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膽囊或膽管結石而引起劇烈的腹痛、黃疸、發熱等症狀,稱為膽石症,就是人們平常說的膽結石。膽結石不僅可引起膽囊、膽管的慢性炎症,還可引起膽囊、膽管的惡性病變,甚至危及生命。因而要及時治療。
膽囊切除是治療膽囊結石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其中,微創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創傷小,患者術後恢復好,逐漸成為首選的手術方式。然而,不少患者對「切除膽囊」心存恐懼。在得知要手術後,還會多處就醫諮詢:「有其它可以保膽的治療方法嗎?」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肝膽胰脾外科主任萬雲樂主任介紹說,除了手術,膽石症確實還存在幾種治療方法,但不能解除病變。下面他就幫患友們詳細分析各種療法的利弊。
問:可以保膽麼?
專家說:目前多不採用。
多數膽結石患者存在膽囊收縮功能的異常,這是膽囊內膽汁瘀滯、膽石形成等重要病理基礎。加上膽囊結石長期在膽囊內損傷黏膜,進一步加劇膽囊收縮功能的異常。「因而,即使短期保膽成功,難免結石會再復發。」萬雲樂說。
膽囊或膽管不同部位形成的膽石,治療方式存在差異。肝外膽管結石一旦明確診斷,且有症狀,就意味著需要做手術治療:無論是傳統的開腹手術,或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這種微創手術,目的都是去除病灶,建立通暢的膽汁引流。
膽囊雖是「五臟六腑」的六腑之一,但若病變了,是可以而且也是建議切除的。膽囊主要起著臨時儲存、濃縮以及排泄膽汁的作用。切除膽囊後,膽汁分泌不受明顯影響,肝臟分泌的膽汁可經由膽管而進入腸道。
肝內膽管結石症狀多不典型,隨著切肝與止血技術的進步,肝段或肝葉切除逐漸成為根治肝內膽管結石最理想的方法。
問:體外碎石治療,有效麼?
專家說:療效尚不明確
膽石症體外碎石的療效尚不明確,並有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因而不提倡。正常情況下,十二指腸乳頭部為肝外膽道最狹窄的部位,膽囊內的泥沙樣結石或碎石塊通過十二指腸時,容易受阻而嵌頓,引發膽絞痛、黃疸、發熱等典型的膽管梗阻的症狀,甚至並發急性胰腺炎。且體外碎石並不能解除膽石形成的病變。
問:溶石治療,可靠麼?
專家說:不能取代外科手術治療
膽石症的溶石治療僅僅作為膽石症外科手術治療的補充。目前用於溶石治療的藥物僅對於膽固醇性結石有一定的效果。對膽色素或混合型結石療效並不明顯或基本無效。此外,膽囊或膽管本身致膽石形成的病變,並不能通過溶石而去除。
問:無症狀,還需要治療麼?
專家說:看個人情況
有症狀的膽囊結石,是膽囊切除術(微創或開腹)的絕對適應症。對於無症狀的膽囊結石,可觀察和隨訪,但是有下列情況時,應積極手術治療:1.膽囊結石直徑>2cm,或多髮結石,結石直徑0.8cm;4.膽囊壁增厚;5.膽囊壁鈣化或瓷性膽囊;6.兒童膽囊結石;7.需長期行腸外營養或化療;8.合併糖尿病;9.有心肺功能障礙;10.發現膽囊結石10年以上;11.邊遠或交通不發達地區、野外工作人員。
症狀提醒警惕像胃病的膽石症
當表現為腹痛、發熱、黃疸等典型症狀時,膽石症的臨床診斷並不困難。但對於無症狀或僅表現某些消化不良相關的非典型症狀時,膽石症常被誤診為「胃病」。
「膽石症一般是上腹部或右上腹右邊最下面一根肋骨周圍痛,痛感還會放射到肩和背部。」萬雲樂說,除了疼痛,患者還會有噁心、嘔吐、發熱、畏寒等症狀,還可以導致黃疸、肝功能損害等。他提醒,如果出現類似上述的症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膽石形成的原因、機制非常複雜,雖然至今尚未完全明確。病毒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糖尿病患者,過食肥膩、嗜甜食者等為膽石症的高發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