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99式坦克必帶的一根木頭,西方為何不用?其實用處很大!

@ 2016-01-14

我們常常能看到中國的坦克如59式、62式等坦克後面總是掛著一根圓木。很多軍迷就問了,這些坦克沒事背著一根大木頭幹嘛啊,還增加重量?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根看上去完全沒用的圓木是幹什麼用的。

別看這根圓木看上去不起眼,就是一根禿了吧唧的木頭。可是這根木頭對於坦克來說確實十分的重要,因為坦克在行駛過程重遇到麻煩的話,這根木頭就承擔起自救的重擔了。也因此,這根木頭也被成為坦克自救木。

我們都知道,坦克是龐大而笨重的鋼鐵巨獸,其重量動輒幾十噸,因此在公路等硬質路面上行駛還好,一旦遇到南方的泥濘沼澤之類的軟質地面的話,坦克就難免會發生淤陷現象。可是動輒幾十噸的大傢伙光靠拖車是很難拉得動的,而且在野外作戰的時候去哪找拖車呢?所以聰明的坦克兵想到了利用自救木的方法。其實,自救木真的只是一根普普通通的木頭,其直徑一般要求在30厘米左右,長度要求在3.8米(一般要超過車寬)。

自救木誰也說不清楚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因為自救木並不是一種制式裝備,所以沒有關於裝備的記錄,只是知道早在二戰時期就有些坦克兵在坦克上攜帶圓木了,當時攜帶這些圓木的作用當然是充當外掛裝甲了,不過在遇到淤陷情況時這些圓木還可以幫助坦克脫困,恐怕這就是最早的自救木了。

自救木的使用方法很簡單,當坦克在泥濘的道路上發生淤陷時,首先將裝在坦克尾部的自救木取下,利用掛載自救木的鋼纜和掛鉤分別裝在兩個坦克主動輪正前方履帶的中部履帶齒上,之後使用鋼纜將自救木固定。最後發動坦克,掛一擋或倒擋,並控制坦克進行轉彎動作,分別將自救木拉緊。之後保持坦克直行後給油,當圓木處於主動輪下方時,坦克應熄火,乘員在此時需要將鋼纜和自救木解除。隨後重新發動坦克,保持一檔或倒擋前進(後退),方能脫困。如果一次不能有效的脫困,可以往復這些動作。幾根自救木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不過細心的軍迷可能會發現,現在只有俄制坦克和中國坦克還在掛載自救木,而西方國家的坦克卻基本見不到自救木的影子。是說西方不需要自救麼,其實不是的,只是西方的坦克發動機的功率一般都比較大,比如美國的M1坦克,其裝備的是一台燃氣輪機,因此使得M1坦克獲得了1500馬力和27.5超高推重比,再加上其使用的矽膠履帶,因此在遭遇一般的淤陷可通過坦克車體的調整完成脫困。(下圖就是M1坦克淤陷後的樣子,隨後該車組利用強大的動力通過調整姿態完成了自救。)

不過,對於中國和俄羅斯的坦克來說,發動機的局限依然存在,在發動機馬力不足的情況下,使用自救木就是最佳的一種方法了,包括中國的99式、96式坦克之內的大部分國產坦克依然在裝備自救木。值得注意的是,解放軍的自救木並不是制式裝備,因此要求使用單位自行補給,所以經常發生解放軍訓練時不攜帶自救木而造成車輛淤陷的情況,這一現象值得反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