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這座村莊就再也出不來了......原來它「吃人」的秘密竟然是......!

@ 2016-01-21

在中國出現有進無出村莊你見過沒有

「迷魂陣」村位於山東省陽穀縣城東北6公里處。是一對奇特的小村。

據悉,臨漳當地流傳著一個婦孺皆知的故事,1000多年前,遼國進犯宋國,宋軍密探到蕭太后手下大將韓昌行軍準備從臨漳的漳河渡口嘴兒上,即今天的孫陶鎮陳村南下進犯的路線後,便動手在漳河北岸高夾河一帶擺起了「迷魂陣」用於迷惑敵人。

「迷魂陣」以奶奶廟為參照物,建立村莊,修築道路,造成了街斜、路斜、地塊斜,行人一到這裡便轉向。宋軍事先在高夾河迷魂陣的東南方設下埋伏,當遼軍向高夾河正南、漳河渡口嘴兒上進犯時,來到奶奶廟旁便迷失了方向。遼軍誤以東南為正南,進入了宋軍設下的伏擊圈,被打得節節敗退,這為宋遼議和澶淵之盟打下了基礎。

北宋至今,高夾河村東的奶奶廟數經修葺,依然是東北~西南斜向。臨漳一帶的人們習慣將高夾河的奶奶廟叫做「迷人廟」。高夾河村居民的住房街道、地塊、道路也是東北~西南斜向。

「過去沒有手錶,判斷時晌,都以太陽當空為吃午飯的時間。然而在高夾河太陽當空時,只是才剛剛吃過早飯的九點多鐘。」高夾河村村民高欽順介紹,夏季在白天最長的季節,村民在「坐南朝北」的房屋內下午也可見到陽光。晚上或白天遇到大霧籠罩,行人從北向南去,地理不是很熟悉的,一般到了高夾河就會迷失方向。凡從北向南路過高夾河到南邊杜村去的人,大都會迷失到東南方向的宋村。

「高夾河村的建築物、道路和地塊至今保留了宋遼交戰時所設『迷魂陣』的方位,雖時隔千年之久,現在仍很具有迷惑性。這些是宋遼交戰留下的遺存,也印證了作為古戰場的臨漳為宋遼兵家必爭之地。」黃浩說。

有進無出的村莊:走進村莊會覺得方向隨時在變,不辨東西南北。

不斷走回遠點的村莊:沒有導遊和村裡面的朋友,基本是所有人有進無出。

「迷魂陣」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把你困在其中,很難出來。這個只有在電影和小說中出現的場景卻發生在了現實。

在山東省的一個村莊就出現了迷魂陣,只要進去的人,沒有能夠出來的,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迷魂陣」村位於山東省陽穀縣城東北6公里處。是一對奇特的小村莊。南村叫大迷魂陣,北村叫小迷魂陣。大迷魂陣村小,而小迷魂陣村大。遊人進村後,沿著村內狹窄的街道行進,會覺得方向隨時在變,不辨東西南北,以致在時間和空間上都發生錯覺,如果沒有導遊,要走出村莊,非常困難。

村莊的布局圖:在這裡已太陽推算時間,也會產生幾個小時的誤差,

在前迷魂陣,你會把上午10點的太陽當成正午12點;

在後迷魂陣,則又會把正午12點當成下午4點。

當你走進迷魂陣村時,常會產生一種錯覺,

站在東迷魂陣時,你會覺得自己在西迷魂陣的南面,

到了西迷魂陣的時候,你又覺得自己站在東迷魂陣的南面。

迷魂陣村莊也就是古時代村民建築得來。

除了村莊的房子、街道等是斜著建的外,迷魂陣村外的田地也是斜分的,參差錯落,遠遠看去呈鋸齒形。

因此,當地人稱這些地為磨齒地。這些磨齒地與村子的建築及布局形成了一個協調而又獨特的風景。

當地有一則民謠說:「進了迷魂陣,狀元也難認;東西南北中,到處是胡同;好像把磨推,老路轉到黑。」

上千年的歷史發現,是不是很神奇?

據傳,戰國時期齊、魏兩國交戰,齊國軍師孫腆曾在此設迷魂陣大敗魏國軍師龐涓,村子也因此而得名這僅僅是民間說法。若依此說,為何史籍並無記載?

史籍所載齊、魏著名戰役,一為周顯王十六年(公元朝353年)的桂陵之戰,齊國圍魏救趙,大破魏軍,擒龐涓;一為周顯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24年)的馬陵之戰,齊國攻魏救韓,全殲魏軍10萬,迫使龐涓自殺。

其時孫腆為齊國軍師,此二次戰役均發生在今河南境內。而山東陽穀縣一帶並無戰役記載。因此便有一些難解之謎:它究竟建於何時?由何人所建?

古人的智慧就是偉大,像這迷魂陣如果讓現在的人建,是很難建成的。這裡面涉及到了太多的風水,五行和奇門遁甲,只有熟悉中國道家學說的人,才能夠建造出來,也應該算得上是一個古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