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有車還是沒車,我們都可以看到,大部分車主停車的時候都會車頭朝外,大家有沒有想過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做呢?是他們隨大流還是真的懂其中的門道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說說,為什麼停車時要車頭朝外。
一、車頭朝外更容易停進或出來
在面對要打方向才能進入或出來的車位時,並且停車周圍空間都比較有限的情況下,因為汽車的轉向輪是前輪,也就是說,只要一打方向,車頭就需要比較大的擺動空間,而一般車位的寬度又是有限的,所以如果車頭先開進車位的話,車頭可以左右擺動的空間會受到限制,這時進入車位是非常困難的,即使勉強進入,也很難把車子擺正。
但要是倒車進去的話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車頭左右的擺動,不會受到車位寬度的限制,同樣的道理,當汽車要從車位出來時,如果是要倒出來的話,就只能直線先讓整部車倒出車位,因為一開始倒就打方向的話,沒有足夠的空間給車頭擺動,所以很難邊倒車邊大幅度的轉向,而車頭朝外就不一樣,只要把車稍微開出來一點點,就可以打方向直接轉彎出來。
二、緊急情況下能迅速出發
如若遇到緊急情況,那麼就省去了掉頭的時間,出行的速度就會提高!其實在國外,有很多警察局都是規定警車在停車時必須將車頭向外的!這樣確實可以節省不少的時間!
三、安全
停車場內,車與車之間的距離比較小,在倒車的時候,路過的車有時候會和倒車的車輛發生碰撞,因為確實是存在盲區的。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人路過的時候,也會發生倒車碰到人的情況,因此,車頭向裡也保證了您的安全!
四、特殊情況
假如說,車輛電瓶沒電,沒法啟動了,那麼這個問題要怎麼來處理呢?在停車廠裡換電瓶?車輛捱的比較近,恐怕不行吧!再說,電瓶這個東西,也不是說換就馬上能換的。充電?更不可能。所以找個車來拉一下可能是最好的辦法了!那您車頭向裡,怎麼拉出來呢!如果車頭向外,就方便多了!
所以說,停車時候車頭朝外是很有道理的,無論是從便利角度考慮還是從安全等方面考慮,都是可取的,這也是大部分車主選擇車頭朝外的原因。
不過在目前寸土寸金、車位難求的大都市中,有時候停車比在路上開車還要考驗駕駛者的技巧。很多人都有過看著眼前車位卻無論如何也停不進去的尷尬境況,甚至有人因為停車問題放棄過計劃好的某次購物或是就餐。其實儘管不同停車場車位布局千差萬別,但在停車過程中是可以找到一些通用技巧的。另外,在順利停車後,我們還應該注重停車禮儀,只有大家都做到規範停車,我們的出行環境才能暢通無憂。
謹慎對待地下車庫的進出通道
目前城市中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這些大廈的地庫也就成了最為常見的停車區域。通常進出地下車庫的通道並不寬敞,有的多層地下車庫還會伴隨著大角度的轉彎坡道。在這些路況下行駛,要嚴格控制車速,並且注意車輛尾部的內切問題,否則顧頭不顧尾可就功虧一簣了。
避免車輛內切傷及後輪及車側的方法,是盡量從行車路線外側開始轉彎過程。因為車頭與牆壁的距離是駕駛者比較好判斷的,盡量使車頭貼近牆壁,車尾也就更加安全。而在轉彎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車外反光鏡隨時監測車尾與障礙的距離,如果發現有產生擦碰的危險,一定倒車重新轉彎,切不可冒險強行通過。由於地下車庫的照明相對較差,也就使得駕駛者對車輛及環境關係的掌控變差,因此當駕車由戶外進入地下車庫時一定要格外小心。
盡量倒車入位
為了應對城市越來越緊張的停車環境和越來越狹小的停車位,倒車入位是一個必須熟練掌握的技能。由於目前絕大部分車型的轉向都是由前輪全權負責的,因此車輛在低速行駛時,前進與倒車就會表現出完全不同的姿態。由於轉向控制在前輪,因此車頭部分在低速行駛時的自由度就很大,方向角度的調整也十分容易。與此同時,車尾則表現得十分穩定,不會左右大幅偏移。
因此在採用倒庫方法停車時,只需先將車尾對準停車位,在倒車的過程中,車頭部分還可以柔和細膩地微調方向、躲避障礙,並最終將車輛完全送入停車位。由於相比正向入位,倒車入位的靈活性要大大提高,因此可以完成很多正向入位根本無法完成的任務,比如單獨車位的路側停車、通道狹窄的對向布局停車場,以及停車通道頂端的停車位等等。另外有些車主也知道倒車入位車輛更靈活、好掌握,但有時停車時剛好兩旁車位沒車,正向停車也能很順利入位,為圖省事就直接正向駛入了。值得提醒車主注意的是,這樣停車時往往需要切相鄰車位駛入,離場時也不例外,但若離場時相鄰車位有車可就困難大增,因此停車時還是要考慮周全。
嚴格控制車速
無論你的駕車和停車技術多麼熟練,都要切記停車時(特別是倒車時)車速一定要慢。因為在地下車庫內,停車的環境一般來說相對狹小且陌生,而當周圍停滿車輛時,停車位就會由於光線不足出現視野不佳的情況。再加上停車場內少不了行人穿行,當你觀察好環境準備停車時沒有行人,不代表在整個停車過程中都沒有行人靠近。為了安全必須在停車全過程中始終注意觀察周圍環境並慢慢停車入位。退一步講,低速下即使一時照顧不周發生了小刮蹭,最多也就是漆面損傷,不會帶來太大的麻煩。
不要過度依賴輔助設備
車輛和停車場內有很多設備都可以為我們的停車提供輔助,比如車輛的後視鏡、倒車雷達、停車場內的柔性立樁、車輛限位桿等等。對於這些設施,合理利用無疑將大幅降低我們停車的難度,但也不要將整個停車過程都寄託在輔助設施上。
我們可以通過車外後視鏡判斷車輛的方向、行進路線以及車輛兩側的相對位置,但不要依靠觀察後視鏡來控制車輛與旁邊障礙的距離。這是因為出於增加視野範圍的考慮,車輛後視鏡通常帶有一定弧度,鏡內反應的距離就會出現失真,並不能反應車輛距離障礙的真實距離。而倒車雷達對於靜止高大的障礙相當有效,卻對一些低矮的台階或是移動的行人反應較慢,一定要結合自己的親眼觀察來使用。停車場內的設施也是標準不盡統一,可作為停車的參考,但最終的決斷還是要自己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