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觀察丨大陸少將警告台灣:若被台獨逼入牆角就武統
最近大陸主流媒體上刊發了一則專題文章——《統則和獨則戰 若被台獨逼入牆角就武統》。不同於網絡上的五毛文章,值得注意的是,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羅援少將。
羅援是誰?
▲羅援
羅援是羅青長之子。羅青長是中共秘密情報戰線代表人物 ,建國後任周恩來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副秘書長,分管外交、情報、對台工作;還曾任中央軍委聯絡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調查部副部長、部長,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等職。
▲羅青長
可以說對台是羅援的家學淵源。而羅援本身是少將軍銜,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兼國際軍事分會會長。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長長的介紹,告訴我們羅援的文章對於台海問題而言,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知道了作者的分量,我們再來看看作者都說了什麼。
作者的觀點很鮮明:
我們曾經承諾「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但如果「台獨」分子把我們逼入牆角,我們別無選擇,只有「武統」。「統則和,獨則戰」,獨立與和平之間不能畫等號。
論點很鮮明,論據部分,作者提出了四點,包括:
尊重民意:在國家統一的問題上,只能聽從全體國民的大民意,而不能聽任一個地區民眾的小民意。台灣的「統獨」選項只能由包括台灣人民在內的13億中國人民來共同決定。
權衡利弊:國家統一,茲事體大。再大的成本代價,也大不過統一的價值。
計算勝算:勝算有大勝算與小勝算之分。台灣是選舉政治,政黨輪替已經常態化,但不管誰執政都改變不了兩岸關係大盤。大陸經濟和軍事實力強大了,有信心有能力捍衛祖國統一領土完整。
依法行事:在事關國家統一的問題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反分裂國家法》就是大法鐵律,任何人都不能踩這個底線,任何地方法都不能突破這個法律框架,必須維護法律的尊嚴。
可以說,羅援少將的文章,對如今的台海而言,不啻為一劑猛藥,不過在分離主義明顯的民進黨上台之後,這樣的論調並不少見,大家很容易就會聯想到前段時間,很突兀出現的31集團軍演習的新聞。
1月20日,央視的《軍事報道》欄目報道了一則消息:軍部駐紮廈門的第31集團軍,近日在東南沿海進行了大規模實彈登陸演習。
細心觀察者會發現,這次31軍的演習,還出現了兩棲戰車泅渡、遠程火箭炮發射、自行榴彈炮機動、直升機機降、對空防禦、電子對抗等場景,並且使用了無人機等新型武器。
軍事專家分析稱,演習中出現的武直-9、武直-10武裝直升機,都屬於全軍的先進裝備。其中,武直-9武裝偵察直升機的作戰性能,超越日本同類型的OH-1直升機;而作為解放軍第一種專用武裝直升機和亞洲各國第一種自研專用武裝直升機,武直-10的綜合性能可與美國的「阿帕奇」、歐洲的「虎」式相媲美。此外,由於登陸演習要大量涉水,因此往常的登陸演習都安排在夏秋兩季進行;這一次則選擇在了冬季,屬於比較罕見的時間選擇。
不僅罕見冬季演習,更加罕見的是,類似演習每年其實都有,但是很少上央視軍事節目,而播出的時間,更是在台灣大選後沒幾天。
強硬的表態,敏感的時間,罕見的軍事新聞,官媒的集體放話,所有這些聯繫在一起,大家都有一個疑問,難道台海將風起雲湧了嗎?
台海問題都不是孤立的問題,一定要放在大環境背景下看,目前大陸經濟崛起正到了改革攻堅時刻,「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大國戰略逐步建立打開,急需突破口來渡過難關。而外部,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實施以來,目前已經構建美日韓同盟、美日菲同盟等,從地緣政治上大陸渤海東海南海都面臨挑戰,而台灣作為連接兩端的重要戰略點,一旦形成美日台菲等第一島鏈,將如鎖住飛龍的枷鎖,讓大陸倍感難受。
而民進黨蔡英文上台之後,內有台獨基本教義派牽制,外有時代力量等急獨分子叫囂,在兩岸關係上不僅難有作為,甚至有可能倒退。而曾經擔任剎車皮的國民黨潰敗後也有拋棄創黨理念、本土化趨勢。可以預見未來民進黨肯定會大力追討國民黨黨產,全台大力推行去中國化政策和培養青少年去中國化意識。兩岸和平發展的勢頭勢必面臨曲折。
基於大環境和台海小環境的考量,有專家就認為,未來8年,台海可能風起雲湧。一著不慎,擦槍走火,在所難免。而這也就是最近大陸為何頻頻對台強硬喊話的原因。
正如羅援少將文章中所說:
我們長期提倡兩岸和平發展,但並不等於我們已經淡化了「統一」的意志。和平發展是善意的釋放,是顧及兩岸人民福祉民生的戰略舉措,但最終的目的還是要走向統一,而不是走向「和平分裂」。統一有「和統」與「武統」之分,我們將竭盡全力爭取「和統」,只要「和平」尚未死亡,我們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我們將以兩岸人民最小的代價換取國家統一的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