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深度文章必讀:美國對華戰略至少犯下三大嚴重錯誤!漠視中國伸出的橄欖枝,害人不成終害己。戰略錯誤的代價正在顯現!

@ 2016-01-18

精彩深度文章必讀:美國對華戰略至少犯下三大嚴重錯誤!漠視中國伸出的橄欖枝,害人不成終害己。戰略錯誤的代價正在顯現!

作者:占豪

歐巴馬總統剛剛發表了他任期內的最後一次國情咨文,其中三次提到中國。三次提得都很有趣,一次是「世界民眾不會指望北京或莫斯科領頭解決重大國際問題」以彰顯美國的強大,一次稱「轉型中的中國經濟吹來逆風」,最後一次是談「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時,他對國會說,TPP能夠推進美國在亞洲的領導力。「有了TPP,在該地區制定規則的不是中國,而是我們。你們想在這個世紀展示我們的實力嗎?那就批准協定,賦予我們執行的工具。」

美國真的如歐巴馬說得那麼強大嗎?

當然,美國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這一點毋庸諱言,至少未來10年依然如此。但是,美國的國家實力在衰退卻是不爭事實,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在削弱之中。上世紀90年代是美國全球統治力的頂峰,但這一切被小布希在中東發動的兩場戰爭引發的「次貸危機」大大地削弱。如今,雖然沒有人質疑美國是世界最強大國家,但全世界已經開始懷疑美國的領導能力,這其中包括美國的很多盟友。因為,在過去十多年當中,世界在美國的帶領下沒有變得更好,而是變得更壞。自2001年美國打起「反恐戰爭」以來,全球的恐怖主義不是更少了,而是更多了,這就是現實。

如今,雖然世界經濟陷入動盪,但美國的實力不是在回升中,而是在繼續被削弱中。這一切的根本問題不在別人,恰恰在美國自身。在占豪(微信號:占豪)看來,美國現階段戰略上犯了三大錯:

一大錯:搞亞太再平衡,與日本一起戰略遏制中國,視中國為對手。

美國搞亞太再平衡,試圖借日本之力在亞太再平衡戰略中遏制中國發展,同時把中國視為戰略對手,在占豪看來,這是美國全球戰略中最根本的戰略錯誤。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三:

1、傷了中國的信任,破壞了國家互信。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美關係有過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10年蜜月期,80年代末因美國干涉中國內政,第一次嚴重破壞了建立起來的政治互信。但哪怕如此,在過去30多年來,中國從未主動將美國視為戰略對手,而是視為合作夥伴,並且一直推動雙方的深化合作。這種合作關係促使中美在2008年很快達成了聯合救市的一致意見。

然而,2010年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實施,再次傷了中國人對美國政府的信任。這種信任的喪失,從根本上說不是來自於中國政府,而是來自於中國民間。在中國,街頭巷尾都知道美國重返亞太是針對中國的,特別是美國聯合日本一致針對中國,這引起了中國普通人的極度反感。道理很簡單,由於冷戰因素的作用,美國在二戰後沒有對日本軍國主義進行徹底清算,所以中日在歷史問題上從來都沒有實現和解,在領土上也因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處理不當而留下糾紛,如今美國卻站在了日本一邊遏制中國,搞亞太再平衡,這豈能不得罪十三億中國人?從這個視角觀察,這應該是白宮最大的失算。事實上,這也是前駐華大使洪博培先生為何想用網際網路扳倒中國而扳不倒的根本原因。哪怕,中國的老百姓對政府的公信力有多麼不滿,他們都深知美國政府不會比中國政府更好。經歷過百年凌辱歷史的中國人,在這方面要比世界上其它任何國家的民眾都更清楚這一點。

2、給日本鬆綁,推動日本國家正常化。

如果說美針對中國搞的亞太再平衡戰略錯誤,那麼飲鴆止渴給日本進行鬆綁,推動日本國家正常化就是美國的錯上加錯。為什麼這麼說?日本這個國家歷史上干過什麼事情恐怕這裡不用贅述,美國給日本鬆綁的結果最終必然導致自己對日本的失控。

一旦美國失去對日本的控制,那麼日本在未來某個時刻國家政策完全可能轉向,即不是美國所希望的那樣以遏制中國為核心目標,在其認為遏制中國無望後,轉而將很可能以推動將美國擠出日本為目標。為了徹底實現國家正常化,在未來某個時刻,日本甚至不惜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迫使美國在與中國爆發戰爭或全面退出日本做出選擇。

3、拒絕中國融入西太平洋體系。

中國是世界性大國,過去兩千多年一直都是,現代的中國復興大勢是不可擋的,雖然美國國力強大,但依然無法阻擋這一趨勢,這是由中國的國土面積、國家人口、國家經濟實力這些基礎決定的,不會因為美國阻擋在前而改變。過去,西太平洋沒有中國的一席之地是不正常的歷史狀態,現在中國的影響力正在覆蓋西太平洋,這只是對歷史的一個修正。未來,中國在西太平洋有一席之地才是歷史常態。

然而,面對中國的復興,美國卻拒絕中國融入西太平洋的體系,這對美國來說絕對是個錯誤的選擇。因為,西太平洋特別是第一島鏈就在中國眼前,卻據美國萬里之遙,中美兩國的國力在此消彼長之中,美國能阻擋得住嗎?在大勢不可擋的情況下,美國對中國的壓力就像一塊不大的石頭壓住了一個竹筍一樣,最終只會促使竹筍更加強壯並在頂開石頭那一刻爆發出更大的能量。

事實上,中國本意並沒有將美國驅逐出西太平洋的意思,而是希望和美國和平相處,合作共贏。在美國搞亞太再平衡兩年後,中國就提出了和美國共建「新型大國關係」,在訪美時中國國家主席也向美國提出「太平洋足夠大,能容得下中美兩國」的意見。這其實已經說得很明白,中國沒有挑戰美國在亞太地位的意思,中國只是希望大家商量著來,美國只要照顧中國的利益,美國就依然可以在該地區具有領導地位。試想,如果中美連西太平洋都不能實現共管,誰又可能相信美國所謂的「G2」共管世界呢?G2的起步,必然是以西太平洋的共管作為基礎的。否則,誰都會認為那不過是白宮的忽悠。

然而,哪怕中國館拿出這樣的誠意,美國依然在推動亞太再平衡,依然在推動美日聯盟遏制中國,還要在南海不斷挑釁中國的合法權益。事實上,美國施加給中國的壓力,最終必然會變成中國給予美國的反彈力,這種力量傳給美國自己,傷害的只是美國自己。最終的實際效果將是,中國在美國不斷的施壓中變得更加強壯,而美國卻一無所獲白費力氣。

美國正確的做法是,將中國融入到亞太體系當中,中國不去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美國也不要遏制中國,傷害中國的利益。如此推動的新型大國關係,才是符合雙方利益的關係,中美再在全球進行合作,才符合雙方的利益發展。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白宮卻將更多精力耗在了和中國的對抗之中。

二大錯:經濟上排斥中國,阻攔國際組織改革,並搞排華的TPP。

中美經濟雖然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年前就有人創造了「中美國」的詞彙,過去三十多年的歷史經驗表明,中美在經濟領域的深化合作符合彼此的利益。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因美國次貸危機被引發後,全世界都在努力推動世界經濟秩序的改革,推動國際組織的改革。然而,令人遺憾的是,2010年已經確立的IMF份額改革被美國國會壓了5年,直到2015年年底才獲得通過。

正是美國阻礙國際組織改革,世界經濟缺乏理順的頭緒,最終迫於發展壓力,中國不得不「自謀生路」,領導並創立了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這樣的國際發展合作平台。特別是亞投行,美國曾試圖遊說盟友不要參加,但最終西歐14個已開發國家全部參加,最終竟然有了57個成員國,遠遠超出預期,只有日本一個國家接受了白宮的建議(日本目的是為了美國對其鬆綁,否則肯定也加入了亞投行)。

亞投行的現實說明,國際社會的民意希望世界找出新的發展出路,而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和亞投行給了他們希望。事實上,美國是阻攔了5年國際組織的改革進程,但現實的改變程度比白宮順從大勢改變得更多。如果IMF早一些改革,大家早一些溝通共識,推動世界經濟改革,亞投行很可能將不會出現。

所以,亞投行其實不是中國自己主動創立的,而是被逼無奈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事實上,美國不加入亞投行戰略上也是錯誤的,這意味著未來亞洲的基礎建設投資美國將被排除在外,無疑這會削弱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但這一切,卻是美國自己的選擇。在戰略層面,這顯然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這還不夠,美國還搞出了針對中國、排除中國在外的TPP,試圖一定程度地切斷或弱化中國與東協國家的經濟聯繫,從而削弱中國的影響力。但問題在於,中國是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潛力市場······這樣的經濟體,是搞一個TPP就能削弱其影響力的嗎?答案很明確,那是不可能的。

東協國家和美國搞TPP,目的也是為了充分利用美國的市場,但在TPP之外,東協正在加速推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中國和東協是如此之近,互聯互通是如此的容易,這是天然的格局,是白宮用一個TPP就能切斷或削弱得了的嗎?

所以,從根本上說,TPP排除中國是錯誤的,這只能削弱美國自己在中國的市場競爭力,而包括歐盟、東協、韓國和日本將會更多地占領中國市場,看看日本在加入結束TPP談判後不斷推動和中國緩和關係以啟動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即可知。日本尚且如此,其它國家呢?所以,白宮試圖借TPP完全主導亞太是不可能的,TPP最終的結果是美國自我排斥中國的戰略發展機遇,將中國一大部分市場空間拱手讓人。

三大錯:繼續擴大地緣爭奪,至今未認清恐怖主義才是當今世界最大敵人。

美國的三大錯在於,當今世界最大的敵人是以IS為首的恐怖主義威脅,如今恐怖主義正從中東向世界範圍內擴散,這些擴散的目標包括美國本土,前些天加州的恐襲哪怕不是IS直接指揮,也是受IS極端思想影響而引發的。

在恐怖主義向世界範圍內蔓延的時候,作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世界的領導者,美國沒有真正領導打擊IS,從2014年6月到2015年9月打擊IS的效果不如俄羅斯1個月的效果,白宮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地緣戰略爭奪方面。然而,美國在烏克蘭對俄羅斯的壓力,最終促使普京在中東方向尋求突破,結果是美國在地緣戰略上遭受重創,中東格局因此而改變。

事實上,這是逆潮流而動的一種行為,在實力下降的情況下依然擴大地緣爭奪,在南海針對中國,並與俄羅斯在中東消耗巨大的精力進行爭奪,可能還沒等到最終彼此的輸贏,IS就製造的恐怖主義就到自己家裡了。巴黎恐襲,不正是鮮活的例子嗎?如今,歐洲的覺醒,正是IS的恐襲迫使西歐國家不得不做出改變。難道白宮非要等到那一天嗎?而且,隨著IS的肆虐,各國必然會基於自身利益考慮做出選擇,到那時美國對相關國家的影響力將必然被削弱,就像歐盟不會聽從美國繼續反俄而是與俄羅斯合作共同打擊IS一樣。當這樣的大勢形成,對美國領導世界顯然是重大的打擊。

當今世界,更需要一個推動全球建設的美國,而不是一個到處製造問題的美國。以美國的國家實力,只要美國願意,積極推動世界經濟建設,推動發展中國家建設,美國可以借這些發展成果,至少繼續領導世界走到本世紀中葉。在這方面,中國無法對一個引導世界的美國構成挑戰,其它國家在經濟上根本沒這個實力。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白宮可能永遠不會「發現」自己的戰略錯誤,也不會認錯,而這樣的結果很可能是,隨著世界越來越動盪,美國將越來越對世界失去控制,最終將遺憾地更早自我終結世界領導者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