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反導武器封鎖中國內海?解放軍遠火幾分鐘滅了它
=====【凌雲作戰群】第10期=====
韓國總統朴槿惠1月13日在總統府青瓦台記者會上表示,出於國家安全和利益考慮,韓國政府將研究有關引進「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簡稱「薩德」)。浙江大學非傳統安全與和平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堯稱,該系統不僅會降低中國飛彈力量的有效性,而且會對俄羅斯的戰略核威懾力量構成嚴重威脅。本期將為您簡析THAAD系統。圖為THAAD攔截彈發射瞬間。
「薩德」系統實際是美國彈道飛彈防禦體系(BMDS)的重要組成部分。BMDS針對敵方彈道飛彈主要分三大階段攔截:即助推段、中段和末段。「薩德」系統(高層防空)和「愛國者」PAC3系統(中低空)主要負責末段攔截,即「最後一道防線」,可謂意義重大。
本圖展示了「薩德」系統的交戰過程。在探測到敵方飛彈發射後,前沿部署的AN/TPY-2相控陣雷達會將目標數據通過衛星數據鏈傳遞給後方指揮中心,在飛彈抵達末段之前,就將預估的彈道和攔截數據傳遞至後方的AN/TPY-2雷達,在進入有效攔截射程(超過200千米)後,迅速發射「薩德」攔截彈,在大氣上層(距地約150千米)將來襲飛彈擊毀,避免碎片傷及要害設施。
為確保能夠在第一時間探測、識別並截獲敵方飛彈, AN-TPY-2相控陣雷達組成了「薩德之眼」。據美媒報道,該雷達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同時也是最先進的機動式X波段反導預警雷達系統,最大探測距離可達1000千米。可利用C-5或C-17運輸機進行全球部署。
圖為「薩德」系統與「愛國者」PAC3、韓國L-SAM系統的射程對比示意圖。可見「薩德」系統不僅在射程上遠強於後兩種飛彈,而且在反導雷達探測距離上占據絕對優勢。若將AN TPY2雷達部署在韓國中部,其探測範圍不僅可覆蓋朝鮮全境,甚至還包括了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的部分區域,能攔截射程為3500千米的敵方彈道飛彈。從這點看,實際該系統已具備了一定的攻勢防禦能力,而非單純的防衛性用途。
圖為「薩德」攔截彈示意圖。據美軍公開資料稱,該攔截彈全長6.17米,彈徑0.3米,總重0.9噸,搭載有固體火箭衝壓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可達8.2馬赫,最大射程超過200千米。主要依靠「動能殺傷器」(KV)摧毀來襲飛彈。KV上搭載有多波段紅外成像導引頭,在捕獲目標後,可依靠KV上搭載的6個轉向姿態控制噴口調整攔截彈道,確保有效攔截目標。
圖為THAAD攔截彈(下)與「愛國者」PAC3防空飛彈(上)對比模型。紅圈標出的是KV「動能殺傷攔截器」。
本圖展示的是「薩德」攔截彈特有的飛行彈道,中間的圈狀彈道實際是攔截彈特有的「能量控制轉向機動」,用於修正攔截彈的攔截彈道。
圖為2013年4月,美國陸軍第11防空炮兵旅第4防空炮兵團A連成軍時的紀念照,該團是美軍第一支裝備薩德系統(配備有24枚攔截彈)的部隊。
本圖為西方媒體製作的「薩德」系統作戰設想圖,圖中可見部署在韓國的「薩德」系統,有效攔截了從中國和朝鮮發射的彈道飛彈,保護了韓國、日本境內的高價值目標,以及部署在沖繩附近海域的美軍航母戰鬥群。由此可見美軍部署該系統的目的十分明確。
中國解放軍面對該系統也並非束手無策,專家稱最有效的反之手段之一,就是動用射程超過200千米的遠程火箭炮部隊,可對薩德系統的所在陣地實施飽和式打擊。按照飛行速度3馬赫粗略估算,部署在山東半島的解放軍遠火只要幾分鐘就能將「鋼雨彈海」布灑到薩德系統頭頂,可謂防不勝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