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取經圓滿成功,觀音菩薩居功至偉,然而她卻辜負了一個人
《西遊記》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師徒四人的形象都深入人心。然而小杜老師要說的是,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更熟悉的其實是《西遊記》的電視劇,至於吳承恩老先生的原著,其實有許多人都沒有認真地翻過。
其實在原著中,許多人物的外貌跟性格跟我們的印象是有出入的,比如我們今天要聊的這位主角——沙和尚。
電視劇呈現出的沙和尚給了觀眾兩個最明顯的誤導,其一,沙和尚的武器其實不是月牙鏟,而是一根中間粗兩頭細的降妖寶杖,因奇特的形狀被鯉魚精嘲笑為擀麵杖。其二,沙和尚在團隊的分工是牽馬而非挑擔,那副沉重的擔子一直壓在所謂「好吃懶做」的豬八戒肩上,只有孫悟空被趕走,豬八戒當大師兄的那幾天,才讓沙和尚體驗了下挑擔的生活。
在取經四人組中,沙和尚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個人,唐僧是領導人自然萬眾矚目,孫悟空自帶主角光環風頭蓋過了唐僧,豬八戒時不時地插科打諢刷存在感。唯有沙和尚,性格沉穩,能力平庸,為團隊沒有做出什麼亮眼的貢獻,說難聽點甚至叫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西天取經這個項目,是由如來某一天心血來潮提出來的,而觀音菩薩是項目的具體執行人。取經團隊的每一個人都是由觀音親自挑選決定的,我們有理由相信觀音的眼光,她挑選成員必然經過多方面考量,不會輕易讓一個無能之輩混入組織。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沙和尚幾乎寸功未立地走完了西天之行呢?
大家都知道沙和尚以前是捲簾大將,玉皇大帝的貼身護衛。通過原著沙和尚的自述我們了解到,這個職務來之不易,他付出了多年的艱苦修行。
正如十年寒窗的窮書生,一朝得中,自然感覺皇恩浩蕩,下定決心要忠君愛國。沙和尚非常珍惜玉帝賜給他的地位和榮譽,一直小心翼翼地侍奉君王。
然而,伴君如伴虎,人哪有不犯錯的,僅僅因為失手打碎琉璃盞,沙和尚就被貶下凡間,遁入流沙河為妖,每七日受一次飛劍穿胸之苦。
這時,沙和尚如同天堂跌落地獄,他弄不明白,為什麼在玉帝的眼中,人竟然比琉璃盞還要卑賤?
以小杜老師的眼光來看,玉帝簡直是昏庸糊塗,活該被猴欺負。但是,古代的忠君思想跟我們今天的民主思想不同,君王具有天然的正確性,儘管一時被誤解,沙僧也一定想著「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這就是為人臣子的基本操守,不會因為一點挫折而放棄對君王的忠誠。
沙僧日夜苦等,並沒有等到玉帝赦免的詔書,等來的卻是前往東土尋找取經人的觀音。孫悟空、豬八戒和小白龍在遇到觀音之時,都不約而同地請求觀音搭救,唯有沙和尚不卑不亢,因為沙和尚知道,他的苦難,非觀音所能救贖。
然而,觀音的一句話直擊沙和尚的內心,小杜老師把摘錄下來:我今領了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你何不入我門來,皈依善果,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經?我教飛劍不來穿你。那時節功成免罪,復你本職,心下如何?
最打動沙和尚的當然是「復你本職」這四個字,沙和尚一想到能夠重返天庭擔任捲簾大將,胸中自然燃燒起熊熊火焰。那種一伸手就能夠到夢想的感覺,是沒有夢想的人永遠體會不到的。
我們有理由相信沙和尚此時非常激動,因為他來不及仔細思考,觀音是佛家弟子,又哪裡來的權力讓他重回玉帝身邊呢?
不過不用著急,沙和尚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冷靜下來,因為此時的唐僧還在長安城安靜地當一個美男子。等想通這一節以後,沙和尚的內心一定十分矛盾,所謂忠臣不事二主,君雖負我,我不能負君,自己若是棄道向佛,大節有虧。但是沙和尚此前也已經答應了觀音護送唐僧西天取經,言而無信,同樣為人不齒。
不過還好沙和尚還是給自己的道德感找到了解脫方式,因為當時的佛道兩家並非對立的關係,反而高層之間還相當友好,所以他短暫地加入取經團隊,依然可以保存一顆向道的純凈心靈。
在內心世界如此複雜的情況下,沙和尚被動地接受了唐僧的剃度。僅僅一個瞬間,沙和尚就從吃人的妖魔成了謙遜的老實人,對於這樣的轉變,不得不讓人覺得突兀。
自然地發生這種轉變,必然需要一個時間過程,沙和尚很顯然是刻意隱藏起了性格中兇惡的一面。
他心中還有那麼一絲絲的火焰,渴望藉助佛道兩家的友好關係,觀音幫助他重回捲簾大將之位。
流沙河一戰,沙和尚展現出了不亞於豬八戒的實力,豬八戒也親口承認自己使出全部本事也勝不了他。但是具體到西行之路上,沙和尚的貢獻卻要比豬八戒小很多。
因為沙和尚不願意為佛教立功,他把表現機會更多地讓給想要展現自身價值的孫悟空和豬八戒,他只想憑藉十四年的苦勞讓觀音兌現自己當初的承諾。
當然結局我們都知道,觀音早已忘記了當初脫口而出的那四個字,如來不咸不淡地封了沙和尚一個金身羅漢。所有人都認為這是個圓滿的結局,然而對於沙僧,卻是痛苦的開始。因為一個人要是嚮往鄉間的小木屋,即使你將他放進金碧輝煌的宮殿,他也不會收穫快樂。
最後,小杜老師再來為以上的胡說八道負責。莎士比亞說過,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沙和尚不過是《西遊記》作者杜撰出來的人物,吳承恩給了他一部分血肉和靈魂,而剩下來的空白,都只能由我們這些平凡的讀者去填補。
小杜老師為沙和尚附會上了對玉皇大帝的忠心,當然也只是無端的臆測。好吧,我最想說是,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讀《西遊記》就會有什麼樣的感受,所以我反對西遊陰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