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2015年,中俄之間迎來了雙方軍貿的第二個高峰,儘管相比較上世紀90年代來說,其規模與影響力都要小的多。儘管這樣,俄羅斯方面還是對此前相對疲軟的中國市場感到振奮,俄羅斯專家也充滿信心的表示,中俄軍貿近年來將超過20億美元。
在2015年,中俄之間簽訂了關於俄羅斯向中國供應24架蘇-35戰鬥機和S-400防空系統的協議,這兩種武器系統是目前俄羅斯能夠向國際市場提供的最先進產品,俄羅斯方面認為這兩種武器在提高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鬥力的同時,也會密切中俄兩國兩軍之間的關係。
對於有聲音認為,作為俄羅斯最為強大的鄰國,中國實際上已經在除核武器之外的大多數常規武器領域超越俄羅斯,加之兩國歷史上存在著領土爭議與若干現實問題,太過強大的中國軍隊,是否會對俄羅斯的安全,尤其是遠東地區的安全造成威脅,俄羅斯專家認為,中俄之間難以爆發衝突的最主要原因,還是俄羅斯擁有這個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戰略核力量。
的確,在過去的近二十年裡面,中國的軍事力量得到了迅速發展,儘管其軍隊規模在不斷縮小,去年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先生宣布將繼續裁軍30萬人,同時,就質量上看,這支軍隊正在逐漸的現代化,不僅僅體現在武器裝備上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更大的變化,也是不為人注意的一個變化是,這支軍隊的戰略戰術都在發生著轉變。
依託於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工業的迅速現代化,中國的軍工系統也在不斷進步發展,大批的新型裝備近年來不斷批量進入軍隊服役,相比俄軍,如果說俄軍是一支機械化軍隊的話,那麼中國軍隊顯然依靠國內強勁的電子工業,正在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同時,作為一直在傳統上受到蘇聯軍事思想影響較大的軍隊,在目睹了美國在海灣戰爭以來的幾場現代化戰爭中,所展現的巨大威力,中國軍隊開始認真地研究美軍的戰術思想,無論是「空地一體戰」還是「網絡中心戰」,幾乎所有人都看得出來,中國軍隊正在逐漸的西化,不論是戰術還是組織管理上,都在借鑑西方軍隊,尤其是美軍在戰爭中所獲得的寶貴經驗。
那麼,面對這支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第二強的常規軍事力量,俄羅斯真的不擔心麼?恐怕不是吧。軍事評論員趙喜認為:首先,從歷史上看,中俄之間就存在著一段令所有中國人心痛的歷史,在侵略近代中國的所有國家中,俄國是侵占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面積超過300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現有領土的三分之一,可悲的是,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油氣,很大一部分就是從中國曾經的國土上開採出來,然後出售給中國的。即便是蘇聯建立以後,不僅僅將外蒙古從中國割據出去,即便是中蘇建交之後,由於政治因素走向分裂,蘇聯在遠東與蒙古陳兵百萬,一直對中國政府進行軍事威懾,中國北方几乎被蘇聯強大的軍事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事實上,即便是到了今天,如若沒有共同的敵人,中俄之間的關係也不會這麼親密。雙方在合作中,始終在用謹慎的目光審視對方。
其次,儘管目前中俄處於一種政治上的准同盟關係,但是,俄羅斯作為一支雙頭鷹,在一隻頭關注著西方的同時,另一隻頭也沒有放鬆對東方的注意,早在中蘇關係剛剛恢復,中國進口首批蘇-27的時候,就在軍貿附加協議中明確規定,中國不准將這種當時最為先進的重型戰鬥機部署到淮河以北地區。
不要說俄羅斯國內針對中國人的暴力事件和擔心遠東地區大量中國人湧入,僅就軍事角度來說,僅僅在俄羅斯遠東軍區,其地面部隊編2個集團軍司令部、2個軍司令部、10個摩步師、2個機槍炮兵師、1個炮兵師、9個炮兵旅/團、1個摩步旅、3個戰役戰術飛彈旅、5個地空飛彈旅、1個特種作戰旅、1個反坦克旅、2個戰鬥直升機團、2個運輸直升機團,裝備主戰坦克3900輛、裝甲戰車6400輛、火炮3000門、SS-21型戰役戰術飛彈發射架54部,戰鬥直升機85架。海軍步兵1個師(2500人),屬於太平洋艦隊。海岸防禦部隊1個師。
要知道,如果說遠東俄羅斯海空軍的防範對象主要是美日的話,俄軍在遠東的地面力量很明顯就是準備一場大規模地面戰的,儘管日俄之間存在北方四島的爭議,但要說準備大規模入侵俄羅斯遠東地區,在今天這個時代,完全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倒是俄羅斯國內的「黃禍論」甚囂塵上,加之中國國內也有聲音要求收回自己的領土,那麼,俄羅斯在遠東地區到底防範誰?也就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