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被大家認為是最可怕的動物之一。僅僅聽到有人說蛇,你很可能想像它的嘶嘶聲,甚至起一些雞皮疙瘩了。是什麼讓我們覺得蛇這麼可怕了,除了他們會攻擊你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大多數都會釋放劇毒。只有一點點就可能讓你致命。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世界十大最致命的毒蛇。在這份名單中,我們將通過展示在實驗室殺死試驗小鼠所需要的毒量的多少判斷出的世界十大最毒的蛇。這就是所謂的LD 50或半數致死量。劑量需要越低的蛇,越致命。
10. Tiger Snake 虎蛇
虎蛇分泌強烈的神經毒素、凝固劑、溶血素及蛇類特有的肌肉毒素,不同類型虎蛇的蛇毒半數致死量各不相同,從查普爾島虎蛇品種的0.4的半數致死劑量到可以低至0.12的半島虎蛇。被虎蛇咬傷,如何沒有及時治療可迅速導致呼吸麻痹,甚至60%的會導致死亡。
9. Desert Horned Viper沙漠角蝰蛇
沙漠角蝰,其特點是在每個眼睛有個很容易識別的小喇叭。它是著名的邊繞組的舉動。它壓在沙子的重量,使其能夠跨越砂的松面移動。沙漠角蝰通常在北非和中東發現。科學家們在沙漠角蝰的毒液毒性的變化半數致死劑量從0.4到0.1不等。
8. Common Krait金環蛇
常見的金環蛇通常吃蜥蜴,小型哺乳動物和其他蛇類。是什麼讓這條蛇很危險的是,在你睡覺的,它往往攻擊你。你甚至可能沒有意識到,蛇咬你,因為它的叮咬是無痛的。你可能會認為你只是被蚊子或螞蟻咬傷。常見的金環蛇的毒液需要幾個小時才能生效,但它可以通過呼吸衰竭致死。這條蛇是在印度常見。這是導致數量最多的毒蛇咬傷病例在南亞的品種之一。常見金環蛇具有半數致死量0.09。
7. Boomslang 非洲樹蛇屬 Boomslang
非洲樹蛇是一種小型,美觀,顏色鮮艷的蛇。其毒液是通過其釋放的尖牙的後部,而不是在前面。蛇咬傷的效果通常會幾個小時後顯現出來。它可能會導致內部和外部出血,因為血液凝固過程被禁用。非洲樹蛇是在非洲發現。它並不像咄咄逼人其他類型的蛇,因為它一般不主動進攻,比起喜歡進攻來寧願撤退。而引起的非洲樹蛇的叮咬死亡病例比較少見,但它仍然是危險,半數致死量0.07。
6. Tiger Rattlesnake 虎斑響尾蛇
虎斑響尾蛇是身上帶條紋的蛇,在墨西哥西北部和美國西南部常見。它被認為是所有響尾蛇中最高毒性的蛇。任何虎響尾蛇咬傷,應被視為一個重要的緊急情況。專家對虎響尾蛇的毒液強度不同的意見,但它半數致死量可以低至0.06。
5. Black Mamba 黑曼巴
黑曼巴是一個大的,黑色的,長的,快速和致命的類型的蛇。它被列為世界上最快的蛇,第二最長的毒蛇。它可以以14英里每小時的速度移動,它有8.2英尺的平均長度。黑曼巴的毒蛇咬傷的效果可以感覺到在30分鐘到一個小時。它可以通過心臟發作或呼吸衰竭意味著死亡。幸運的是,抗蛇毒已經被創建,以防止從死亡黑曼巴的毒蛇咬傷。它的毒液具有0.05的半數致死量。
4. Eastern Brown Snake 東部棕蛇
東部棕蛇是另一個致命的蛇。它的毒液含有凝血劑和神經毒素。它通常在澳大利亞發現。有在東部棕蛇的毒液的毒性不同的報告。其半數致死量為0.05-0.03。
3. Russell’s Viper 蝰蛇(羅素的毒蛇)
蝰蛇(羅素的毒蛇)是另一個致命的蛇。是什麼使得它比其他類型的蛇更危險了,它生長在開闊的田野和茂密的地區,或地方的人居住。這條蛇是在印度,泰國,緬甸和常見。在緬甸毒蛇咬傷死亡中它占90%。其毒蛇咬傷的一些影響,包括廣泛出血,壞死,腫脹,疼痛,嘔吐。它可以引起心臟,呼吸,或腎功能衰竭。不幸的是,羅素的毒蛇沒有固定的抗蛇毒血清,這取決於那裡的蛇。它有著0.03的半數致死量。
2. Taipan 太攀蛇
太攀蛇也被稱為凶蛇,由於其毒液的兇猛。相反,它的另一個名稱,太攀蛇實際上是深居簡出的的意思。咬住獵物後,它通常會先撤退,等待它的獵物死去。它被列為世界上最惡毒的蛇。太攀蛇是在澳大利亞發現。它的毒液會凝塊的血液,並阻止血管。雖然抗蛇毒已經發明,但是被太攀蛇咬傷的恢復期仍然可以是痛苦和緩慢的。其毒液的毒性範圍可以從0.03 半數致死量到低至0.01。
1. Sea Snake 海蛇
海蛇是蛇的一個大類。有些海蛇可能具有比眼鏡蛇的毒液危險八倍的毒性。其毒性取決于海蛇的種類,半數致死量範圍從0.04的杜波依斯礁海蛇,到半數致死量低至0.01的寶翠園海蛇。
鯊魚一向是為大多數人所畏懼的海底生物,他們給人的印象往往是體型龐大,行動敏捷,捕食的時候精準且毫不留情。
正因如此,許多人會害怕與鯊魚接觸。然而,總有一些藝高人膽大的特例,《每日郵報》25日報道,這三名潛水員就與一頭白鯊進行了親密接觸。
這三名潛水員在墨西哥瓜達盧普島附近進行潛水運動。他們不喜歡傳統暢遊海底世界的潛水方式,突發奇想和海底動物進行親密接觸。
瓜達魯普島向來是白鯊的聚集地,這裡的白鯊不僅數量繁多,更是體型龐大。
2015年8月,攝影師在這裡拍攝到了世界上最大的白鯊——長約6米的「深海」。
為了能和白鯊進行親密接觸,潛水員費了不少心思。他們對白鯊進行了食物誘惑,將裝滿食物的盆懸掛在籠子外面,吸引白鯊前來。
這一招十分奏效,果然有白鯊嗅到食物的味道,乖乖游過來。
剛開始鯊魚有些迷惑,沒能找到食物的準確位置,而是鑽到了籠子底下,頂到了潛水員的腳部。
於是潛水員又晃動了食物的繩子,吸引鯊魚找到準確的位置。鯊魚逐漸游過來,向潛水員靠近。
隨著白鯊遊動,潛水員逐漸收緊手中的線。
在鯊魚足夠靠近籠子後,潛水員抓住時機,迅速伸出手臂,摸到了大白鯊的鼻子。白鯊似乎沒什麼激烈的反應,繼續專心地尋找食物。
最後白鯊終於找到了食物,張開大嘴一口吞入,嘗到了美食的滋味。
進食後的白鯊心滿意足,歡快地離開了。
本文來源:奇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