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把許多先進武器賣給了中國,卻氣壞了另一軍事強國

@ 2016-01-20

這個國家把許多先進武器賣給了中國,卻氣壞了另一軍事強國

自2016年起,中國軍隊將小批量接收我國自行研製的運20大型運輸機,成為世界上第四個自行研製生產並批量裝備大型運輸機的國家。

眾所周知,美國、俄羅斯、中國是世界軍事大國三巨頭,其他如英國、法國等國家並沒有這麼大的軍用運輸機項目,而日本的運輸機現在還在為結構強度的問題大傷腦筋。

那麼,到底是哪個國家把中國擠到第四位的呢?這個國家不但是運輸機生產大國,還在技術上與運20有著密切的聯繫,它就是烏克蘭。

1991年蘇聯解體以前,烏克蘭是蘇聯最重要的軍事工業重鎮和軍工核心技術承載者。當時烏克蘭負責為蘇聯提供三分之一的坦克、四分之一的戰鬥機、70%的運輸機和30%的戰艦。

在烏克蘭軍事工業的鼎盛時期,擁有3600多家企業和400萬從業人員。烏克蘭精通海陸空各方面武器裝備的生產製造,如洲際飛彈、戰略轟炸機、航空母艦和T-80坦克等等尖端武器。

烏克蘭剛一獨立,西方某些媒體就稱其為世界第四的軍事大國。

烏克蘭獨立以後,失去了之前蘇聯的大量軍工訂單,陷入經濟危機,不得不向國外尋求機會。此時,烏克蘭將中國作為軍事技術交流的重要合作夥伴,中國成為烏克蘭軍事工業第一大消費國。

美國方面認為,中烏建交20多年,中國從烏克蘭得到了當初蘇聯軍事技術的最高機密,甚至烏克蘭派遣了大批專家到中國,將其技術精華教給了中國企業和科研人員。

但是,對中國與烏克蘭的密切軍事合作最不滿意的並不是美國,而是曾經與烏克蘭同屬蘇聯一份子的俄羅斯。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也希望打開中國市場,從中國獲取軍事訂單。於是,烏克蘭在武器技術出口上與俄羅斯成為最直接的對手,兩國之間激烈的競爭倒使中國在競價談判中掌握了不小的主動權。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準備從俄羅斯進口6架二手蘇-33戰機,用於研究和試飛訓練。但俄羅斯知道中國科學家的學習能力很強,一旦被我們學會,俄羅斯將賺不到多少錢,所以俄羅斯方面提出必須一次性購買50架。

當時的研究經費有限,絕不可能滿足俄羅斯的苛刻條件,所以中方只好將這個計劃暫時擱淺。然而,烏克蘭方面卻提出,可以向中國出售蘇-33戰機的原型機,以此為基礎,中國得以研製殲-15艦載戰鬥機。俄羅斯方面的如意算盤也因此而落空,遷怒於烏克蘭也在情理之中。

俄羅斯對中烏的軍工合作非常不安,曾多次指責雙方的合作項目侵犯了俄羅斯的智慧財產權。中國的軍事專家們對俄羅斯的指責毫不理睬,因為自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自己的軍工產業還要依賴烏克蘭,他們毫無立場提智慧財產權的問題。

中國通過吸收引進的先進技術,進行二次開放和創造,這是許多國家普遍採用的發展模式,何況,中國給烏克蘭可是拿了許多真金白銀的。

史真相

四川天地傳媒/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