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周潤發的伯樂,培養了無數天王巨星,周星馳見面都要稱呼老師

@ 2016-01-26

他是周潤發的伯樂,培養了無數天王巨星,周星馳見面都要稱呼老師

他是香港電視圈的元老級人物,曾在麗的演出話劇,也是無線電視的股肱之臣。到目前為止,他還保持著香港電視史上的許多記錄,更為重要的是他在1971年的時候曾經力排眾議創辦了如今大名鼎鼎的無線藝員訓練班,培養了周潤發、劉德華、周星馳、梁朝偉等大牌巨星及許多電視製作人才。而在生活中,為了報答別人的知遇之恩,他曾在位高權重的時候離開無線,去幫助建設麗的電視七年時間。如今,他依舊活躍在熒幕前之前,仿佛生命中永遠沒有退休兩個字。他就是香港老一輩電視演員的代表性人物,鍾景輝。

鍾景輝,1937年3月28日出生在香港,香港資深舞台劇演員和導演、戲劇教育家,現任香港戲劇協會會長,康文署演藝小組成員,赫墾坊劇團董事長,香港藝術發展局戲劇藝術顧問。並且還是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的創院院長。從他頭上的這一長串頭銜中就可以看出來,鍾景輝擁有者非常輝煌的職業生涯。

鍾景輝在中學畢業之後曾在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英文系就讀,之後轉學到美國奧克拉荷瑪浸會,並獲得演講及戲劇系學士。之後鍾景輝繼續在耶魯大學的戲劇學院深造,並最終被授予藝術碩士。完成學業返回香港之後,鍾景輝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香港浸會大學任教。因為在大學期間所修讀的是戲劇科,所以在不久之後鍾景輝就被邀請加入到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參與電視製作及行政工作。

在電視台任職之後,鍾景輝在香港電視史上留下了諸多記錄。比如他曾經拍攝了無線的第一部情景劇《太平山下》,第一部彩色電視劇《西施》,創作了第一手粵語電視劇主題曲《煙雨濛濛》等等。在製作上鍾景輝也是大膽創新,香港的第一個外景節目就是由他一手創辦起來的。

並且更讓人尊敬的是,鍾景輝從來不把這些資歷當做自己的資本。他總是說「什麼事物都是在起步階段最有進步空間,只不過我恰好趕上了而已。電視是非常強勢的媒介,除了網站,沒有任何媒介可以搶得過它,想讓人認識,電視最直接」

而要說到鍾景輝對香港的影視行業貢獻最大的一件事,恐怕就是在力排眾議一手創辦了無線的藝員訓練班體系。當時在鍾景輝提議創辦藝訓班的時候,在無線高層曾有許多反對的聲音,很多人都認為這樣培養人才很吃虧,很容易是自己花費重金培養了人才卻跑到了別人公司里去。但是鍾景輝始終認為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他認為就算以後培養的藝人跑到了別的公司,但他們始終也是TVB培訓出來的人,無線也是光榮的。並且他還提議在培養幕前人員的基礎上,還要開辦課程培養幕後人才。這才有了日後大名鼎鼎的無線藝員訓練班。

至於無線的藝員培訓體系究竟對香港的影視行業貢獻多大,我們可以去查看一下那些香港巨星們的簡歷,幾乎有近一半的人都會在簡歷裡面寫著是無線第幾期的藝員訓練生。

並且鍾景輝不但是開辦了這個無線藝員訓練班,還特別設計了一套很科學的選拔體系。藝員訓練班招人主要看的是潛力,新人要經過三次考試才。在眾多的專業評委的打分之下,得分排在前40位的才可入選。而且在藝員訓練班的課程裡面,鍾景輝還特意開設了一門課程是教這些藝員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因為他認為一個新人是否能紅的起來,除了潛質和工作態度以外,交遊是否廣闊也是一項非常關鍵的因素。在香港的劇組裡面,開戲選人,通常會先考慮認識的人。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科學且全面的課程,才能讓眾多在無線出來的藝人可以具備很強的競爭力。毫不客氣的講,在如今的香港影視行業,由無線系出來的藝人基本可以占據半壁江山。而這些,鍾景輝功不可沒。

在鍾景輝漫長的職業生涯裡面,自然會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現在就來和大家分享以個。

這個故事是關於發哥周潤發的。在當年周潤發報考無線藝訓班的時候,他的總分並沒有達到入選的標準,但是好在鍾景輝有一個習慣就是每次考試結束之後他會把所有落選考生的資料再看一遍。在鍾景輝觀看眾考生相片的時候,他看見了周潤發,又接著去翻閱周潤發的資料,覺得這個男孩高高大大的可以考慮一下。於是鍾景輝就去了周潤發當時的工作地點去實地考察,還故意去和周潤發搭訕。在和周潤發接觸之後鍾景輝發現這個小伙子還是蠻機靈的,便給了周潤發一張他的卡片,讓他直接拿著這張卡片去找藝員訓練班的負責人就好。

在後來周潤發已經大火之後,鍾景輝曾經被媒體問到過這件事,他是這樣說的「選人時,甩漏一定有,我看到周潤發的樣子,他長得高,又像秦祥林,就想著不如給他一個機會。其實他進入訓練班之後也不是很出色,對白功夫一直很差。但是人紅不紅還是要靠自己後天的努力」

其實與發哥類似的,還有星爺周星馳。所以在90年代發哥和星爺都已經是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巨星的時候,見到鍾景輝的面還是會稱呼他為老師。當然了,鍾景輝無論是在香港演藝學院的戲劇學院還是在無線的藝員訓練班都培養了不少人才。在如今的香港演藝圈,要管他叫老師的天王巨星恐怕要排成一個長隊了。

在離開了行政崗位之後,鍾景輝在近些年開始活躍在熒幕之前。而他在做演員的時候從來不會在現場指指點點,雖然很多時候就連導演都會特意去向他請教問題。

鍾景輝曾經說道在片場,他什麼都會聽導演的,因為導演對一部戲的了解一定比他多。而且就算是新人來向他請教問題,他也一定要導演在唱,因為他覺得他教新人演戲的方式,未必是導演需要的方式。不能因為自己是老行尊就指三道四,那樣容易引起誤會。在片場工作的人每個人都拿著薪水,個個都應該受到尊重的。

雖然已經年近八旬,但是已經在電視行業和戲劇舞台上傾注了半生心血的鐘景輝還絲毫沒有退休的打算。如果有後生想要請他去拍戲,他還是很樂意的。並且在香港的戲劇舞台上,他依然是票房號召力最強的演員之一。所以有很多後生戲劇導演都戲言,要想自己的舞台劇不虧本,那就去請鍾SIR就好。

其實類似這樣的玩笑話還有很多,它們中的任何一句都可以勝過無數讚美之詞。因為這些話,都是鍾景輝用半生心血一點一點換來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