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友當心騎行過度......注意以下事項

@ 2016-01-26

騎友當心騎行過度......注意以下事項

騎行要適量, 就算是比賽也不會設計太長的賽道長度。

年輕人精力旺盛, 但也一定要注意適量的騎行。

騎行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人加入騎行大軍。騎車運動強身健體。但是運動過量的危害很少引起人們的重視,有的還錯誤的認為:「騎得越快越好、騎得越多越好」。殊不知,騎行過度,容易導致身體受傷。凡事有個度,運動也不例外。

過度騎行的身體變化

過度騎行時,會產生脫力運動過量,可使機體免疫功能受到損害,影響健康。因為人在劇烈運動時 ,體內會產生較多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激素,會導致自身免疫力下降,還會出現頭暈眼花,平衡能力不足、大腦反應下降等反應。運動過量後,心臟過度鍛鍊而肥大,血液往往供應不暢, 容易引起惡性心律失常導致猝死。

小編在這裡提醒騎友注意, 不要把有氧運動變成無氧運動,累得喘不過氣來,還要急趕猛追。在長時間運動中一定要掌握自己的節奏切不可為了追逐盲目跟從,記得量力而為,不能為了好面子硬挺,堅持是好事,但不能不顧及身體的負荷與承受力。

騎行過度VS正常排酸

過度騎行最明顯的症狀就是疼痛,最明顯的部位有:手、手腕、頸椎、腰椎、膝關節和前列腺, 還可能會導致反應能力下降、平衡感降低、肌肉的彈性減小。

不過很多車友對運動過量這個概念並不十分清楚, 很多人誤認為疲勞,身體酸痛就是運動過量。其實運動本身就是產生疲勞的項目,它通過產生疲勞—恢復疲勞這個過程, 使人體得到鍛鍊,加強肌肉力量和各器官的協調,減緩身體隨年齡老化的程度。

疲勞不是個壞信號, 出汗、 腰膝酸軟、肌肉疼痛等一些急性疲勞現象,如果在下次運動時能夠恢復,其實不過是身體運動後的正常排酸現象, 不能算是運動過量,長期不運動尤其容易在運動後出現酸痛的現象,若能夠保持適量的運動量,可以有效提升乳酸閾值;相反地,才被稱為運動過量。所以建議足夠的運動量而非是過度的運動量。

騎行過度的判定與表現

怎麼確定自己是否運動過量呢?其實這個非常簡單,當你感覺乏力,甚至有些頭暈的時候,那肯定就過量了。感覺不適的時候,請停止你的行程,休息吧!以下是運動超量後的表現與危害。

一次或長期大運動量的訓練,可能會造成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抑制,血睪酮水平下降,表現為興奮性差,競爭意識下降,體力恢復慢。

長時間、大量的運動後,會增加運動性貧血的發生率,這種貧血多為缺鐵性貧血,原因不明, 反過來,貧血可造成運動能力下降。

過度運動可造成運動性血尿、蛋白尿、 運動性哮喘等發作。

適量運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 要看目前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適應能力, 運動時身體感覺不難受的運動量就是適量, 以鍛鍊後精神飽滿,不感到疲勞為標準。 建議騎得快的車友放慢速度也不吃虧, 騎慢的人不追不趕有益無害, 遠途乘車也不浪費。 為了自己和家人、 為了騎友的健康,勸大家還是科學騎游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