踩踏頻率,應避免重踩或者是錯誤踩踏導致膝關節慢性損傷。同時在騎行中應避免量突然增大,騎行後需要放鬆膝蓋。這樣才不會使膝蓋積勞成疾。

單人騎行應不緊不慢、掌握好穩定的踩踏頻率輸出,才能順利抵達終點線。

在壓彎的團隊騎行隊伍中,不僅需要掌握好過彎技術、還得掌握好控車速度(Photo by jakroo)。

5.鍛鍊肌肉

有力、柔軟的肌肉可在一定情況下緩解膝蓋所承受的壓力,降低膝蓋的受傷率。平時可以做一些伸展運動、重量訓練來鍛鍊大腿後側的彎曲肌肉,同時對加強對大腿前部的股四頭肌及十字韌帶的訓練。生活中可結合肌肉伸展動作,採用馬步、貼牆訓練等方法,活絡好膝蓋中的各個關節。

雙手提鐵餅、通過半蹲前腿並曲膝下壓,來鍛鍊腿部肌肉。

通過蹲馬步也能增強腿部肌肉力量。

膝蓋疼痛怎麼處理

在平常的騎行中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像一些騎友在周末的輕騎行中,突然加長的距離會增加膝蓋受傷的幾率。尤其是一些年齡大的騎友,更需要掌控好騎行強度與時間。那麼,騎行中碰到突發的膝蓋疼痛應該怎麼辦呢?

牢記RICE原則:在騎車若碰到膝蓋不舒服的狀況,一般建議騎友先放慢速度,不要加力踩踏。若繼續疼痛就需要趕快休息並及時冷敷。同時對於這種初期受傷的狀況,可以採用RICE原則來處理:即休息(Rest)、冷敷(Ice)、壓迫(Compression )抬高(Elevation)。通過這幾個步驟後就能初步緩解病症。此外還可以通過伸展大腿外側韌帶來恢復。

受傷多久才可以運動?

大多數人認為膝蓋受傷後休息一段時間靜待恢復就可,但是在受傷的急性期過後,應該在安全範圍內展開膝關節舒張活動,這樣能維持膝關節的靈活度及膝蓋力量的恢復。這時可以積極做一些緩和伸展及強化運動,減少膝蓋軟骨的磨損、壓迫。

對膝蓋有益的食物

騎行路上可以帶一些有益於膝蓋的食物,如富含黃酮類的水果:櫻桃、黑莓等一些深紫色的漿果、有核水果。女性騎友可以食用一些富含植物性雌性激素的食物:茴香豆、大豆、堅果等。像伴有骨質疏鬆的老年騎友,可以攜帶一些含鈣質的食物:奶製品、豆製品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