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軍電磁炮即將裝艦試驗 這一絕技中國短時間內難趕上啊!

@ 2016-01-15

美海軍電磁炮即將裝艦試驗 這一絕技中國短時間內難趕上啊!

中新網1月11日電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道,美國海軍電磁炮將上艦部署測試,相關人士表示五年內能研製出一款實用型電磁炮,但究竟是哪款軍艦率先搭載這一武器,目前仍不能確定。美國海軍「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DDG 1000)設計可提供78兆瓦的綜合電力系統,具有給推進系統、傳感器和武器系統供電的能力。長期以來,DDG 1000被視為電磁炮、雷射武器等新型高能耗武器的理想平台。

美國海軍水面戰中心主任皮特·芬達少將對比表示,目前美海軍的電磁炮和雷射武器項目均已經從理論概念階段邁向了實際研發階段。芬達少將和海上系統司令部正在重新思考如何使電磁炮發揮最大作用。最關注值得關注的不是海上演示,而是推進實用型電磁炮系統的研製。「電磁炮項目中有兩項技術具有非常光明的前景:一是電磁炮本身,二是電磁炮的超高速彈丸。這類彈丸不僅可用於電磁炮,未來也許還能用於常規火炮,主要技術難點是如何在遠射程內保持高精度。」

美國電磁炮的即將上艦測試,是項目發展的重要節點,也以為這項電影中的「新概念武器」的即將成熟應用化。這項技術也必將會在一定程度上顛覆當下艦載武器的格局。

作為「新概念武器」電磁炮較於普通火炮等常規動能武器,有著多方面的獨特優點,除了突出的炮口動能的優勢外,更有著炮彈體積小重量輕,彈丸穩定性好,彈丸發射能量可調等方面的優勢。電磁發射的炮口動能約為傳統火炮的10倍,所以用它發射的彈丸速度很高。一般火炮的射擊初速約為0.8千米/秒,步槍的射擊初速為l千米/秒(都不足3馬赫),而此前的美國電磁炮的試驗中就已經能夠把3千克重的鋁製彈丸加速到7馬赫,空氣阻力會逐漸降低炮彈的速度,但到達目標時仍有5馬赫。面對5馬赫的炮彈,鋼鐵就象豆腐,所以炮彈里根本不用裝炸藥,光靠動能就有足夠的破壞力,而且200千米的射程也使得電磁軌道炮可以用於防空或飛彈防禦。

同時,電磁炮的炮彈,體積上只有傳統120毫米火炮炮彈的八分之一,重量是其十分之一,這樣可顯著提高武器系統的攜彈量,減少後勤負擔。現在的艦船一次只能攜帶70枚制導飛彈,而電磁軌道炮彈則能輕易地一次裝載幾百枚。電磁炮的發射時彈丸在炮管中受到的推力是電磁力,這種力量是非常均勻的,而電磁推力容易控制,所以彈丸穩定性好,這有利於提高命中精度。因為電磁炮還可根據目標性質和射程大小可快速調節電磁力的大小,從而控制憚丸的發射能量。而且電磁炮在發射時不產生火焰和煙霧,也不產生衝擊波,所以作戰中比較隱蔽,不易被敵人發現。與常規武器比較,火炮發射藥產生每焦耳能量需要10美元,而電磁炮只需要0.1美元。

電磁炮雖說屬於「新概念武器」,但其發展上起源還是較早的,已經有了九十年的歷史。電磁軌道炮最早由法國人維勒魯伯於1920年發明。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日等國的科學家又進行了大量秘密的研究,企圖利用這種新式武器取得戰場上的勝利,但由於材料和電力等關鍵問題無法解決,以失敗告終。戰後其他國家的科學家們,雖都對電磁發射技術表示了極大的興趣,進行了一些研究,—直未能取得理想進展。直至冷戰後,隨著美國和西方防禦思想的轉變,電磁軌道炮應用的研究重點由戰略和空間防禦向常規戰爭和戰術應用轉移。

電磁軌道炮的上艦,或許可以說一定程度上復興了海戰的「巨炮」時代

電磁軌道炮的關鍵技術之一就是代表性的是導軌耐燒蝕技術,而隨著材料技術的進步大發展,這已不是問題。隨之便是電磁軌道炮在「電」的技術上的解決,比如高頻率大電流控制技術。實際應用中,輸入電磁軌道炮的電流約為100萬安以上,在這樣的電流條件下,即使電阻很小,也會引起很大的能量損失。這主要通過採用加速器和回收炮身能量的迴路結構來解決。其次是遠射程技術,因為彈丸所受大氣的阻力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增大,因此電磁軌道炮的彈丸設計的像箭一樣細長,並且優化了炮口設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射程和射擊精度。但距離能夠以64兆焦耳初始動能和2500米/秒(約7.5馬赫)的初速度發射20千克的彈丸;高速彈丸只需要6分鐘就達到200海里以外的目標,並能以5馬赫的速度對目標實行動能碰撞的目標仍有不小差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