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朋友發現,他們的手錶突然走時離譜,有時誤差甚至達到半小時之多,這是怎麼回事?這種情況下,通常多半是手錶上磁了。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電子支撐著我們所有的生活,所有原本一切手工的東西被電子化,而手機、電視、磁卡、電腦等這些已被生活嚴重所依賴的科技都帶有磁場。可是,至今堅持數百年前傳統及機械製表工藝的瑞士手錶與如今充滿電子科技化的生活中有些「衝突」,一切電子產品都帶有磁場,而這些電子產生的磁場或大或小的影響著你的愛表,如何讓機械腕錶與現今社會協調共存呢?萬表世界小編今天為大家分析此理。
根據歷史記錄,最早發現磁力現象的是在公元前600 年前由古希臘西方哲學始祖的泰勒斯發現,而在公元前300 年前後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也是利用磁性特質來完成的發明,所以帶磁的東西並不是現如今科技帶來的產物。不過,天然磁石的磁場是相當的微弱,對手錶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然後今天的人造磁石卻不一樣。在19 世紀初期,科學家們研究如何增大電流時發現了強磁場,這裡最重要的科學家便是拉法第,世界並由此開始了現代電子化的最初發展,並促成了人類文明大躍進的發電廠、電機、電話、電報、半導體收音機等的誕生。
在19 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電子開始被廣泛運用,這個時候的機械手錶市場也日臻成熟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當中。最先發現問題的最初可能是製作電子設備的工人,如果他們當中恰好有人戴錶,那麼他一定會好奇自己的手錶經歷了什麼。可惜,那個時候的鐘錶維修師傅肯定不會知道發生了什麼,也不知道該如何使這些手錶恢復正常。應該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些表面臨著非常靈異的問題。經驗是解決問題的最原始辦法,或許,工人在長久的經歷當中發現了這種規律,並聽取科學家的建議,設計出由馬蹄形狀磁鐵組成的消磁裝置,通過曲柄旋轉,每轉半圈,手錶的磁極便會改變方向,把手錶放置此裝置便可去磁。
今天,我們需要戴著手錶去應付這種場合。我是左撇子,我會用戴著手錶的手去接聽電話;工作當中,我也會戴著手錶敲擊鍵盤;晚上唱K 的麥克風、回家電視的音箱、睡 覺前的電子書等等生活中的一切,人工強力磁場無處不在,你無法避免愛表與電子磁場之間的遭遇,隨時都有可能上磁。既然這樣,大家為何依然選擇機械手錶?相信已經選擇的人已經有了說服他的理由。
在20 世紀中期,手錶漸漸被融入每個人的生活當中。在50 年代的中國,男人的三大件:自行車、縫紉機和手錶,這是當時中國一個普通家庭所追求的目標,如果一個年輕人在結婚時就擁有這三件,比現在的婚前買房牛掰多了。手錶的地位可見。
手錶上磁問題漸漸普遍化,如何避免、防禦手錶上磁?之前的機械手錶游絲是由鋼鐵金屬做成的,所以是很容易受到磁場影響。最早,為了防止手錶上磁,會將不戴的腕錶放置於鍍蠟的鐵盒內,但這一方法不能確保佩戴中的腕錶。
在1920 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瑞士科學家:查爾斯· 埃杜德· 紀堯姆(Charles-EdouardGuillaume) 發現了一種全新材質——鎳鋼合金,這種材質延伸性極地,是防磁手錶最好的選擇材質,鎳鋼合金很快被應用於製造鐘錶,取代了早期的鋼合金擺輪游絲,這種材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受磁的影響,也不會因為手錶溫度變化而影響精準。這種合金和不銹鋼在錶殼中的運用有效幫助解決了普通手錶的校正問題,不過,能真正避免手錶完全不受磁場影響,也需要平時佩戴時的小心翼翼,萬表世界小編提醒,比如家中帶有強磁鐵的擴音器喇叭音響、電視機、電腦、收音機等,應該避免將手錶放在這些東西上面,還有需注意平日拉開冰箱、櫥櫃門時的磁鐵,即便短暫的接觸,也足以使手錶上磁。沒錯,當你佩戴起愛表時,便需要細心呵護、冷暖忌食,謹慎的生活態度才能得以讓愛表更加永久。
雖然,一枚手錶上磁後可以被消磁。手錶消磁也可以快速簡單去磁,這種快速但效果不理想;而真正仔細去磁的話,整個過程是非常繁瑣的,需要把手錶拆開,機芯裡邊的每個金屬部件逐個消磁,所以生活中配表需格外謹慎。
如果你的手錶走時誤差突然離譜,十有八九那是上磁了,消磁最好的辦法便是找一個靠譜的專業維修師傅來幫你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