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80後的小編整個青春期到青年期都是在華語流行樂尤其是港台音樂中泡大的,那些耳熟能詳,K歌必點的曲目,居然還有相當大一批是出自一對新加坡兄弟之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李偉菘,李偲菘這兩位著名的音樂製作人。最近在網上流傳的音樂製作人撈金指數排行榜中,李偉菘、李偲菘拔得頭籌,倆人並列第一。回顧他們的發展歷程也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奮鬥史」。
網上是這樣介紹他們的:
李偉菘、李偲菘,新加坡人,著名音樂創作&製作人,與張學友、林憶蓮、張惠妹、那英、孫燕姿、梁詠琪、張靚穎、林俊傑、蕭敬騰等一線歌手的合作令他們在圈內名聲大震。目前在兩岸三地活躍的一二線歌手幾乎過半數都唱過他們製作過的作品。
代表作如《聽說愛情回來過》、《我等到花兒也謝了》、《一千個傷心的理由》、《新鮮》、《膽小鬼》、《天黑黑》、《我要的幸福》、《心酸的浪漫》、《我們說好的》、《想你的365天》、《王妃》……這些歌我們太熟悉了,熟悉到我都不需要寫歌手名字,你有幾個猜不出來?
李偉菘、李偲菘製作上百首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幾乎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同時哥倆在音樂圈中收穫的財富也是頗豐,但除此之外他們對華語樂壇的影響也絕不是用錢能夠衡量的。這次……感覺遇到了華語樂壇真正的半壁江山!
都說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同為音樂製作人的雙胞胎兄弟,是在用兩個人的力量去做好一件事。作為華語樂壇不可忽視的存在,這對南洋兄弟也隨著華語音樂市場重心的變遷,從新加坡到香港、台灣、北京,一路北上發展。親身書寫一部#南洋兄弟北漂奮鬥30年的勵志大戲。
兄弟倆從小學習古典鋼琴,後來又接觸電子風琴、鼓、吉他。1984年18歲的兩人參加新加坡第一部電視連續劇《霧鎖南洋》主題曲的創作大賽,雙雙入圍前十名,成為一時佳話。

1986年,兩兄弟開始發表自己的專輯,包括《我的搖籃》、《明天需要我和你》、《回到原來的我》、《兄弟情》、《牡丹綠葉》等等。從《兄弟情》開始,他們除了作曲,也包辦了整張專輯的製作,開啟了音樂製作人之路。

1993年,李偉菘、李偲菘走出新加坡,二人去台灣發行了專輯《玩耍》。在台灣發唱片後,倆人又回到新加坡決定專心轉到幕後。
香港曾是華語流行音樂的中心,李偉菘便隻身去到香港賣歌,並創造了頗具傳奇色彩的勵志故事☞☞☞李偉菘做銷售挨家挨戶敲唱片公司的門,彈自己創作的歌曲給他們聽。終於,一首《我等到花兒也謝了》被寶麗金相中,也成為天王張學友最廣為傳唱的曲目之一,於是港台的藝人們紛紛開始找他們邀歌、製作唱片。

1995年李偉菘在新加坡創辦了李偉菘音樂學校,而喜歡做幕後的弟弟偲菘則去香港的唱片公司開拓市場,同時也在李偉菘音樂學校里做老師。

1996年,倆人全面轉向幕後專注於音樂創作和製作,好作品源源不斷,至今出自二人之手的華語流行金曲已有數百首之多。二人對待音樂的「嚴格」態度和他們製作的金曲一樣出名,那英、蔡依林等都曾公開表示在錄音棚哭過鼻子……特別是那姐在《康熙來了》這段描述,讓大家徹底領略到二李的威力。

當然,那姐也說為了天衣無縫的好作品,一切都值得,二李這種「嚴格」態度就是好作品的保證。孫燕姿也曾在微博Po過二李的工作照,表示要跟他們一樣好。

孫燕姿、林俊傑、黃義達都是李偉菘音樂學校里也走出的學生。二李不光是華語樂壇的金曲收割機,也是樂壇「名師高徒」的最佳代表。

2009年,李偉菘、李偲菘在新加坡舉辦25周年作品音樂會,當時華語樂壇最活躍的一線歌手孫燕姿、蔡依林、羅志祥、蕭敬騰都去擔任演唱嘉賓。愛徒孫燕姿更在演唱會上為老師當起了鋼琴伴奏。

然而即便音樂作品再經典,在樂壇的地位再高,腕兒再大,久居幕後的音樂製作人在收入上,可能永遠沒辦法跟出場費動輒上百萬的藝人相提並論。或許李偉菘、李偲菘兩兄弟作為華語樂壇的撈金聖手,不是說他們具體賺到了多少錢,而是這對南洋兄弟用過百首流行金曲陪伴了上億歌迷的青春,也贏得了歌手發自內心的認可和擁簇,畢竟刷刷臉就能讓天王天后同台唱歌這事兒,真不是錢就能搞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