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王祭由來 「迎王」是迎接值歲瘟王之意,祂是奉天帶「玉旨」下凡奏准陽界「王爺」可以「代天巡狩」

@ 2017-03-09

王爺瘟神說之源起

「迎王」是迎接值歲瘟王之意,祂是奉天帶「玉旨」下凡奏准陽界「王爺」可以「代天巡狩」的神祇,也就是說每三年一次,特准三隆宮的池、吳、朱等三府千歲,可以辦理按察出巡。

以廟會的角度看,迎王「迎王」可視為小琉球全島性的繞境活動,其意義仍系「王爺出巡,綏靖轄域」的祈安範疇。

其實王爺瘟神之說,始自清人黃叔璥。康熙六十一年(1722),朱一貴事件平息,時任御史的黃叔璥巡視臺灣,臺灣民間之王爺崇祀,即被列為瞭解對象之一。

事後,曾在其所著之《臺海使槎錄》卷二,赤嵌筆談,祠廟條中提及:「三年王船,備物建醮,志言之矣!及問所祀何王,相傳唐時三十六進士為張天師用法冤死,上帝敕令五人巡遊天下,三年一更,即五瘟神。

飲饌器具悉為五份,外懸池府大王燈一盞,雲偽鄭陳永華臨危前數日,有人持柬借宅,永華盛筵以待,稱為池大人。池呼陳為角宿大人,揖讓酬對如大賓,永華亡,土人以為神,故並祀焉。」

黃叔璥以瘟王為唐時三十六進士之說,乃混合了鈕玉樵所云,明太祖令陣亡兵卒五人為伍,處處血食,以及明人張國祥所編《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之五瘟使者等兩種傳說而成。

《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五瘟使者條云:「昔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六月內,有五力士現於凌空三五丈,於身披五色袍,各執一物。

一人執杓子並罐子;一人持皮袋並劍;一人執扇;一人執鎚;一人執火壺。帝問太史居仁曰:此何神,主何災福也。

張居仁奏曰:此是五方力士,在天上為五鬼,在地為五瘟。名五瘟,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鐘仕貴,總管中瘟史文業。如現之者,主國民有瘟疫之疾,此為天行時病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