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聽人說:「狗嘴裡吐不出象牙」
所以,如何好好說話,
的確是我們必須花心思去思考與學習的問題。
說話很有學問的,
同樣的事,同樣的話,顛倒一下次序,
調整一下語氣,或者換個場合等,都會達到不同效果,
一起來學學說話的技巧。
1. 讚美行為而非個人
舉例來說,如果對方是廚師,
千萬不要說:「你真是了不起的廚師。」
他心裡知道有更多廚師比他還優秀。
但如果你告訴他,
你一星期有一半的時間會到他的餐廳用飯,
這就是很是高明的捧場。
2. 透過第三人表達讚美
如果對方是經由他人間接聽到你的讚美,
比你直接告訴本人更多了一份驚喜。
相反地,如果是品評對方,
千萬不要透過第三人告訴當事人,
制止加油添醋。
3. 客套話也要說得恰到利益
客套話是體現你的敬重和謝謝,所以要適可而止。
有人替你做了一點點小事,
你只要說 謝謝、對不起,這件事麻煩你了
至於「才疏學淺,請多多指教。」
這種缺乏情感的客套話,就可以免了。
4. 面臨別人的讚美,說聲謝謝就好
一般人被讚美時,多數會回復「還好!」或是以笑容帶過。
與其這樣,不如坦率接受並直接跟對方說謝謝。
有時候對方讚美我們的衣飾或某樣工具,
如果你說:「這只是便宜貨!」反而會讓對方尷尬。
5. 有欣賞競爭對手的雅量
當你的對手或討厭的人被讚美時,
不要急著說:「可是……」,
就算你不認同對方,外貌上照舊要說:
「是啊,他很努力。」顯示自己的雅量。
6. 批評也要看關係
忠言未必逆耳,即便你是盛情,
對方也未必會領情,甚至誤解你的盛情。
除非你和對方有一定的友情或信任基礎,
否則不要隨意提出批評。
7. 批評也可以很悅耳
較量容易讓人接受的說法是:
「關於你的……,我有些想法,或許你可以聽聽看。」
8. 時間點很重要
千萬不要在星期一早上,
險些多數人都是有「星期一憂鬱」的症狀。
另外也不要在星期五下班前,
以免破損對方周末休假的心情。
9. 注意場所
不要當著外人的面批評自己的朋友或同事,
這些話私底下關起門來說就好。
10. 同時提出建議
提出批評之外,還應該提供正面的建議,
才可以讓你的批評更有說服力。
11. 制止不應說出口的回答
像是:「不對吧,應該是……」
這種話顯得你居心在找碴。
另外,我們也常說:「聽說……」,
感受就像是你道聽塗說得來的消息,有失得體。
12. 別回答「果真沒錯!」
這是很糟的說法,當對方聽到這種響應時,心中難免會想:
「你是不是明知故問啊?」所以只要贊同說:「是的!」
13. 改掉一無是處的口頭禪
每個人說話都有習慣的口頭禪,
但會容易讓人發生反感。
例如:「你懂我的意思嗎?」、
「你清楚嗎?」、「基本上……」、「老實說……」。
14. 去除不須要的「雜音」
有些人每一句話最後習慣加上「啊」等語助詞,
像是「就是說啊」、「雖然啦」,
在較正式的場所,就會顯得不夠莊重穩重。
15. 別問對方「你的公司是做什麼的?」
你在一場活動遇到某個人,
他自我介紹時說自己在某家公司事情。
千萬別問:「你公司是做什麼的?」
這項活動也許正是他們公司舉行的,
你要是不知道就尷尬了。
也不要說:「聽說你們做得很好!」
因為對方可能這季業績掉了 3 成。
你應該說:「你在公司擔任什麼職務?」
如果不知道對方的職業就別問,因為有可能他沒事情。
16. 別問不熟的人「為什麼?」
如果相互友愛不夠,問對方「為什麼?」
有時會有責問、探人隱私的意味。
例如,「你為什麼那樣做?」、
「你為什麼做這個決議?」這些問題都要制止。
17. 別以為每個人都認識你
遇到曾經見過面,但認識不深的人時,
絕不要說:「你還記得我嗎?」
萬一對方想不起來,就尷尬了。
最好的自我介紹:「你好,我是×××,很高興又見面了。」
18. 掌握 1 秒鐘原則
聽完別人的談話時,在回復之前,先停頓 1 秒鐘,
代表你剛剛有在仔細聆聽,
若是隨即回話,會讓人感受你似乎早就等著隨時打斷對方。
19. 不要表現出自己比對方厲害
在社交場所攀談時,如果有人說他剛剛去了紐約 1星期,
就不要說上次你去了 1個月,這樣會破損對方談話的興致。
還不如順著對方的話,分享你對紐約的感受和喜愛。
20. 不要糾正別人的錯誤
不要過於雞婆地糾正別人的發音、文法或事實,
不僅會讓對方不好意思,同時也顯得你很愛現。
21. 不懂不要裝懂
如果你對談話的主題不相識,
就坦白地說:「這問題我不清楚。」
別人也不會繼續為難你。
甚至可能會佩服你的勇氣
但
如果不懂還要裝懂,
更容易讓別人喪失對你的信任。
不懂得怎麼說、何時說, 往往是人際關係的致命傷 記得 天天鍛鍊 上述的說話技巧, 不只讓別人開心,甚至可以幫自己 邁向發達之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