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生兒排便次數與形態 判斷寶寶健康

@ 2016-01-16

新生兒出生後幾個小時就會排出胎便,排凈後就會進入正常的排便狀態。對於新手爸媽來說,可以通過新生兒排便的次數和形態來進行判斷,及時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況。

排便問題

排便的次數與形狀,每個嬰兒的情況不同。通常寶媽生產3天後,準備出院回家,醫院的醫護人員都確定寶寶沒問題,才會讓媽媽帶回家。此時,新生兒的糞便樣子即是標準依據,以此比較就可以。

喝母奶,便便是稀水狀

正常而言,喝母奶寶寶與配方奶寶寶的解便狀況不同。喝母奶的嬰兒,一天大便次數可能達6、7次;也有3、5天才解一次,糞便是稀稀黏黏、酸酸的,而且少有便秘、腹瀉情況。喝母奶寶寶的大便次數會較多,且幾乎是喂完奶他就解便,糞便量可能是一些些。進入第2個月後,大便次數明顯減少,甚至會發生好幾天才大一次,主要是母奶完全被吸收。

喝配方奶,便便是黏稠狀

喝配方奶的寶寶,規律的排便次數通常為一天1~2次、最多3次。但是如果一天解6~7次,可能是腹瀉,需要注意。如果喝配方奶寶寶的糞便呈現泥狀、黏稠或軟便,比較偏綠色。是因為奶粉不好吸收,所以會添加很多鐵,沒有被吸收的鐵質會被解出來,就使大便呈現綠色。

3種情形造成便便有血絲

1.腸壁黏膜落脫

在寶寶的糞便發現血絲通常要特別注意,不過,有時候有血絲是正常現象。因為寶寶腸胃道的腸壁有黏膜,黏膜跟皮膚一樣,因為新陳代謝會脫落,但通常黏膜的脫落量很少,不易用肉眼看出來,尤其是喂配方奶的寶寶因為大便的殘渣多,較難看出其中的黏液。

然而,喂母奶嬰兒的糞便因為比較稀水狀,混雜一些黏液即可能被看見。如果黏膜脫落的量多一些,連底下的微血管也一起脫落,就會有些微出血情形。不過那是血絲而非流血,出血不會連續性出現。萬一連續性出現甚至愈來愈多,可能是異常現象,像腸胃炎,細菌感染等。

2.便秘

除此,便中有血絲也可能是寶寶解的次數較多,腸胃輕微腹瀉而解出血絲便,有可能是嬰兒便秘,解便過度用力造成肛門破裂等。如果有持續3天以上便中有血絲,最好去醫院看一下。

因為肛裂造成的糞便中有血絲,血絲跟大便是分開的,血黏在大便上,而非大便里本身帶血。不過,最重要的是要改善寶寶的便秘,否則傷口癒合了,沒多久又復發,傷口也很難痊癒。

3.腸胃炎

當父母觀察寶寶的便便時,發現腹瀉的糞便形狀是煳煳、散散的,有一些沒有消化的顆粒,還算正常;如果便便像水一樣稀,而且幾乎沒有經過消化,可能是腸炎。

寶寶有腸胃炎時因為肚子痛,也會比較哭鬧、不想喝奶;胃不舒服時還可能會吐,甚至肚子也會漲氣,嚴重時還可能發燒。因此寶媽奶爸除了觀察大便,還要看寶寶是否有其他異狀。

一個月大寶寶的排便顏色應該是黃色到綠色之間,但絕不是灰白色。如果解出灰白色的便,得留意膽道系統可能有疾病,像膽道閉鎖、肝炎等。以膽道閉鎖而言,膽汁被阻塞住了,缺乏膽汁,大便不會被染色,糞便呈現灰色的。

另外還有一個重點,寶寶的排便,可以自己跟自己比較。原先一天解3~4次便,突然好幾天沒解且看起來不舒服;或原本糞便稀稀水水卻突然解很硬的大便;或是成形的大便突然變得稀水等,突然間劇烈改變,同時寶寶不舒服地哭鬧、不吃奶、嘔吐,都代表寶寶可能生病了。

你的孕期貼心閨蜜——哆啦孕媽(微信號:dlma888)。關注微信公眾號每天提供最全面最科學的孕期知識,備孕妙招、產後恢復及育兒知識。還有孕媽廣場大家一起討論備孕妙招、暢聊快樂孕期、分享育兒心經~

掃描二維碼即可關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