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ONY的耳機產品線中有這麼一個特殊的系列,就是純動鐵耳塞。SONY開發純動鐵耳塞用了不少的精力,甚至自己親自研發了動鐵耳塞的單元,看來SONY做耳機還是要掌握核心技術,在動圈耳機產品中嘗試了各種材質的振膜,到了動鐵這裡就嘗試自己設計和製作動鐵單元。而今年的SONY動鐵耳塞新品XBA-300AP,正是基於SONY最新開發的動鐵單元耳塞產品。
今天的主角SONYXBA-300AP,其中的AP的意思是帶麥克風的意思,早期還有IP版本的耳塞也是帶麥的,甚至還有傳聞說針對安卓和IOS兩個系統的不同版本,不過傳聞畢竟是傳聞,XBA-300AP的正麵包裝上印有Balanced Armature,中文意思是平衡電樞,也就是促成的動鐵。平衡電樞作為耳塞產品的一種換能方式區別於動圈和靜電。僅從物理角度來說的話動鐵耳塞的優點就是小巧,靈敏度高,頻率覆蓋不夠全面。如果從聲音的角度來說的話就難從單一的角度說了,由於單個動鐵單元往往頻率覆蓋不夠全面,所以多單元耳塞在動鐵耳塞產品上是經常能見到的。其實XBA-300早在9月份已經有人聽到過了,很多人多這次SONY的三單元動鐵都沒有什麼過多的期待,因為前兩代產品的表現的確是很少有人評價。前兩代純動鐵耳塞產品的旗艦都是四單元,而到了第三代純動鐵耳塞的旗艦隻有三個單元,這樣人感覺比較費解。上一代的純動鐵旗艦XBA-40是由一個全頻單元,一個高音單元,一個低音單元,一個重低音單元組成。到了這代的XBA-300AP變成了一個全頻單元,一個低音單元,一個HD超高音單元組成的。然而動鐵多單元耳塞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現在的耳塞噱頭的地方很多,不過多單元肯定是以後的發展方向,有多單元動圈的,有多單元動鐵的,還有圈鐵混合的。我接觸的第一條多單元動鐵耳塞是Westone的W3,往後就是舒爾的SE535,Westone的W4R,UE的TF15這些,都是美系廠商。然而日系廠商鐵三角也有多單元動鐵,比如說早期的ATH-CK系列,我只聽過那個單單元的ATH-CK9,至於其他廠商的多單元動鐵耳塞聽的卻很少,也了解的很少。SONY的動鐵耳塞也就是前幾年開始做,而純動鐵耳塞我一條也沒有認真的去聽過。SONY的耳機產品非常眾多,但是SONY眾多耳機中的經典產品以動圈為多,其中著名的MDR-R10還被很多人稱之為動圈之王,而MDR-EX1000更是動圈耳塞中的翹楚。SONY也擁有眾多圈鐵混合的耳塞產品,他們的聲音表現然在各有風格。而SONY在純動鐵耳機方面卻沒有什麼建樹。SONY的動鐵耳塞已經有了第三代產品,XBA-300。之前的兩代給人的感覺都是使用了自己的單元,並且評論並不高。主要原因應該是在於調音的問題,SONY這三代動鐵耳塞用的都是自己的單元,其物理特性超越了樓式單元。樓式(knowles)單元基本上壟斷了所有的動鐵耳機單元的市場,還有一家是叫聲揚(SONION)。目前這三家動鐵單元可以說是各有特色,樓式單元使用的更加普遍一些,而聲揚單元聲音音樂味道更加濃一些。UE,舒爾,威士頓等一些廠商都使用的樓式或者聲揚的單元。鐵三角用的聲揚的單元。好像SONY自家的旗下justear沒有用SONY自己的單元(可能使用的是SONION單元,根據圖片的編號猜測的。),使用SONY自家的動鐵單元只有SONY自己的動鐵耳塞和圈鐵混合耳塞。SONY自己家的動鐵單元與其他有很大的差別。
SONY非常注重自己耳塞產品的物理性能上的優勢,導音孔方面SONY的動鐵單元採用了全新的設計,聲音直接從振膜上方的導音孔導出,減少共振。這種獨創構造可以再振膜與耳鼓之間產生更寬音程,提供高品質的播放效果。而整套單元系統的組成是一個全頻單元,一個低音單元,一個HD超高音單元組成的,三個動鐵單元都採用線性驅動的平衡電樞,T型對稱式電樞能高度還原音源本貌,直接驅動結構能無損傳遞電樞的振動,為每個動鐵單元單獨選擇理想的振膜,高頻單元的鋁合金振膜,輕且強度高,可傳遞超高頻率,帶來寬頻帶播放,微米級精度製作組裝工藝,讓信號傳輸更清晰,相比前作XBA-40而言少個單元。結構上XBA-300AP跟上一代產品XBA-40一樣使用了金屬支架加塑料耳塞腔體的設計,其中XBA-300AP使用了高剛性的鎂質支架,為全頻單元,低音單元和HD超高頻單元單獨選擇理想的隔板。耳塞導管使用黃銅音響導管,而前作XBA-40則是使用的ABS塑料,在MDR-EX650的簡評中描述過黃銅的特點,黃銅具有高剛性,引敲擊聲清冽優美而被廣泛用於各種樂器,黃銅製成的聲學導管可呈現穿透力高、豐富細膩、清晰透徹的中高音。XBA-300AP採用了雙層機殼,也就是在金屬鎂質結構之外多加了一層塑料,而這次XBA-300AP的外殼塑料使用了咖色透明的材質,能讓人看見裡面的單元結構和分頻器,單元的排布也能通過盒子後面的圖看出來。XBA-300AP的阻抗是16Ω,在耳塞產品中屬於比較小的,靈敏度101 dB/mW,看指標的話XBA-300AP雖然靈敏度較低,但是還是應該屬於易於驅動的。具體表現的話,XBA-300AP相比SONY其他的耳塞會更吃推力一些,使用NW-E507在15音量下XBA-300AP耳塞的聲音表現軟綿綿的,而且低頻有些控制不住。換成NW-ZX100之後聲音表現立刻提升了一個級別。由此可見XBA-300AP並不是屬於那種輕易能驅動的耳塞。
SONYXBA-300AP配件與SONY其他中低端耳塞差不多,便攜包,收納器,便攜夾是特色配件,三套大中小的哥倫比亞套,以及說明書一張。便攜包的設計不再是拉鍊式,也不是老的張合式,而是直接塞進去的,最大的作用就是保護耳塞方便收納不至於耳塞磨損。
XBA-300AP耳塞並沒有使用繞耳佩戴的方式,和XBA-A2一樣都是直插,這裡談不上什麼好壞,只有習慣和新鮮感的存在。LOGO的部分是淡淡的金色,符合現在的主流色彩審美,耳塞的線和入耳部分的套都是黑色,並沒有像h.era in(MDR-EX750AP)一樣做整體的色調統一處理。XBA-300AP耳塞的內部單元部分與分頻器都可以看得見,這是SONY對自己的動鐵耳塞做的一次突破,與早期的其他動鐵耳塞廠商不同的是,前兩代SONY的動鐵耳塞都看不見內部。想威士頓UM系列透明色,舒爾的部分耳塞都可以看到耳塞的內部結構。
這裡是分頻器部分,XBA-300AP的三個單元是一個全頻單元,一個低音單元,一個HD超高音單元組成的。多單元耳塞牽扯到了一個分頻的問題,這個就好像是自行車,新人,機動車各行其道一個樣,分頻器的作用起到了這樣的一種分管作用,讓每個單元工作在合適自己的頻率範圍。XBA-300AP應該是三單元兩分頻的耳塞(僅從分頻器電路猜測)。背部分頻器焊點清晰,並沒有什麼祖傳工藝的痕跡。
XBA-300AP正面的單元部分設計被SONY稱之為「三腹肌」單元新排布,除了三個單元以外,SONY還認為單元的排布如同音箱的擺位,這也是SONY多單元圈鐵混合耳塞和動鐵耳塞甚至包括MDR-EX1000在內的耳塞佩戴難的問題。XBA-300AP新的單元排布讓SONY自豪的打出了佩戴舒適的用語。
XBA-300AP採用了可拆卸線材的設計,方便更換升級線材。SONY官方提供了三條線材可供XBA-300AP升級,一條是左右聲道地線分離結構的MUC-M12SM1的8芯升級線,一條帶平衡接口的MUC-M20BL1升級線,還有一條帶藍牙無線功能MUC-M1BT1,據朋友說這個藍牙功能線的聲音有些杯具,由於藍牙音頻的特點,是耳機提供解碼其實也就是這條藍牙音頻線負責解碼,而他的手機是iPhone 6S PLUS並不支持apt -X,所以意見僅供參考了。SONY更換線材的設計更換了之後就推出了不少可升級的線材,像MDR-Z7和XBA-Z5還有和其他和廠商合作的官方升級線產品可供使用,估計XBA-300AP也可以通用,因為接口是一樣的。
XBA-300的黃銅導音孔,手感非常的好,光澤也很亮,導音孔部分的濾網做工一如既往的優秀。當然這裡也是SONY耳塞藏污納垢的重災區,你需要一個小刷子來清理附著在這上面的耳垢。在導音管的下面是產地。
耳塞上面有著類似CD紋理的處理,實際上也是對XBA-300AP的設計語言的一種延伸,而不是多餘的點綴。做這種紋理的處理不會讓耳塞顯得磨損後邊的非常難看,雖然也會給人感覺很難處理上面的灰塵。
原配的線材是跟SONY目前的耳塞一樣做了細小溝壑一類的處理,減少容易引起纏繞的摩擦,使導線不容易糾結在一起,讓欣賞音樂和攜帶也更加方便。線的材質使用了新的鍍銀OFC無氧銅材質,上一代的XBA-40還是PCOCC。SONY對線材方面的研究還是比較深刻的,線表面的處理早在MDR-E7系列耳塞誕生的時候就已經有過了,而在MDR-E8系列後期機配的耳塞中又做了軟化的處理,從柔韌性,舒適性以及減少摩擦等等方面做出了非常不錯的效果,印像中比較深刻的就是上初中的時候松下單放磁帶隨身聽附送的豬嘴式耳塞還是冬天佩戴起來很涼很硬的普通線材,而SONY磁帶隨身聽附送的MDR-E808佩戴起來就舒服很多。但是隨著時間的變化,線材因氧化而非常容易裂開或者發粘。XBA-300AP重新設計了線材,讓突出的溝壑更加明顯一些,更有效地減少摩擦的同時又把線材的硬度做了提升,大大減少因為拉拽導致的線材斷裂等情況。關於線材材質方面我個人見解和引用一些網友的觀點,PCOCC(無氧單結晶體銅)與OFC(無氧電解銅)都屬於純度較高的銅材質,PCOCC的特點就是銅結晶體大,銅的純度則提升為99.996%,導電性當然是提升得更為理想。PCOCC線材具備了信號傳輸上的重要特性,它在傳輸方向上達到了最小雜質的影響,極少或無顆界限,具有平滑的表面和特性的柔順性,因而可以傳送極為清晰的信號。而OFC則是不含氧也不含任何脫氧劑殘留物的純銅,一米無氧銅一般由50個左右的晶粒組成,這樣造成了它在傳導信號時信號的損失量是相對大的,鍍銀OFC利用了信號傳導的趨向性。高頻信號喜歡走線材的表面,低頻喜歡走芯材,這樣鍍銀就有效的加快了高頻的傳導速度,而對於大部分的動圈耳機來說,低頻由中間振膜發出,高頻由周邊發出,中頻是靠配合得到的那麼一般來說對於動圈耳機來說對高頻和中頻的改變是明顯的,那麼低頻的速度慢了就容易被中頻和高頻蓋過去。至於XBA-300AP為什麼選擇鍍銀OFC,主要原因除了PCOCC的停產以外就是針對鍍銀OFC進行了額外的聲音體驗優化。SONY一直以來都在物理材質的選擇上比其他對手產品有一定的優勢,這次作為第三代產品線材的變更也是順應產品更新換代大潮。
XBA-300的分線柄部分比SONY以往的耳塞都要厚一些,也顯得比較粗獷。除了MDR-EX71的分線柄以外,這是我見過SONY耳塞中最難看的造型的分線柄了,背面同樣有產地的信息。
耳塞插頭方面XBA-300AP使用了現在SONY主流的黑色隔斷的四級插頭,與老的SONY綠色隔斷的風格差別有點遠。XBA-300AP耳塞彎插的後面是金色的,看上去比較奪目。至於老的MDR-EX1000的插頭還有一圈高光倒角,看上去更加精緻一些。聲音方面,搭配SONY自家的NW-ZX100使用,參考對比的是大家比較熟悉的SONY自家的MDR-EX1000。
NW-ZX100之前寫過,針對聲音而言整體還是處於S-master HX的水平,沒有什麼太大的突破,雖然是定製晶片,但是也真心希望SONY在硬體上努力一把。但是在現在的隨身播放器上續航和做工的確值得稱讚,至於產品的整體顏值,不想做過多評論,很多人認為不如NWZ-ZX1好看,其實我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SONY現在設計產品比較統一,也注重整體的凝聚感,NW-ZX100和NW-ZX2倒是風格很統一,所以主觀的事情還是很難說的。NW-ZX100的推力在SONY自家的播放器還能一看,放眼這個價位的播放器的話就有點差了。
XBA-300AP作為SONY新的一代純動鐵旗艦產品,應該參考對比的是XBA-40,但是由於我沒有這條耳塞,並且XBA-40的認知度並不算太高,我身邊能參考對比的就是這條二手價格與XBA-300AP全新的價格接近的MDR-EX1000了,然而拋開佩戴等其他因素單純的對比MDR-EX1000和XBA-300AP的聲音也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畢竟二者風格差別較大,對聲音辨識度較高。
XBA-300AP的聲音整體上感覺比較刺激,這是一條SONY的動鐵耳塞,XBA-300AP並不是一條嚴格按照監聽風格延續的耳塞。XBA-300AP的音染把聲音渲染的比較刺激。音染風格比較偏向流行,在高頻和低頻上做了某些特殊頻段的強調。單純論XBA-300AP而言,它屬於冷聲,整體刺激讓人慾罷不能,有非常濃烈的XBA-A和XBA-H系列的那種金屬刺耳的感覺存在,並且感覺聲音的中間部分有點空。初聽XBA-300AP的話,給人的印象就是偏冷的聲音,高頻透亮,中頻較遠,低頻豐厚。值得一提的是XBA-300AP比MDR-EX1000更加吃推力和前端的控制力。換句話說我認為XBA-300在搭配前端上是比較挑剔的,沒有像MDR-EX1000那樣活潑。但是聲音取向與MDR-EX1000有著一定的區別。畢竟一個是動圈,一個是動鐵,動鐵的那條還是用的SONY的動鐵單元,XBA-300AP可以說是鐵味十足。如果前端推力弱的話很容易造成XBA-300AP的聲音有兩頭翹的跡象。實際上SONY在XBA-300AP上加入了分頻的機制後可能相比之前的耳塞也會更加吃推力。XBA-300AP的SONY單元有著各種黑科技的運用為的是實現更加純正的聲音效果,在擁有極高素質的基礎上,XBA-300AP同時還有著非常刺激細膩的樂感。
高頻方面SONYXBA-300AP的表現絲絲入耳,給人感覺信息量滾滾而來,XBA-300AP的聲音在高頻處理上與MDR-EX1000有著明顯的不同就是收不住的控制力,而且還有繼續要補刀的趨勢,完全沒有任何的取捨來展現豐富的高頻細節,至於刺耳的問題當然存在,這也方便SONY將XBA-300AP的聲音區別去其他未經過Hi-Res認證的設備去做對比,而MDR-EX1000的表現更加溫柔一些,更加註重的是整體聲音的細節和解析的體現,這與XBA-300AP追求的片面強調有點差別。XBA-300AP的高頻對於一些樂器來說無法做到真實的還原,但是能取到一個不錯的聽感。我個人更加偏向習慣於MDR-EX1000的高頻,雖然有突出但是自然,XBA-300AP它就像一個魔術師一樣,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給你驚喜,而且是能夠嚇人一跳的那種。這種驚喜在一般的音樂上無法體現,或者說不夠明顯,而對於我這種習慣了更加生動自然的聲音的人來說是只有驚沒有什麼喜。但是在一些器樂演奏方面,與那些高頻還原更加準確的耳塞相比XBA-300AP的細節強調就體現出來了,它能讓你聽清更多之前歌曲裡聽不到清楚或者聽不到的東西。而且XBA-300AP在高頻上與MDR-EX1000相對不同的是擁有出色的高頻解析力,這種硬朗刺激的風格不會隨著耳塞煲的時間增長而產生變化,能夠清晰的分辨出來不同樂器高頻部分的聲音區別不含糊。高頻細節方面保留非常多,聽多了會累,讓使用XBA-300AP的用戶盡可能聽到更多的信息量。
XBA-300AP的中頻也是凹的。細聽之下SONYMDR-EX1000的聲音來的自然,高頻和低頻的過度部分XBA-300AP的中頻讓人感覺少了一個台階直接下榻了下去。作為流行調音向的耳塞,過於飽滿的中頻聽久會給人過於肥厚的感覺,XBA-300AP在中頻的表現上比較收緊的方法,密度方面表現不錯,但是與MDR-EX1000相比而言不夠寬鬆自然。對於一些樂器的表現與高頻同樣擁有MDR-EX1000更出色的解析力。中頻的人聲部分也不夠厚重一些,人聲的位置並不能真實還原,屬於貼耳的類型。人聲氛圍表現相比MDR-EX1000不夠自然是最大的問題所在,相比MDR-EX1000,人聲的密度比較高,還原不夠真實,齒音與MDR-EX1000相比較更多一點,人聲的細節相對較多。簡單的來說中頻表現比較有SONY動鐵的風格,或者說比較追尋刺激的極致表現,去除了那種聲音的整體厚重感,給人一種清新脫俗品味完而又感覺到有些油膩的感覺。然而出色的解析使得XBA-300AP在這個頻段上人聲表現與其他的樂器表現層次分明,正因為SONY使用了全頻單元和低頻單元還有超高頻單元的綜合體現,SONY在XBA-300AP上並沒有使用中頻單元,而是通過適當的擺位和分頻器來控制各個頻率的表現效果,實際上看來過度仍不入MDR-EX1000自然,比起自家的XBA-Z5的聽感而言,不夠溫潤,顯得有些稜角分明。
低頻方面SONYXBA-300AP的表現是比較出眾的,XBA-300AP擁有獨立的低頻單元,相對來說低頻的表現會比中頻優秀一些。低頻量與MDR-EX1000相比較多,但是作為一般的動鐵耳塞比如說UE TF15這類的要少,彈性不錯,但是不夠生動有些硬朗,低頻控制力方面相比較MDR-EX1000的低頻控制力上略差一些。XBA-300AP的低頻會是哪種比較抓住你的耳朵的低頻,能讓人眼前一亮,由於中頻的收緊,從而迅速的營造一種低頻充沛而震撼的感覺。XBA-300AP低頻的解析力也不錯,整體感覺乾脆利落,絲毫不拖泥帶水,有種硬朗的年輕範。然而對於MDR-EX1000而言,XBA-300AP的低頻表現更加優秀,而且適合舞曲和哪種結構感強烈的音樂。對於XBA-300AP清晰的低頻表現和那無比充實的低頻信息量而言MDR-EX1000有點像在用木棍敲豆腐,而XBA-300AP就像是木棍敲桌子。針對我個人而言XBA-300AP的低頻表現還是不錯的,只是因為過於拔尖的高頻表現和出色搶眼的低頻表現埋沒了中頻,聲音整體聽起來不如MDR-EX1000自然寬鬆,這也是多單元動鐵調音的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也是耳塞針對不同的用戶或者說使用群體做的特別定位,目前而言XBA-300AP作為XBA系列耳塞,低頻表現並不是我聽過最理想的,最理想的還是XBA-Z5,而且是越聽越好聽。
XBA-300AP的聲場和結象方面非常清晰,從MDR-EX1000聽過來,XBA-300AP的聲場非常精緻,不夠寬鬆自然,其實SONY耳塞在聲場的表現上只有XBA-Z5做的不錯。XBA-300AP 的聲場表現如同一個圓形包裹著你,橫向聲場和縱向聲場保持了一定程度上相當的寬廣,橫向聲場在聽一些古典樂的時候不如MDR-EX1000的寬鬆。但是相互沒有拉到更大,在一些節奏明確的流行音樂中,人聲的位置稍微貼耳,無法還原歌手的真正位置,可能只是對音樂欣賞的一種渲染,僅限人聲部分。對於一些樂器位置的還原表現相對良好。不過XBA-300AP並不適合去表達那些過分需要聲場表現的藝術,雖然結象定位相對清晰但是對於位置的還原還不夠精緻,尤其是針對一些大型舞台上或者說是劇場上。針對XBA-300AP的聲場表現而言,流行音樂的話會更加適合。同時XBA-300AP的解析力繼承了SONY動鐵耳塞的一貫優秀,這個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最後就JH13我也做了額外的對比參考,低頻的量感,中頻的過度以及豐滿程度,還有聲場的完整性和人聲的還原等等幾乎無法讓XBA-300AP與之一戰,而XBA- 300AP更加適合聽一些流行音樂或者節奏比較清楚的音樂包括一些舞曲,它能讓你的耳朵瞬間信息量爆棚,讓你明白原來這首歌還有這麼多東西我之前沒有聽到過。XBA-300AP的調音風格與XBA-Z5的區別較大。但是與XBA其他的比如說XBA-A和XBA-H系列較為接近,我沒有聽過XBA-40和XBA-4,這個無法討論。感覺這個系列與MDR-E系列的聲音差別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MDR-EX1000,那種寬鬆自然的動圈感和標杆級的聲音素質已經在XBA系列耳塞中找不到了,而XBA系列的耳塞更像是純粹的為聽音樂的人而生。他們的調音都比較刺激,而SONY一直引以為豪的人聲部分卻在滿腦子的高頻和低頻的信息量所掩蓋去了。在聽XBA-300AP的這幾天,鐵味足,風格冷,聲音硬,解析高的聲音在滿腦子裡充斥著,與其說追求刺激不如說有些快聽的頭炸了。這個時候我想起來有一條三頻表現與XBA-300AP幾乎相反的耳塞,那就是舒爾的老耳塞E4C了,充沛油膩的中頻幾乎讓人窒息。
其實在使用XBA-300AP的過程中,我感覺XBA-300AP並不是那麼好驅動,整體感覺比較吃推力。使用了相比NW-ZX100更大推力的PCM-D100之後中頻的部分錶現有所改善,但是仍然比較凹,聲音在PCM-D100的驅動下也並沒有變得寬鬆自然一些,相反是更多的信息量轟炸,由此可見XBA-300AP的聲音表現和整體趨勢。對於一條過於強調音樂樂感的耳塞而言它的定位是清晰可見的,但是對於那些器材發燒友來說的話可能MDR-EX1000更符合他們心中的聲音。
最後,XBA-300AP的價格是1599元,實際上可能會更加便宜些。作為定價來說跟自家的圈鐵混合耳塞XBA-A2稍有重疊。XBA-300AP的聲音表現比較極端,不可能讓所有的用戶都能滿足。XBA-300AP作為SONY純動鐵耳塞的認可度較低,在國外論壇也鮮有對其的評價,我個人猜測可能主要跟XBA-300AP過於強調刺激的聽感以及追求聲音極致體驗的原因。靜心做產品是日系廠商的一貫作風,SONY已經把自己的動鐵單元做到了第三代,是時候應該用心在聽感的調校上讓人多感覺一些寬鬆自然了,也是時候讓我們多找回一些當年老耳塞人聲甜美的味道了。不過XBA-300AP的確適合聽現在主流一些的流行音樂,作為這個價位而言聲音表現和整體產品的做工和配置都是非常有競爭力可言的,尤其是針對那些節奏感強烈的流行音樂愛好者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