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習慣竟讓新生寶寶「腸壞死」,這個錯誤八成家長都犯過!

@ 2016-01-21

馬上又要去醫院了,這幾天自己跟行屍走肉似的,很後悔,很後悔。看著茶几上兩月不到寶寶的照片,眼淚又止不住的流了下來.......

我是一位寶媽,寶寶出生有51天了,相信在這一刻,每一位麻麻都會陪在寶寶身邊,逗寶寶開心的玩耍,那是那麼的溫馨。可因為自己的無知,卻把自己的寶寶送進了醫院。我家的寶寶是早產兒,母乳跟不上,所以一直都是另外再給寶寶衝點奶粉餵養。

剛做爸媽的我們很開心,也感謝上天賜予我們一個小天使,對寶寶更是照顧有加,每次沖奶粉的時候我和孩兒他爸都會多放兩三勺,希望寶寶可以營養多一點,健康的成長。愚昧的我們哪有想到,在前天早上給寶寶餵完奶的時候,寶寶就跟霜打過的茄子一樣,沒有一點精神,還以為是想睡覺,就沒有細心的查看。

到下午的時候,才發現寶寶肚子大大的,跟個皮球似得,他爸看了以後馬上帶寶寶去了醫院。檢查後得知,兩月不到的寶寶竟然得了「腸壞死」,醫生說是奶粉太濃引起的,聽到這個結果後整個人就蒙了,眼淚瞬間流了下來,看著寶寶被推進急救室,我的心裡跟刀割一樣,心裡一直在說,「對不起,媽媽真的不是故意的,媽媽沒有想到,多加點奶粉,就差點要了你的命呀!」

馬上就要去醫院換班了,希望寶寶可以快點好起來.....

---------------------------------

俏媽說:上面這段內容來自天涯論壇,看完後心裡真是想罵幾句,都什麼年代了,這樣的常識還不懂嗎?

尤其是有些老年人,生怕孩子營養不夠,每次沖泡奶粉都會忍不住多加個半勺一勺的,看孩子喝下去了心裡還美滋滋的,以為這樣可以讓孩子長的更高更結實。

不單單是老年人,有些年輕爸媽這樣的小伎倆估計也不是一次兩次使過了,總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吃的多點再多點。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反倒會給你的孩子帶來無形的傷害。

尤其是上面這位不到兩個月的早產寶寶,本身消化系統、腎臟器官的發育就比一般的寶寶要差很多,再加上每次喝的奶粉濃度都非常高,孩子的消化系統滲透壓失衡,腸子外的水分往腸子裡滲透,脹氣脹得厲害,出現了急性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早期症狀,再發展下去,孩子就會出現發燒、便血等症狀甚至有生命危險。

1、奶粉太濃會影響寶寶的消化功能

奶粉沖調適宜的濃度,取決於配方奶粉中各種營養成分的比例和寶寶不同生長階段的消化吸收能力,是有科學依據的。如果沖調太濃,會導致寶寶消化不良,排便困難;或因為寶寶腸胃功能較弱,導致營養吸收不足,出現拉肚子、體重不增加等問題。奶粉沖調過濃直接增加了寶寶罹患消化道疾病的風險。

2、奶粉沖調過濃,會影響寶寶的腎臟功能

奶粉中含有鈉離子,需要加足量水稀釋。嬰幼兒的毛細血管很嫩弱,寶寶飲用過高濃度的奶粉,會使血管壁壓力增加,從而容易引起腦部毛細血管破裂,導致腦出血,出現抽風、昏迷等症狀,久之也會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同時血液中鈉的含量過高,也會影響鈣的吸收,使寶寶身體發育遲緩,個子矮小。血鈉含量過高同時會加重腎臟負擔,日久對腎臟也有損傷。

3、奶粉沖調過濃,會影響寶寶對水分的吸收,嚴重的還會引發氮質血症

奶粉餵養的寶寶,必須補充足夠的水分。奶粉過濃,會使寶寶食慾減退,不願意飲水,隨之尿量和次數也會減少,間接增加了寶寶腎臟負擔,危害很大。過濃的奶粉也意味著寶寶攝入過量的蛋白質,加之攝入水分減少,蛋白質分解代謝所產生的非蛋白氮物質就會在血漿內瀦留,從而導致氮質血症,嚴重威脅寶寶的生命安全。

有些家長可能覺得自己只是略加濃了一點,應該沒有大礙,但是你可曾想過,日積月累下去也會大大的增加寶寶的肥胖風險啊。

不要認為給寶寶衝奶粉是小菜一碟,調查的真相是,約80%的爸爸媽媽衝奶的方式不正確,而其中又有3成左右的家長就錯在奶粉濃度的調配上。但其實,爸爸媽媽也不需要把這想得太複雜,一般奶粉外包裝上都會明確標明該種奶粉的沖泡濃度及具體的操作方式,家長給寶寶衝奶粉之前仔細閱讀,嚴格按規則操作就可以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