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對胎兒有害的垃圾食品,孕媽媽不會還在吃吧!

@ 2016-01-18

準媽媽知道嗎?你的飲食決定了胎兒的健康,如果還不對自己的嘴巴加以約束,寶寶可是會「抗議」的。

那麼準媽媽們知道自己現在吃的食物,哪些都是垃圾食品嗎?

它們對你和胎兒又有哪些危害呢?

今天就告訴你。

為了寶寶的健康,媽媽就放棄這些忍痛放棄這些食物吧!

【垃圾食品對孕婦及胎兒的影響】

孕婦的健康飲食需要維生素、礦物質、omega-3脂肪酸及蛋白的充足攝取,垃圾食品中缺少這些對健康有益的成分,同時因其低纖維、高能、高糖及高鹽,還會對孕婦及胎兒造成其他有害的影響。

體內高膽固醇和高甘油三酸酯會增加孕婦患心臟病的風險。體內高葡萄糖和高胰島素含量也處於較高水平使孕婦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高鹽可能導致高血壓及腎損害的發生,而這些疾病還可能傳給胎兒,使其在出生及成年後較其他未食用過多垃圾食品的孕婦的小孩糖尿病、高血壓、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明顯增加。

具體影響如下:

1、兒隨母食。母親在懷孕期和哺乳期的飲食對孩子的長期健康十分重要。有研究表明,孕婦孕期在飲食的選擇可以影響孩子出生後的飲食愛好。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通過動物實驗證實:孕鼠的飲食習慣會因其羊水氣味的改變,從而影響胎兒嗅球的發育,進而影響胎兒大腦發育,改變胎兒對食物氣味及口味的敏感性。因此孕婦在懷孕期間食用過多的垃圾食品會導致孩子在飲食選擇上也更偏好於垃圾食品,進而導致孩子將來發生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風險的增加。因此健康飲食及戒酒對孕婦顯得尤為重要。

2、反式脂肪酸與心血管病的發生。反式脂肪酸,即人造奶油或人造黃油,因其可延長食品的保存時間,改善觀感和口感,目前被許多食品生產商採用。超市的糕點餅乾、油炸食品、方便食品及加工過的帶油冷凍食品很多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提取自植物油,進入血管後不易被清除。很多研究表明進食過多的反式脂肪酸會導致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的增加。而孕婦進食後,不僅對自身血脂有極壞影響和引發全身血管過早發生動脈粥樣硬化,而且通過母親和胎兒之間的血液循環,對胎兒的幼嫩的心臟和血管產生危害。這些孩子在出生後至少年兒童期間或青年時期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明顯高於孕期沒有食用這些垃圾食品的孕婦的孩子。

目前,食品外包裝上尚未標註反式脂肪酸含量。當您看到餅乾、蛋糕等食物的外包裝上標有「棕櫚油」、「植物氫化油」、「人造黃油(奶油)」、「人造脂肪」、「氫化油」、「起酥油」、「精鍊」等名稱,都提示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酸,應減少或避免食用。

3、肥胖。許多孕婦認為在孕期多吃增肥對胎兒的發育有利,這其實是一個誤區。研究證實,母親孕期增肥會加大後代患肥胖症的可能性。進食垃圾食品顯而易見的結果是導致母體過度肥胖。這不僅使孕婦患妊娠期高血壓、妊高症及妊娠期糖尿病的風險大大增加,甚至可能造成流產、早產、死產及胎兒的出生缺陷。

美國Institute of Medicine’s guidelines建議,對體重超重的孕婦,應將孕期體重增長控制在15-25磅,而對肥胖的孕婦,建議其將體重增長控制在11-20磅。

4、胎兒發育。動物實驗證明,孕期子宮內環境中缺乏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物質會影響胎兒的腎臟發育。使胎兒在成年後高血壓及腎臟疾病的發病率增加。因此,健康飲食是每一個孕婦對胎兒應盡的責任。

5、行為異常。動物實驗證明:動物在孕期食入高脂飲食後,後代精神及行為異常表現增加,主要為焦慮,還可能出現肌力減弱。此外,小孩可因兒童期肥胖導致抑鬱,比較其他兒童可能出現學習能力下降、注意力不足。

6、肝損害。孕期高脂、高鹽、高糖、低維生素、低微量元素可能導致後代出現長期肝損害,使其在成年後發生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早發肝衰甚至肝癌風險明顯增加。有研究認為男性胎兒比女性更容易發生肝損害。可能是因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使男性胎兒與代謝相關的基因表達改變,使肝臟更易受損。同時,男性一般將多餘糖轉化脂肪儲存在肝臟中,而女性則將多餘的糖儲存在脂肪組織中。因此,男性發生肝損害的幾率高於女性。

7、癌症。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孕婦吃過多垃圾食品,不僅會給她們的新生兒帶來健康風險,甚至會對孫輩產生不良影響。小鼠實驗表明,第一代進食高脂食物的母鼠,即使其第二代和第三代老鼠都沒有吃多脂食物,但是它們患乳腺癌的風險仍比其他老鼠高60%。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改變可能並不是因為垃圾食品增加了雌激素水平,導致乳腺腫瘤生長,而是因為這種飲食習慣改變了子宮內環境,從而導致基因的工作方式發生微妙變化。這些變化與突變不同,它們可以經由母親遺傳給女兒,或者經由父親遺傳給兒子,而且會一代代遺傳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