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恢復米格31生產線 新型重型截擊機將10年後服役

@ 2016-01-14

米格-31BM接收空中加油

近年來,俄羅斯認為其現有的空天防禦體系,已被隱身和高超威懾摧毀,急需研發新型高馬赫數空天防禦戰機彌補漏洞;俄羅斯近兩年一口氣宣布三項措施投入米格-31裝備研發,分別是升級現役飛機、恢復生產線和研發新型後繼機,估計初期投入經費不低於25.3億美元。尤其是俄宣布成立空天軍後首日,升級後的米格-31BM即舉行全境奔襲演習,擊落超聲速靶彈,打響空天軍成立後的全境防禦第一炮,米格截擊機宣示為空天軍全境空天防禦主力機種的意義尤為明顯,升級米格-31似乎不是為了節省經費的應急舉措,而是研發新型全境空天防禦高馬赫數截擊機的開端。

2014年,俄軍方宣布投入經費開展米格-41的研究。僅僅在一年後,2015年3月,米高揚總經理就宣布,新型的米格重型截擊機將在2026年服役,加入俄羅斯空軍。

米格-31系列截擊機,曾經一直是俄羅斯國土防空軍和空軍的主力裝備,拱衛著俄本土安全,令美軍和北約空軍望而生畏。近年來,由於隱身技術和高超技術的大發展,俄羅斯認為其現有空天防禦體系已被摧毀,已無力保護本土戰略反擊能力免受北約常規武器的大規模打擊。在此危急時刻,米格重型截擊機具有的防禦隱身飛機和高超飛行器的特殊能力,重新獲得俄軍方和國家杜馬高度重視。為此,俄政府針對米格-31一口氣做出恢復生產線、升級現役飛機和研發新型後繼機三大決策,並安排了大筆經費投入。而同一時期,俄羅斯卻大幅度削減了其四代隱身戰鬥機T-50的採購量。

尤其是2015年8月3日,俄宣布成立空天軍,2015年8月4日,升級後的米格-31BM即舉行全境4000千米長途奔襲軍事演習,並擊落超聲速靶彈,打響空天軍成立後的第一炮,米格截擊機宣示為空天軍全境空天防禦主力機種的意義尤為明顯,空天軍也藉此展示其全境空天防禦能力的提升。從投資力度、使用情況來看,升級米格-31似乎不是為了節省經費的應急舉措,而是研發新型全境空天防禦馬赫數截擊機的開端,由此可能掀起世界範圍全境空天防禦裝備的研發熱潮。

米格重型截擊機系列的最新發展

2013年至2015年,俄羅斯針對米格系列截擊機投入和宣傳重拳出擊,重大事件頻出(見表1)。

上述米格截擊機最新發展情況表明,發生於俄羅斯國家杜馬和俄羅斯空軍的爭論,已經完美解決,俄羅斯政府不僅沒有否定任何一方的觀點,還同時支持杜馬和空軍的建議,做出了下列四項決策:

(1)同意將大批量現役米格-31升級改裝為米格-31BM;

(2)同意恢復米格-31生產線;

(3)同意新研米格-31替代者(可能編號為米格-41),並在10年內裝備部隊。

(4)米格-31BM重型截擊機在俄羅斯空天軍中具有主力機種地位。

米格-31BM擊落的新型衝壓動力超聲速靶彈

俄羅斯認為現有空天防禦體系已被摧毀

美軍推進的隱身威懾和高超威懾,對於俄羅斯國土防空體系形成了致命威脅。俄羅斯軍方以及國家杜馬多次發出嚴厲警告,基於傳統裝備的俄羅斯國土防空體系已經撕裂和破碎。

俄羅斯《軍工信使》周報2014年第8期發表了亞歷山大·塔爾納耶夫的文章——《俄羅斯沒有可靠的空天防禦體系》。文章認為,對於俄羅斯來說,現實的軍事危險和威脅來自美國和北約。在目前形勢下,俄羅斯極為需要一個能夠可靠地保衛核遏制力量以及其他重要的戰略目標和整個國家免受潛在敵人空天襲擊的統一的空天防禦體系,但俄羅斯現在沒有可靠的空天防禦體系。在戰略層面上還沒有確定對俄羅斯全境空天防禦作戰的統一領導和統一責任,以前統一的防空體系已經支離破碎。空天防禦部隊機構的組建及新型武器裝備的列裝進展緩慢。美國正在實施瞬間全球打擊和全球反導防禦構想,這些構想要求在一小時內摧毀位於地球任何位置的敵方目標和部隊,同時保證敵人的回擊不會給自己造成不可接受的損失。

目前俄羅斯實際上擁有部門防空系統和自主的飛彈-太空系統。在第一種系統中,防空兵力和裝備被按軍、兵種區分,執行各自專門的任務。每個軍種或兵種組織對自己的特別目標進行對空防禦:空天防禦司令部和空軍及防空部隊各軍團在各自防區內組織對國家目標的防禦(最高國家和軍事指揮機關,戰略核力量,基礎設施,軍事工業,在生態上潛在的危險目標和其他目標),野戰防空司令部在諸兵種合成戰役中組織陸軍集團的防禦,艦隊司令部組織對艦隊兵力的對空防禦。因此低空監視只能覆蓋33%的俄羅斯領土,而高空監視只能覆蓋51%的俄羅斯領土。俄羅斯得到雷達監控的國家邊界長度:低空為23%,中、高空為59%。因此在發生戰爭的情況下,在對抗初期美國能消滅俄羅斯80%~90%的戰略核力量。

俄羅斯專家認為,在南斯拉夫、伊拉克和利比亞之後,俄羅斯感到巨大威脅,恐懼成為美國的下一個被摧毀國家,並且認為俄羅斯對空防禦(到20世紀80年代實際上已經是空天防禦)已被完全摧毀。

俄羅斯國家杜馬認為,現有空天防禦部隊不能夠有效地保衛俄羅斯的戰略目標不受現代化空天襲擊兵器的打擊,也不擁有為此所需的武器裝備,可靠的俄羅斯空天防禦體系已不存在。

俄羅斯大力重建空天防禦體系

從這一屆國家杜馬的工作伊始,俄羅斯開始組建空天防禦部隊;稍後,俄羅斯國家杜馬又召開聽證會,就完善國家空天防禦體系和提高空天防禦部隊的作戰能力提出了建議,並通過了議會聽證會建議,其核心是:

(1)將空天防禦部隊升格為軍種。

(2)組建空天防禦作戰的集中指揮機構——空天防禦部隊戰役戰略集團總司令部。

(3)將空天防禦部隊戰役戰略集團總司令的地位提升至國防部副部長的水平,並擔任安全委員會委員。規定在使用空天防禦部隊抗擊敵空天襲擊時,其直接隸屬於俄羅斯聯邦最高統帥。

(4)俄羅斯新軍種空天軍正式成立——由空天防禦兵和空軍合併而成的空天軍從2015年8月1日正式成立,並投入戰鬥值班。一體化軍事機構由迄今為止領導空軍的維克托·邦達列夫上將指揮。

(5)空天防禦依然由俄軍總參謀部總指揮,由空天軍總司令部直接指揮。空天軍將負責集中指揮值班中的航空、防空和反導力量,以及軌道衛星集群的發射和管理。飛彈襲擊預警和太空監控系統也是其所轄範圍。

(6)航空、防空、反導、航天部隊現在接受統一指揮,從而把為發展空天部隊制定軍事技術政策的任務放在一起一手抓。更緊密的一體化有助於提高空天部隊的使用效率,確保國家空天防禦體系逐步發展。

米格-31截擊機

米格截擊機被當作空天防禦體系的救星

俄羅斯國家杜馬認為,僅僅組建部隊還不夠,還要建立防禦能力,研發新的裝備。發展可大範圍覆蓋、快速響應的空中截擊機,被多方面提起。

俄羅斯國家杜馬認為,米格-31系列截擊機,在應對新的威脅方面,具有突出的、無與倫比的能力。目前和未來10~15年,世界上沒有能在速度、爬升性能、實用升限和其他飛行技術性能及作戰使用效能(在預定範圍內)方面可與米格-31相提並論的航空系統。

米格重型截擊機的獨特性能和發展潛力

米格系列戰鬥機和截擊機,是蘇聯一戰、二戰以及韓戰中真正立下汗馬功勞、功勳卓著的機型。

米格集團在第三代戰鬥機競賽中,因為多種原因衰落,尤其是選擇中型三代機米格-29作為其主力產品是最大敗筆,而米格-29「外戰」輸給F-16,「內戰」輸給蘇-27,是導致米格集團一直萎靡不振的最重要原因,但其重型截擊機米格-31,一直是俄羅斯國土防空軍的主力裝備,只是由於其價值一直被低估,零部件短缺,事故頻發,幾乎到了被廢棄的邊緣。

俄羅斯航空專家認為,米格-31一些關鍵的飛行技術性能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十年很可能在國內外都是無法被超越的,這些參數包括:

超聲速巡航能力:2500千米/時(馬赫數2.32),最大速度為3000千米/時(馬赫數2.82)。對比:預計T-50的超聲速巡航速度不超過1800千米/時,蘇-35隻能進行短時間(約15分鐘)的超聲速飛行(達2500千米/時);

靜升限:20600米(蘇-35為18000米,T-50為20000米),動升限為25000米;

應該指出的是,米格-31的最大飛行速度和升限不僅超過俄羅斯的蘇-35和T-50,還超過國外的F-22、F-35、「颱風」和「陣風」戰鬥機。

世界上只有一種型號的飛機——米格-31能夠加速至發射高超聲速飛行器所需的最小速度(無須專用火箭助推器)。

值得一提的還有米格-31完成了攔截以6倍於聲速(馬赫數6)速度飛行的目標的可能性研究。

俄羅斯官方已明確表示,針對米格-31恢復生產線、升級現役飛機和研發新型後繼機三項舉措,安排了經費投入。目前,沒有十分確切的經費投入數據,但根據大量的相關報道,匯總整理,還是可估算出一個大致的經費投入規模(見表2),估計其近期投入的總經費應不低於25.3億美元。

各種情況表明,面對隱身飛機和高超飛行器的威脅,俄羅斯已經認識到傳統防空體系的弱點,認為俄羅斯防空體系已經破碎甚至已被摧毀,在空天防禦出現嚴重危機的時刻,米格重型截擊機可防禦隱身飛機和高超飛行器的能力,重新獲得俄羅斯高度重視,幾乎被當成拯救俄羅斯空天防禦體系的救星,並獲得大規模的經費投入,近兩年竟然連續出台升級現役飛機、恢復生產線和研發新型後繼機三大舉措,初期投入估計應不低於25.3億美元,這給了米格-31系列截擊機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空天軍成立,米格-31BM打響第一炮,宣示其作為空天軍主力裝備的象徵意義尤為明顯,同時也喚醒了人們對米格飛機的輝煌歷史和米格設計局設計實戰對抗型作戰飛機寶貴經驗的珍視,或許米格集團將王者歸來,重新進入我們的視野,打造新型空天防禦截擊機,在世界航空史中再續輝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