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軍事愛好者眼裡最重要的四代機殲20,國內被稱為猛龍,北約的命名代號是火焰牙。軍事評論員高峰分析認為,北約對於殲20的命名,可能參考了某些怪獸遊戲中的兇猛厲害角色。火焰牙也可以被理解為火之牙,而火之牙是日本任天堂公司開發的熱門掌機遊戲《口袋妖怪》系列中的虛構角色怪獸中的一種。火焰牙(火之牙)在遊戲中的對戰說明是,能用帶有火焰的牙齒啃咬,能令對手害怕或燒傷。
殲31的北約代號是矛隼(中國稀有的冬候鳥,屬猛禽),命名意義基本接近美軍現役三四代戰鬥機的格式。軍事評論員高峰指出,從北約給中國戰機的命名可以看出,中國軍事航空發展和主力戰鬥機的成長曆程。毫無疑問的是,從昆蟲和海陸小動物,到現今的兇猛海空動物,體現了外界對中國自主空軍裝備發展成就和技術水平的逐漸認可。
殲11系列由於是引進的蘇俄技術為基礎發展的,所以被稱為中國版側衛。
中國航母艦載機殲15的北約代號是飛鯊,意思是會飛的鯊魚,可見其對中國自主發展的優勢艦載機的尊重。
殲10戰鬥機是中國軍迷人以為傲的中國空軍現役首款全自主空優戰鬥機,但是在命名上北約開始並沒有給予重視,而是給了一個更令人氣憤的稱呼—螢火蟲。其刻意貶低的意圖相當明顯,曾令中國軍迷氣炸肺。不過也有說是殲十的後期北約代號是火鳥,這與螢火蟲相比就相差萬里了。
FBC-1飛豹戰鬥機(殲轟-7),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殲擊轟炸機,北約給他起的代號是"Flounder"(比目魚)。
殲8戰鬥機的北約命名是長鬚鯨,有影射殲8的過時的超常機身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