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壓伯克:中國052D成為世界最強防空驅逐艦
052D型防空驅逐艦
2016年1月13日,新華網刊發中國工程院院士邱志明事跡,稱他帶領團隊成員研製成功射速超過8000發/分的近防炮,可攔截2~3倍音速的反艦飛彈;還突破了多武器冷熱兼容通用垂直發射技術難題,在艦艇有限空間內高火力密度發射多類型武器,使我國新型驅逐艦裝載武器種類、數量、火力密度大幅提高。
近防炮即具有極高射速的小口徑高射炮,它通過在極短時間內發射大量炮彈,在反艦飛彈將要通過的空間範圍內形成彈幕來攔截目標。世界首型近防炮是美國海軍1978年服役的密集陣,最高射速4500發/分。由於該炮口徑只有20毫米,彈重較輕,因此有效射程僅1.5千米,且命中後往往無法摧毀重型飛彈。我國於本世紀初研製成功730近防炮,射速約5000發/分,採用更大的30毫米口徑,有效射程約3千米,攔截性能超過密集陣。
射擊中的1130近防炮,該炮採用毫米波雷達、紅外和電視制導,每秒可發射約170發炮彈,人耳根本無法識別單發炮彈的聲音。
傳統的亞音速反艦飛彈速度約300米/秒,新一代超音速反艦飛彈可達650米/秒,同樣進行末端規避機動時,後者的活動範圍無疑要大得多,因此需要更多子彈形成更大彈幕。為實現這一目的,邱院士帶隊研製了1130近防炮,炮管數量從7個增至11個,射速增至10000發/分,滿足了攔截雄風3等超音速反艦飛彈的要求,對魚叉等亞音速飛彈也有更高攔截機率。
測試中的紅旗-10防空飛彈,最大射程約10千米,恰好填補近防炮和中程防空飛彈的火力空白。
由於彈體大、轉彎慢,因此中遠程防空飛彈在本艦較近的範圍內無法攔截目標,這一範圍通常為5~10千米。為填補近防炮和中遠程防空飛彈之間的火力空白,我國研製了紅旗10防空飛彈,採用被動雷達/紅外製導方式,可攔截採用主動雷達/紅外製導的反艦飛彈。該彈有3種發射架,最多可裝載21枚飛彈,足以應對多波次攻擊。美國伯克級驅逐艦早期型號安裝密集陣近防炮,後期型號安裝海拉姆末端防空飛彈,但沒有同時安裝兩者,因此總存在著火力空白。
中國新型單管130毫米艦炮脫去外殼後的主甲板以上部分。
052D驅逐艦另一種中近程防空手段是130艦炮。該炮有2個過渡彈鼓,突擊射速40~45發/分,可在20秒內發射14發炮彈,攔截2個10~15公里範圍內的目標。為達到這一射速,該炮只能選擇130毫米口徑,無法與陸軍155毫米榴彈炮通用炮管和炮彈,因此全壽命成本較高。伯克級安裝的MK-45艦炮射速僅20發/分,無法進行對空攔截。
飛彈上方的管子即彈射導管,火藥在管內燃燒帶動飛彈快速彈射出管。
多武器冷熱兼容通用垂直發射技術指的是我軍通用飛彈垂直發射裝置,這是世界海軍的一大創新。此前美國MK-41和MK-57飛彈垂髮裝置僅能採用熱發射方式,即飛彈在發射管內自行點火升空;蘇聯SA-N-6防空飛彈僅能採用冷彈射發射,即用彈射導管將飛彈彈到約30米的高空,而後飛彈發動機點火。熱發射時,飛彈尾焰會燒蝕發射管,每次用後都需要檢修。冷彈射時會產生6g左右的加速度,只適合彈體結構強度較高的防空飛彈,不適合發射巡航飛彈和反艦飛彈。冷熱發射不能兼容時,軍艦要麼採用單一熱發射方式,導致使用成本較高;要麼安裝多套發射裝置,無法自由調配不同類型飛彈的數量。
美軍MK-41發射飛彈時,飛彈尾焰從公共排導通道排出,每次發射後都要進行檢修。
我國冷熱兼容垂髮系統以冷彈射發射方式為基礎,也可將某一發射管單獨更換為熱發射管,採用同心筒方式排導飛彈尾焰,從而實現了多種飛彈的兼容。靠岸補給時,使用過的熱發射管可整體拆掉更換,從而迅速完成再度裝填,速度遠超美國8管為一單元、共用燃氣排導通道和控制系統的熱發射裝置。
目前我國海軍裝備有海紅旗-9遠程防空飛彈,射程125千米,承擔區域防空任務。即將裝備的海紅旗-9改進型射程翻番,可攔截200~300千米處的敵方預警機、電子偵察機和電子干擾機,使其無法對我軍艦隊進行持續跟蹤,不能為攻擊機和反艦飛彈提供目標指引,從而使攻擊效能大幅下降。
當前我軍還缺乏類似美國ESSM的中近程防空飛彈,該彈可攔截20千米範圍內的反艦飛彈,能在一個發射管內裝填4枚,大大提高了火力密度。對與飛彈發射管較少的052D艦而言,這一特點十分重要。從我國新型飛彈發射裝置材料看,它已經考慮到單管裝填多枚飛彈的需求,並有相應的技術標準,但還需新型防空飛彈服役才能真正實現這一能力。
從防空手段看,我軍052D驅逐艦比美軍伯克級更加全面,有近防炮、末端防空飛彈、主炮、中程防空飛彈、遠程防空飛彈5道攔截火力,而伯克級僅有3道,其末段攔截武器的性能還低於我軍同類裝備。從這個意義上說,052D已經力壓伯克,成為世界最強防空艦。
當然還是必須提一句的是,052D由於噸位不足,所能攜帶的飛彈數量比伯克少三分之一,這限制了它同時執行多項任務的能力。(文/杜松濤)
(來源:騰訊網·軍事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