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產媽媽第二天 掌握正確哺乳姿勢 學會科學的臍帶護理

@ 2016-01-22

親愛的新媽媽,你好!

今天你的小天使已經來到你身邊兩天了,還不習慣吧,沒關係,你會很快適應的。今天還是需要學習很多知識哦:

媽媽篇

(1)新媽媽護理策略

惡露是由子宮排出的分泌物,產後1~3天量多、顏色較紅,以後顏色減淡、量也逐漸減少,10天後呈淡黃色,一般在4~6周即可完全消失。若惡露有大血塊、惡臭或鮮血流出等異常現象,應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新媽媽可以在閉目養神的同時按摩子宮,目的是幫助子宮復原及惡露排出(產後快速復原子宮的妙招),並預防子宮收縮不良引起產後出血。先找出子宮位置,順產的新媽媽可以在肚臍下觸摸到一個硬塊,這就是子宮的位置。當子宮變軟時,用手掌稍施力量於子宮位置環行按摩,使子宮硬起,則表示收縮良好;當子宮收縮疼痛厲害,則暫時停止按摩,可采俯臥姿勢以減輕疼痛。若仍疼痛、不舒服,影響休息及睡眠,可通知護理人員。

保持會陰清潔,需要每日沖洗會陰部兩次,並觀察出血情況;大小便後用溫水沖洗外陰;保持良好、愉快的心態。

新媽媽心理護理很重要。大多數新媽媽是頭胎,沒經驗,面對寶寶常常手足無措,容易發出「自覺沒用」的感慨。如果缺少家人和醫護人員的安慰、幫助,易極度緊張;再加上嚴重睡眠不足,新媽媽的情緒會很低落,嚴重者甚至出現抑鬱症狀。因此,家屬應幫助新媽媽有效解決其心理上的疑難和身體上的不適及痛楚(如大小便困難、傷口劇痛等),並儘量保證新媽媽的充足睡眠。

(2)新媽媽飲食策略

今天,新媽媽可以吃一些軟食或普通飯菜,如全麥麵包、炒青菜、灌湯餃子、海帶排骨、豆漿等。產後第一周是排惡露的黃金時期,同時產前的水腫以及身體多餘的水分也會在此時排出,因此第一周暫時不要吃得太補,以免惡露排不凈。

寶寶篇

噓!寶寶要睡覺啦!我們家寶寶怎麼這麼愛睡覺啊?除了吃奶就是睡覺!沒錯,新生寶寶的大腦皮質興奮性低,神經活動特別弱,外界的任何刺激對他來說都過強,因此寶貝容易疲勞而進入睡眠狀態,新生寶貝平均每天都要睡18-20小時。

(1)寶寶飲食策略

新媽媽可以選擇坐位喂奶。坐著喂奶時,一隻手托住寶寶的臀部,使寶寶的胸腹緊貼你的身體;另一隻手的食指和其他三指沿胸壁的乳房根部把整個乳房托起,用乳 頭輕輕觸動寶寶的嘴角,當他的嘴巴張大時順勢把 乳 頭和大部分乳暈,都塞進他的小嘴裡。只有這樣,寶寶才能有效吸吮。寶寶的鼻子輕碰媽媽的乳房,保證寶寶的呼吸順暢,媽媽的乳 頭也不會感到疼痛和破損。

喂奶結束後,最好幫助寶寶排出吞入胃內的空氣。媽媽可以把寶貝抱直,讓其俯在自己肩膀上,手心內凹成弓狀,輕輕拍打其背部;如果新媽媽乳 頭疼痛,可能是因為哺乳時寶寶沒有含住整個乳暈部分,只是咬住了乳 頭。新媽媽要耐心地與寶寶一起順利地完成這一過程。

(2)給寶寶換尿布

寶寶的膀胱很小,會經常弄濕尿布。媽媽一旦發現尿布濕了,應當及時更換。否則時間一久,寶寶容易得尿布疹。媽媽要注意選擇質地柔軟、吸水性好的尿布。因為寶寶的皮膚嬌嫩,抵抗力差,稍重的磨擦就會損傷皮膚。

撤髒尿布時:抬起寶寶的雙腳,將尿片向上折起,遮住污處,用加厚加濕的衛生紙巾擦去糞便,然後撤下髒的尿布。

換新尿布時:先用溫水將寶寶臀部清洗乾淨,用軟毛巾把水分吸干。再把乾淨的尿布齊腰塞到寶寶的臀部下面,確保尿布緊貼寶寶的兩腿,不要扭向一側。注意:不要讓尿布把寶寶的臍孔遮住,以保持臍部的乾燥和清潔。

(3)寶寶臍帶護理

新媽媽要特別注意保持寶寶臍帶乾燥,不要被尿布或者其他物品弄濕。如果發現寶寶臍帶布濕了,應該立即更換,不要用髒手、髒布去摩擦肚臍。臍帶結紮後24小時之內,要密切觀察有沒有出血。部分新生兒由於臍帶結紮的帶子變松,會有少量的滲液或者滲血。如果發現蓋在臍帶上的紗布被血污染或者濕透時,應該請醫生重新消毒結紮。

每天給寶寶洗浴後要用75%的酒精或碘伏消毒臍帶,從臍根中心呈螺旋形向四周擦拭,不可來回亂擦,以免把周圍皮膚上的細菌帶入臍根部。如果發現臍根有肉芽、膿性分泌物、臭味、以及臍輪紅腫,說明已經發生臍炎,需要馬上去醫院治療。

(4)新生兒皮膚

新生兒皮膚嬌嫩、粉紅、富有彈性,新媽媽可能會禁不住想親吻、撫摸,甚至想輕輕咬一口。寶寶皮膚外覆有一層奶油樣的胎脂。在鼻尖、兩鼻翼和鼻與頰之間,常有因皮脂增積而形成的黃白色小點。胎毛於出生時已大部分脫落,但在面部、肩上、背上及骶尾骨部仍留有較少的一些胎毛。寶寶皮膚上也會起斑點及皮疹,一般幾天後會自動消失,新媽媽不必擔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