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一口氣要發展8款打擊利器:日專家一句話讓人恍然大悟

@ 2016-01-29

中國的防務商最近在國際展覽上非常活躍,在剛剛結束的亞洲防務展上,公開展示了中國最新的紅箭-10反坦克飛彈的諸多技術細節。這種飛彈雖然之前已經在多種渠道上撩開過面紗,但是實際上的首次公開露面是在2015年的九三閱兵式上,重量為76公斤,採用慣性導航系統和末端成像制導,最大射程10公里,串聯式彈頭的,穿甲能力為320毫米,可穿透反應裝甲和外掛模組裝甲,整車發射系統重量為23噸,5名乘員操作。8聯裝,可設置自動交火距離7公里。整套系統還配備偵察車輛,裝有雷達,紅外夜視系統,CCD照相偵察機和雷射測距系統,地面偵察距離大於16公里,低空偵察距離2到20公里,能夠同時處理16批地面空中飄著是多用途飛彈,用於反坦克和反直升機。

而且,紅箭12已經裝備中國陸軍更多技術細節也在此次展覽上公開,射程4000米,重量22公斤,飛彈發射器重量17公斤,可單兵攜帶發射筒長度1.25米,飛彈直徑0.14米,串聯式戰鬥部可以輕鬆洞穿為1100毫米均質裝甲,觀瞄系統為TV加紅外追蹤,具備發射後不管功能。

這兩種飛彈構成了中國陸軍主要兩種具備領先性的反裝甲武器。紅箭-10可以伴隨坦克主戰部隊進行伴隨式火力支持。同時還可以對進攻路上的暗堡提前清除。而且都作為兩種對外的主銷利器,可以為國際賣家提供更多的的打擊手段。而且我們還可以出口各種平台來搭載這些利器。

而且中國還展示多種精確打擊武器,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進口了俄羅斯的152毫米雷射制導炮彈技術,而且繼續研製改進從最初的射程為20公里射程,增加到25公里!2015年出現的GP155B射程增大到35公里,長度增加到1.2米,重量為52公斤。在迫擊炮打制飛彈藥方面,中國推出了最新的GB120 120毫米末端制導迫擊炮,最大射程6.5公里,末端制導系統為毫米波雷達加雷射制導,殺傷機率大於60%,對坦克的攻擊模式為攻頂模式。

中國還推出了更多適合無人機攜帶的小型化武器,包括GB100,GB50,GB25等多個公斤級的制導炸彈,3種炸彈都採用雷射和GPS 北斗制導模式,打擊精度小於三米,射程分別為25-32公里,投放高度為10000至12000米,投放初速度為150公里到1馬赫!還推出了BRM1 90毫米雷射制導空對地火箭。這些精確制導武器,都為中國軍隊提供了多種打擊模式。

而為什麼中國開發這麼多的對地攻擊制導武器呢?有參觀展覽的日本防務記者對外表示:中國一口氣發展這麼多精確制導武器,完全是海灣戰爭後遺症。在海灣戰爭中中國軍人曾經通過媒體第一次認識到了精確制導武器的威力。尤其是在1999年以後中國切身利益被實際侵害了,所以中國猛然意識到,如果不繼續發展這些高精度制導武器,在未來只能落後挨打。中國是深刻理解挨打的真正意義,所以為了不再挨打,中國人寧可重複研製部分型號,也要確保這一領域不落後於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