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帶| 小部件大作為,它的進化之路比想像中更炫

@ 2016-01-20

鞋帶| 小部件大作為,它的進化之路比想像中更炫

曾幾何時我們從小時候帶有魔術貼的鞋子,換到了繫鞋帶的鞋子。時至今日,自動繫鞋帶的鞋子普及率也越來越高。回想起來能夠親身經歷這一切的演變也是實屬幸運。

當今社會運動鞋在各種技術上不斷創新和進步,鞋面技術從最初的皮革,逐漸進化到了今天的「塑料」以及「織物」材質,同時緩震科技也在不斷更新,「塑料泡沫」(Boost)在去年大放異彩~越來越大膽的設計和創新不斷推動著運動鞋的進步和發展。

而對於鞋帶系帶系統,不同品牌也有著自家的風格。如何讓運動鞋的穿脫更加方便,同時又能夠針對不同運動保證其包裹等性能,是各大品牌一直研究的對象之一。

名稱:Elastic

系列鞋款:Vans Slip-On

年份:1976

雖然沒有什麼科技,但直接取消了鞋帶,令穿脫變成了「一腳踹」,足足40年的歷史,讓其也成為了 Vans 和滑板街頭潮流界的寵兒。

名稱:Straps

系列鞋款: Nike Air Force 1年份: 1982

Air Force 1 Hi 在腳踝處採用了環抱式綁帶系統,並且可以拆卸,空軍一號的地位不言而喻。

名稱:Pump

系列鞋款: Reebok Pump年份:1989

Reebok 延續至今的當家技術之一,Pump 氣泵可通過充氣,達到鞋面包裹的目的。

名稱:Handpump

系列鞋款: Nike Air Pressure

年份:1990

近期復刻回歸的Air Pressure,有一個外置的手持氣壓泵以及環繞式綁帶系統,誕生於1989年的設計,擁有外接充氣泵,後跟配有氣囊。是不是絲毫不比現在的創意差呢?有多好玩,來雙復刻品嘗品嘗89年的記憶吧~

名稱:Huarache 年份:1992

系列鞋款: Nike Air Huarache年份:1992

Nike’s Huarache 誕生之後,到今天逐步重新發展,獲得重生,廣泛應用在籃球和跑步領域,那似於骨架的結構使穿著者能夠在球場上感受到非一般的透氣性。在 Air Jordan 7 上也運用了這種技術。當時有可能成為 Kobe 簽名鞋的 2K4 也因為某些原因成為最經典的團隊鞋,在後期也深深影響著 Kobe 簽名鞋的設計。

名稱:DISC

系列鞋款: PUMA DISC System Runner

年份:1992

PUMA Disc Blaze於1992年首發, PUMA DISC 系統將鞋帶連接到一個中央控制結構,並通過按鈕控制,調節鬆緊,實現鞋帶的作用。並在早期應用於專業跑步領域,但因自身存在缺陷,也很快銷聲匿跡了。但在近些年復古風潮流行之時,PUMA DISC 又重回人們視野。

名稱:CO2

標誌性系列鞋款: Reebok Instapump Fury年份:1994

在1989年發表的 CO2 充氣技術被運用到 PUMP 系統中。當用手指摁壓按鞋舌上的「Pump Button」便可及時充氣。增加包裹感與舒適感。作為大熱鞋款 Reebok Instapump Fury 很好的把這項技術沿用下來。

名稱:Ratchet/Buckle

系列鞋款: Nike Air Zoom GP

年份: 1998

經典的「手套」,佩頓簽名鞋的第一代。從鞋明顯的調節式拉帶扣可以看出設計靈感來源於滑雪靴。這項技術也使得 Air Zoom GP 幾乎可以舒適貼合每一個人的腳。

名稱:TPU Webbing

系列鞋款: Nike Kukini年份:1999

利用多條TPU材質的線條將雙腳鎖定在鞋內。在提供穩定的情況下增強舒適感同時又是更具有視覺感的。

HUG

系列鞋款: adidas T-MAC 4

年份:2004

Tmac 4,35秒13分賦予了更多意義,鞋子本身,HUG研發於2001年,HUG三維環抱系統由貫穿鞋底的兩根牽引線和閉合裝置組成,通過調節後跟的調節杆控制牽引線來實現鬆緊包裹的變換。

名稱:Pump 2.0

系列鞋款: Reebok Pump Run 2.0

年份:2004年

經過15年的演變和進化,Pump發展到2.0階段,實現了自動充氣,有5個檔位可供選擇和調節~跑鞋和球鞋中都曾應用,Answer 9和10中,均有使用。

名稱:Flyease

鞋款: Nike Zoom LeBron Soldier 8年份:2015

這雙 LeBron Soldier 8 Flyease 是為了幫助行動不便的殘障人士。Flyease技術,該技術是將拉鏈、魔術貼及FLywire動態飛線相結合而誕生的,只需單手即可完成穿鞋。

AUTODISC

鞋款: PUMA AUTODISC

年份:2016

這雙跑鞋運用了 Puma 全新研製的 AutoDisc 自動系帶科技,並帶有 Disc 裝置有光源效果,配有充電頭和兩根USB線可以為兩隻鞋同時充電。對抗 Air MAG?結果如何?還需雙方都推出後,方能見真曉。

Auto Lacing

年份:2016

當時 Mag 作為道具出現在影片中無疑是倍受矚目。在現實中以拍賣形式發售的 Mag 那高昂的價格讓不少人都望而卻步。

時代的發展太快,以後的鞋帶是不是都會向著自動系帶發展呢?我們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