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占我國經濟的比率逐年下滑,目前已低於20%,去年全年製造業產值萎縮5.2%。(檔案照片)
經濟發展局昨天公布最新製造業數據,12月的製造業產值同比下滑7.9%,超出經濟師預測的7.2%。製造業去年全年只有1月的產值取得0.6%的微弱增長,其餘11個月都萎縮。
我國製造業去年產值萎縮5.2%,這是自網絡泡沫危機後,即14年以來的最糟糕表現。
第四季經濟增長或調低
經濟發展局昨天公布最新製造業數據,12月的製造業產值同比下滑7.9%,超出經濟師預測的7.2%。製造業去年全年只有1月的產值取得0.6%的微弱增長,其餘11個月都萎縮。
有經濟師認為,這可能意味著我國第四季的經濟增長可能會調低,但預計全年經濟增幅不受影響。
生物醫藥製造業是12月唯一取得增長的領域。若不包括該領域,12月的製造業產值下滑13%,全年產值下跌2.7%。
星展集團經濟師謝光威說:「這是2001年網絡泡沫破裂以來,製造業最嚴重的年度萎縮,這證實了我們一直以來的看法,即製造業陷入衰退。」
根據新加坡統計局網站的資料,2001年我國製造業產值猛挫11.6%,全球金融危機期間,2008年和2009年我國製造業產值的跌幅為4.2%。
大華銀行經濟師陳達德指出,這次也是2001年來為期最久的製造業萎縮期,長達11個月,全球金融危機時本地製造業只是連續六個月下滑。
謝光威說,讓人擔憂的是,這並不是製造業周期性的下滑,而是本地製造業結構性萎縮,製造業占我國經濟的比率逐年下滑,目前已經低於20%。
政府成立的經濟戰略委員會在2010年建議,通過更複雜和更高增值的製造業,讓製造業占我國經濟的20%至25%。「但目前,我們已經遠離這個目標,是時候應該檢討我們的政策,如何支持製造業。」
他說,我國流失低增值製造業的速度,超過吸引高增值領域的速度。
新加坡管理學院全球教育高級講師陳啟文說:「如果情況繼續下去,製造業可能會不再是我國增長的支柱,新加坡會像香港一樣依賴服務業。」
經濟發展局的數據顯示,12月的電子業產值下滑12.4%,運輸工程業產值大跌26.4%。這兩個領域也是去年全年表現最糟糕的,分別萎縮6.8%和13.5%。
電子業方面,半導體、電腦周邊產品和信息通訊及消費者電子品都出現雙位數萎縮。
巴克萊經濟師梁偉豪認為,電子業疲軟的表現在預料中,節假日的提振效應比往常小,區域供應量庫存過多,中國積極提升國內的晶片製造產能更帶來多一重挑戰。
受油價大跌影響,海事與岸外工程產值12月大跌40.3%,全年萎縮18.4%。謝光威說,油價若不回彈,該領域的中期展望黯淡。
各行業中只有化學業全年取得增長,增幅3.9%。
花旗集團經濟師吉偉正預計,12月疲弱的製造業數據可能意味著,第四季的經濟增長比預估的2.%低,他預測為1.9%。
謝光威認為,12月製造業產值預計不會導致全年的經濟增長下調。
貿工部本月初公布的預估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我國經濟同比增長達2%,去年全年經濟預估增長2.1%。
華僑銀行經濟師林秀心認為,接下來關得關注生物醫藥的反彈能否持續,但上半年製造業復甦的可能性渺茫。
陳達德則預計,今年的製造業可能會有些起色,因為美國經濟情況持續改善,美元走強拉動美國的消費需求,而去年的低基線會提供一定的支持。他預計今年製造業產值增長2.5%。
資料來自: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