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月寶寶俯臥位不能豎頭 附0~3歲大運動規律

@ 2016-01-21

濤濤媽說:濤濤是在33周+1出生的,現在出生糾正月齡達到4個月了,可是小兒俯臥位不能豎頭或抬頭不穩,4個月仍不能用前臂支撐負重,而且站地的時候腳尖著地,被當地醫生診斷為大運動落後,心理很是著急,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寶寶天生喜愛運動,他們在運動中發育身體和協調機能,使自己的體質、情感和社會活動能力得到平衡的發展。從出生到3歲,他們的運動技能在迅速發展著,媽媽快來了解一下其中蘊藏著哪些密碼吧!

0~3歲寶寶大運動發展規律

大運動是指姿勢或全身的活動,如抬頭、翻身、坐、爬、站、走、跑、跳躍等等。嬰幼兒大運動發育的順序如下:

寶寶大運動落後咋辦?

可以進行適當的大運動訓練,大運動訓練是指利用各種運動訓練方法改善患兒身體的異常姿勢及大運動的發育遲緩。

治療時應針對寶寶的整體情況,制定訓練計劃,按照寶寶的發育規律,結合功能性活動進行訓練。

治療中應利用寶寶自身的各種反射的正常化,引出正常的運動模式和姿勢,逐漸讓寶寶獲得正常的運動功能。

不同階段寶寶運動能力

1-3個月嬰兒的運動

1、頭3個月運動發育主要在頭頸部

應注意提供訓練寶寶頸背部肌力的機會。總讓寶寶平躺或平抱不利於運動發育。

2、每天需要練習嬰兒抬頭

在寶寶覺醒吃完奶1小時左右,使寶寶仰臥位翻成俯臥位。在俯臥位時,用聲音和玩具逗引寶寶抬頭。每天可以反覆進行多次練習。

3、短暫豎抱使嬰兒視野寬廣有利於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

寶寶俯臥在平躺著媽媽的胸部,使寶寶抬頭和媽媽面對面交流。嬰兒的背靠著媽媽胸部抱,時間可稍長,嬰兒豎頭累時,頭可靠在媽媽的環抱,也可短暫豎抱和媽媽面對面注視。

這種抱姿嬰兒視野寬廣,可以指引寶寶看圖,看不同的人和物,有利於認知能力發展。

4、練習頸部伸曲肌的力量

仰臥拉起 拉住嬰兒的雙手,邊做邊說:"坐起來",坐起後讓寶寶的頭豎一會兒,然後慢慢恢復到仰臥位,練習頸部伸曲肌的力量。

每天可以反覆練習多次。經過這些練習寶寶豎頭能力進步很大。

擺動和翻轉可以促進嬰兒運動、情緒和認知能力的發展。人腦中有一個感受平衡的前庭系統,孩子從出生開始喜歡輕輕搖,上下顛、擺動和翻轉動作。

這些活動刺激前庭系統,可以促進嬰兒運動、情緒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可以使睡眠更好。

4~6個月嬰兒的運動

1.寶寶的第一個動作的飛躍:坐起

4個月的嬰兒隨著頸背部肌力的增強,寶寶將開始迎接第一個動作的飛躍――坐起。拉寶寶坐起時,他會很高興。

會主動抬起自己的頭。到5個月時,寶寶會分開雙腿呈"三腳架"式,手在前面支撐地坐起,也可靠著坐。6個月時,有的孩子會獨坐一小會兒。

2.運動發育的重要里程碑:翻身

在學坐的同時,寶寶也在學習翻身,開始是從仰臥翻到俯臥位,然後從俯臥翻到仰臥,最初只會從一側翻身,以後兩側都會翻身。學習翻身也是一個運動發育的重要里程碑。

3.向爬挑戰

一旦會翻身,有的孩子就開始向另一個目標:向爬挑戰。當然,這年齡不會爬是正常的。如果多多練習拉坐、翻身和爬,就會使寶寶提前1~2個月學會這些動作。

7~9個月嬰兒的運動

7-9個月的孩子已經能夠坐得很穩,可以用雙手自由自在地擺弄玩具。

1、爬是寶寶發育的重要一課

這年齡令人驚喜的是學會爬。開始學爬時只會倒退,因為上肢的力量比下肢大。或者腹部貼著床面打轉。

以後學會往前爬。開始腹部貼著床面,以後會手膝協調往前爬行。爬行使嬰兒能隨意變動位置,去探索和接近他喜歡的物品和人,對他心理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促進他運動協調能力、深度和方位知覺的發展。

爬行後和母親有了距離間隔,為了和母親交流,就要用表情、聲音和姿勢等方式尋求情感信息,因此提高社會交流能力。

2、抱的太多會影響寶寶的發育

有些父母擔心寶寶到處爬行會出現危險或很髒,總是喜歡抱著寶寶,殊不知在嬰兒期缺乏充分爬行,到學齡期,就會顯得反應遲鈍,動作笨拙,動作靈活性不如會爬的孩子。

爬行運動是運動發展中不可缺少的課程,家長應給孩子創造一個爬行的良好的小天地。在床上爬時,床不能太軟,最好在地上鋪好墊子練習爬行。

在前面放個他喜歡的玩具,並在前面呼喚他的名字,引導他向前爬,開始時,將手頂住嬰兒的雙足,給他一定的阻力,有助於他向前爬行。

3、要清除不安全的隱患如電源插頭、能放入口中的小物品和藥品等

10-12個月孩子的運動能力

1、10-12個月嬰兒的站立能力

10-12個月的孩子已不滿足於爬行,而是能扶著家具站起來了,有欄杆的小床最適合他站立。

如果小床上放一個玩具,他會蹲下去取,又會從蹲位再扶著站起來。

如果你召喚他或要他取一玩具,他會扶著沙發從一頭走向另一頭。在小凳上坐著能自己站立起來,又會自己坐下。

站立、蹲起與走路對鍛鍊孩子的下肢的肌力很有作用。如果新生兒期有腦損傷的孩子,這樣練習對學會站和走極為重要,可以預防運動落後或腦癱。

2、練習獨站對孩子是一個新的挑戰

開始可以靠著牆站立,慢慢再離開牆面2~3厘米獨立站立。當會獨站時,要給予表揚。

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有的膽大,有的膽小,在練習過程摔跤是難免的,但最好不要傷害孩子,使孩子受驚,不然,以後就不敢再練習了。

3、1歲半以前學會走路屬於正常

少數孩子快到1歲會獨自行走,但1歲半以前學會獨走,都不算晚。

家長不必擔心,也不要和別的孩子去比較。因為運動發育每個孩子有自己的進度表。

如果給他創造一個寬鬆自由和安全的環境,不但可以促進他的翻滾、坐、爬、站和走等大運動能力發展,還可以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

不要經常抱著,如果保護過度,就會使運動發育延遲,有的甚至被誤認為腦癱。

1-2歲孩子的運動能力

1、走路的技能

2歲時主要的成就就是掌握完美的走路技能。初學走路時。邁步小,兩腿之間距離很寬,腳趾向外,東倒西歪。

為了保持平衡,手臂抬高,走時還顧不上手拿東西。爸爸媽媽不用擔心他的姿勢有什麼異常,如果你放手讓他練習,1-2個月會順利走了。

2、蹲下再起

接著他會從站立位蹲下撿玩具,然後站起來拿著玩具再走,很少摔跤。而且還能推拉玩具車橫著走或側著走,邊走還能邊扔球。可以抬腳踢球。

3、學跑

開始學跑時,會以碎步方式,僵直地向前跑。逐漸跑穩,姿勢協調了。並能繞開障礙物跑。

4、上下樓梯

在你幫助下,可以上下樓梯,上樓梯時比較容易,下樓梯時為防止跌落,可教孩子扶樓梯倒著下來。

5、學習跳

孩子學會跑後,就高高興地學習跳。

2-3歲孩子的運動能力

1、家長應儘量提供安全、寬敞的場地讓孩子到戶外活動

2~3歲的孩子總是不停的活動跑、踢、跳、登,精力旺盛。家長應儘量提供安全、寬敞的場地。可以讓他到戶外活動,在院子裡、公園或公共幼兒活動場所玩。

2、幫助孩子掌握踢球的方向

玩踢球時,孩子能掌握踢球的方向,跑著追球顯得更穩更協調。

3、上下台階的練習不可缺少

每天少乘1~2層電梯留給孩子練習,開始扶欄一步一個台階上下樓梯,以後會發展為兩足交替上下台階。上台階比下台階容易學。上下台階時,可數著台階數,或用一個心愛的玩具逗引,令孩子高興。

4、孩子喜歡跳

用一條繩子,學習跳遠、跳高。經常練習,看有沒有進步。扶孩子從一個台階跳下來是孩子非常喜歡的活動。

5、學騎小自行車

院子內學習騎小自行車。這是鍛鍊全身協調運動和視覺配合的好方法。開始需要人幫助推一下,逐漸學會直行,以後學會拐彎,靈活的進行。在前進自如的騎車活動中,孩子感到成就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