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健身愛好者一定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我全身都不胖,就肚子上都是肉?為什麼別人有8塊腹肌,我練到死都只有6塊?為什麼每天做再多個仰臥起坐還是看不見腹肌?有的人不運動腹肌還是那麼明顯?為什麼要練腹肌?關於腹肌的一堆疑難問題,今天都幫你做一個全面專業的解釋,希望對你有用。乾貨文章,推薦細讀!
1.為什麼我全身都不胖,就肚子/側腰/後腰有贅肉?
答:脂肪存在於體內也有自己的作用。以前在說三大營養物質的時候有提到過,脂類對人體一共有四個比較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分解功能,它是身體熱量的重要來源;
然後它構成身體組織和生物活性物質,比如構成細胞膜;
它還調節生理機能,保護內臟,比如給人體保溫、減震;
溶解營養素,大家常吃的維生素E就是代表性的脂溶性維生素。
而我們的腹部脂肪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護腹腔內臟以及存儲能量。胸腔是有骨骼和肥厚的肌肉層保護其中的內臟,而腹腔正面沒有骨骼,腹直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等都比較薄,不能對腹腔形成很好的保護,腹部需要較厚的脂肪層對腹腔進行保護。因此,腹部是脂肪容易存儲又不容易消耗的部位。
2.為什麼我只有6塊腹肌?有的人有8塊,為什麼我的腹肌左右不對稱?
平常說的腹肌都是指腹直肌,其實它就一塊。但是這個肌肉有一種特殊結構叫鍵劃,不同人鍵劃數量每一邊是3或4,是遺傳決定的。也就是說一般會出現8塊或者10塊腹肌。其中擁有3個鍵劃的人佔多數。也就是8塊腹肌的人比較多。
而兩塊肌肉之間的白色纖維稱為白線。白線上寬下窄,寬處達25PX,臍以下就成了線壯,所以臍下端的兩塊肌肉離的很近,而且起著支點作用,所以很難練出來。
關於不對稱這個情況。如果是大小不一樣,這是肌肉發達程度不平衡。這個可以糾正。如果是位置不對稱,這個只能就告訴你,鍵劃布局不同是先天的,沒辦法後天改變了。
3.為什麼每天做300個仰臥起坐還是看不見腹肌?有的人不運動腹肌還是那麼明顯?
腹肌,當然每個人生下來就有。只不過後天的使用導致每個人的腹肌發達程度不一樣。腹肌發達就容易看見。不發達就不容易看見。當然,問題還沒這麼簡單。看見腹肌還需要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腹肌的皮脂不能太厚。
所以仰臥起坐單純只能改變腹肌的發達程度(它也消耗熱量,減皮脂,但效率不高),而真正能讓皮脂變薄的,還是得靠有氧運動(除非你本身皮脂就很薄)。而且局部瘦身,除了手術以外,別的方法很難做到。也有人提出過一些訓練方式能起到局部減脂的效果,至今沒有得到很好的驗證。
無氧運動提高代謝率不也能瘦身麼?是的。這個絕對沒有錯。我們也說過類似的話。但是前面也提到了,腹部的脂肪是特別不容易消耗的。所以,腹部皮脂厚的同學還是需要高效的有氧運動配合來折磨一下才能看見腹肌。
這裡再寫個小插曲。以前聽過一句玩笑話。叫亞洲人的腹肌是餓出來的,歐美人的腹肌是吃出來的。剛開始也當效果聽過去了,現在想想還有點意思。因為東方人的飲食結構裡,主要以高碳水化合物為主的,所以如果鍛煉不足,普遍肌肉含量較低。
西方人的飲食結構裡,蛋白質的攝入很高。所以相對而言,西方人的身體肌肉含量是較高的。那麼東方人由於攝入的熱量不夠,蛋白質也不夠,運動起來,肌肉就很難練出來(練肌肉還不吃主食的孩子們。。哎。。)但是他們一節食,就很快能餓成皮包骨。(節食的孩子們啊。。)輕而易舉就能看見那點用來維持生命的肌肉了。而西方人在熱量和蛋白質充足的情況下,做一些運動,就很快能看到肌肉的形狀。所以西方人熱衷於練成很大塊和他們的飲食結構也有很大的聯繫。
4.腹肌平日裡又看不見,練來有什麼用呢?而且又那麼難練。
先說腹直肌(也就是你們常說的腹肌)的作用,它可以保護腹腔臟器,維持腹內壓;參與完成排便、分娩、嘔吐和咳嗽等生理功能;並能獎肋幫助呼氣,也能使脊柱前屈、側屈和旋轉。再說說我們的核心肌群。其實腹肌也是核心肌群的一部分:
一、它們是屬於穩定功能的肌肉
在軀乾或身體中心部位的這些穩定肌群是隨時隨地在收縮的,他們輪流休息和工作,即使從外觀來看,我們的身體雖然沒有動作(例如:安靜地坐著或站著),但這些肌肉仍保持某個程度的收縮,以維持身體最起碼的張力,如此我們的脊柱就不會垮掉。
二、它們是先一步收縮的
當我們要運動時,無論是打羽毛球或踢跆拳道,在揮拍或出腳之前,這些核心肌群會先收縮,尤其是前面曾提到的那幾片橫向黏住積木和空罐的膠布(其實就是整片的腹橫肌)。只要先將脊柱給穩定住了,那怕身體是在一個扭曲的狀態,也不用擔心受傷的問題,因為脊柱中個每個脊椎都被緊密地保護著,而且接下來我們的上下肢的動作也能夠很流暢的做出來。
因此,如果這些核心肌群能夠維持正常的收縮能力,自然脊椎及周圍的組織就不需要承擔多餘的負擔,動作的發揮也將更有效果。若肌肉無力,那麼在經年累月的活動過後,尤其是當我們的動作不正確或姿勢不良時,脊椎本身及其周圍的軟組織(肌肉、韌帶、軟骨等)就會承受著難以數計的壓力,接下來,問題的發生便是早晚的事了。比如大噴嚏閃到腰等等...
5.網絡上流行那麼多腹肌教學視頻以及動作圖解?到底該練哪個?
到底該練哪個?當年我也很迷惑。有一種就試一種。後來逐漸發現大多數的動作其實都是一樣,真的是萬變不離其宗。
那現在來說說我個人的經驗,大家對於腹肌的訓練,只用關註四個方面就好了:腹直肌上部、腹直肌下部、外斜肌、內部。
怎麼來判斷每個動作練哪裡呢?一般下身不動,只抬起上身的都是上腹部;上身不動,只抬腿的都是下腹部;用側面進行折疊或者身體加上了旋轉的都是外斜肌。那內部怎麼練。內部的話,主要來說說腹橫肌怎麼練?
大部分的腹肌練習,其實腹橫肌都有參與到了。如果要針對性更強一些的話,真空腹腔訓練法,以及一些平衡道具,比如平衡盤。都可以讓腹橫肌得到更加充分的訓練。總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