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成長過程中必做的7件事,你都做了嗎?

@ 2016-01-15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寶庫,爸爸媽媽可以從寶寶身上得到無比珍貴的禮物。第一次露出沒牙的笑臉,第一顆牙齒的萌出,第一句含含糊糊的「爸爸媽媽」。這都是我們生命長河中無可取代的最為珍貴的回憶。而寶寶自己也擁有著無限的潛能,而新手爸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哪些事是一定要做的呢?

1學習任何一種能力都需要勇氣

人的潛意識中,都會有這樣的信念:之所以付出是因為一定會有收穫的喜悅。當你給寶寶一個笑臉時,寶寶也會回報你一個燦爛的笑容。當你呵斥寶寶時,寶寶會委屈地撇起小嘴,甚至大哭。付出笑臉,得到笑容,這就是對寶寶的潛能開發。

2寶寶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

寶寶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爸爸媽媽的幫助和扶持。寶寶每一個進步都離不開爸爸媽媽的協助和鼓勵。請爸爸媽媽再忙也要抽出時間,陪伴寶寶健康成長。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如果爸爸總是以工作忙、沒時間為藉口,那確實不會拿出時間陪可愛的寶寶了。最終,工作永遠忙不完,失去的卻是天倫之樂,留下的是寶寶缺少爸爸陪伴的成長缺憾。

媽媽如果總是以家務多,抱怨沒時間陪寶寶玩,也很難從繁雜的家庭瑣事中抽出時間和寶寶享受快樂時光。最終,家務事還是沒完沒了,喪失的卻是陪伴寶寶成長的大好時光。

所以不管有多忙,都請儘量有效地利用和分配時間,提高效率,抽出時間來和寶寶相處,以免給自己和寶寶都留下成長的缺憾。

3和寶寶開始真正意義上的交流

2-3個月的嬰兒已經開始認識自己的手,喜歡把小手放在眼前看,兩隻手放在一起,最喜歡的是把手放在嘴裡吸吮。開始有圖像識別的能力,喜歡看笑臉,喜歡看對稱的圖形。

當聽到音樂時能從哭鬧中安靜下來,眼睛會有目的地追隨移動的物體。迴轉頭尋找聲音的來源,能夠對陌生的聲音、環境、人物有所察覺。開始發出「咿呀」聲。和寶寶說話時,偶爾能夠發現,寶寶好像出聲應答你的話,這使得父母興奮異常!

逗寶寶時,寶寶會發出會心的笑聲,不再是偶爾地,而是經常地被逗笑。這時候,寶寶和媽媽就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交流。

4快樂健康的育兒

根據日本育兒專家內藤壽七郎的理念:

嬰兒也有人格,應該受到尊重,只有尊重嬰兒,理解嬰兒,才能開啟嬰兒的心靈。

用歡快的笑臉培養嬰兒的心靈,母親安詳的笑臉對嬰兒是最好的愛撫。

全身心地傾注父母的愛。父母能夠用最樸實的感情養育孩子,孩子長大後肯定會懂得愛別人,有廣闊的胸懷。

培養有幹勁有奮進精神的孩子。孩子有了進步,哪怕是一點點,也要給予最熱烈的讚賞,嬰兒就會萌生喜悅的心情。

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穩定的情緒。經常摟抱孩子,和孩子進行肌膚接觸,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很有益。

把孩子當做父母心靈的一面鏡子,時刻照映父母的形象;父母的表現和培養孩子的方法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時刻照映在孩子的內心。

5培養寶寶具有良好的習慣

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與良好習慣的建立有密切的關係。睡覺、吃飯、大小便、洗澡、玩耍等。有些麻煩就是沒有從一開始意識到這一點,等形成了不好的習慣,再反過來改正就困難多了。

6豐富的視覺和語言訓練

寶寶能夠聽懂媽媽說的每一句話。

給嬰兒看色彩鮮艷的畫報、好玩的玩具、人物畫像,要不斷更新,吸引寶寶興趣,不斷將接寶寶看到的東西是什麼。不要認為寶寶聽不懂。

7寶寶的社會發展

多和孩子說話,並和孩子建立互動式的交談,對刺激嬰兒神經系統的語言加工能力是很重要的,有利於嬰兒社會化的發展,對日後個性發展、與人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形成都有深遠的影響。

只有給與寶寶足夠的愛和陪伴,才能讓父母和孩子都不會留有遺憾,留下生命中最美好最珍貴的回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