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好意思說這句話。作為甄嬛傳的忠實粉絲,羋月傳從開拍到開播,我一直都十分關注。但看到現在,這句話已經被我吐槽了很多遍。這不針對演員,只單純從人物的角度來說。
先來說說她和羋姝之間。羋月被發配到燕國之前,有她和羋姝之間的一段對話。她問羋姝,我對你一片真心,可你為什麼從來不信我。羋姝說,因為你說原諒我當初害你兒子,結果還是去大王那告發我;因為你明明說不和我兒子爭,結果又和大王說我兒子不適合當太子。聽到這裡,我不置可否。然後羋姝說了這麼句話:「你還說過你絕不侍寢,到頭來宮中爭寵誰人爭得過你?」
這就對了嘛。當初羋姝說給羋月安排侍寢,結果她非不,最後自己爬上大王的床,爬就爬了吧,最可笑的是,第二天去見羋姝,羋姝心中不快,羋月卻是一臉真誠的說她和大王其實只是「有名無實」。這麼一說,羋姝大半原諒她了。可是羋月為什麼要這麼說?在名分上,她已經是贏駟的女人,以後是不可能輕易出宮的。和大王「有實」那時遲早的也是必然的。羋姝在意的就是這個,所以不管早晚,羋月侍寢這個事實都是必然的。如果羋月真的在意羋姝的看法,就應該盡量拒絕贏駟,但這明顯不可能。可是她卻告訴羋姝她沒有真正侍寢,以此來證明自己的無辜,以獲取羋姝的原諒。後來又主動和大王「有實」
再又跑去羋姝那裡說自己是無辜的:「我本以為與大王同屋而眠,也是到此為止。誰知······」還問羋姝是不是生氣了。
瞧瞧羋姝那一抹笑,多麼淒涼。這對羋姝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欺騙。欺騙這種東西,只要有過一次,你在對方的面前就永遠不要奢求平等的地位。也就是因為這件事情,使羋姝對羋月的疑心越來越重,後來才會誤解那麼多。
我有個朋友,每次大家約好出去玩,臨了了了,不是說又有約了把這事給忘了,要不就是突然有點急事去不了了。這樣幾次,下次朋友之間約會,不免要多說一句,「你不要這次又不去啊」或者「我們決定去這裡玩,你有時間去嗎?」。可是她非但不領情,反而一本正經的說「我哪次沒去?」「你們都拋下我啦,都不和我一起約了?」「上次是因為家裡有事,又不是我故意的」等等。這種時候我都憋著一股氣,先不說是不是真的家裡有事,就算真的家裡有事,爽約已成事實,難道因為是家裡有事,爽約就可以當做沒存在?再說如果經常有這樣這樣的理由,其實就可以定性了。這種情況難道不應該態度誠懇點,感謝大家還願意邀你一起耍?哪有自己選擇性忘記,還要暗示我們集體失憶的道理。
再來說說她和義渠王。這簡直是綠茶婊的終極體現。如果說一開始我是捨不得吐槽,偶爾吐槽,那現在我真的是各種吐槽。劇裡有一個片段,因為羋稷與義渠王合不來,所以義渠王被羋月安排在裡屋,自己在客廳和兒子說話。他兒子問她為什麼和義渠王在一起。羋月是這樣回答的:「你知道,義渠王與我有幾次生死之恩。當然,我和他不僅有恩,也有情。」
很明白了,她對他,也不過是因為恩情才生出一些情意。真愛一個人,怎麼可能先說有大恩,再寥寥帶過一句有情。這還不刨出義渠王在裡屋聽著的原因。當初她決定和義渠王在一起,就是因為義渠王以命換命的救了自己。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她想要義渠王手裡的兵力。她對義渠王,太嬌媚、太奉承。明明是利用而生情,卻非要把這份感情塑造成純真的愛,不免太過牽強。
如果要說什麼時候羋月「婊」的最明顯,那就是黃歇來到咸陽之後。她在見黃歇之前,將自己仔仔細細打扮好,就如同見情人。
見黃歇之後,極力希望他能留下輔佐自己。我記得贏駟在世的時候,曾好多次邀請黃歇到秦國為官。羋月怎麼說的,說她懂黃歇,一心只事一國,這不是君主賢不賢的問題,是自己忠不忠的問題。如今呢,楚國仍然是楚國,秦國老大從贏駟換成自己。這兒時候她假裝聽不到自己以前說的話了,希望黃歇來幫她了。還好黃歇堅持了自己,只答應在咸陽城一日幫她一日。而後,羋月又摸了摸黃歇的手,大意是要傾其所有對他好。
當時我真的以為自己瞎了,這麼赤裸裸的調情,你別拿友情糊弄我。當然我也曾想過羋月這樣做的其他原因,如果只是說為了黃歇好,那真的是笑話,她能給的當時贏駟也能給。除非她已經為秦國打算犧牲自己的一切,色誘黃歇留下是為了使楚國又少一個賢臣,加速楚國衰敗速度,那我一定心服口服。但是我覺得,看到現在,這種深厚的埋藏大手筆不可能存在於羋月傳。
羋月傳為什麼沒有甄嬛傳好看?單從劇情上來說:因為它看起來既不是歷史劇也不是後宮劇,而是不倫不類的更像一部古代家庭倫理劇。它把歷史劇想的太簡單,前朝男人不是一心一意幫她就是不得不臣服於她。它還把後宮劇想的太粗暴,壞人害人手段極其明顯,還沒有一次成功,而女主只要憑藉自己的美麗和才華就能輕鬆上位。它沒有一集驚心動魄到讓人顫抖,也沒有一集酣暢淋漓到成為經典。它只是安安靜靜的隨著女主的視角流動,就如我們小時候認認真真的寫了一篇流水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