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隧科技執法將上路 不取締未保持車距 抓超速、龜速及變換車道罰更多

@ 2016-01-13

宜蘭雪山隧道在南北向設置16支科技執法系統,雖然尚未正式啟用,但試用期間反而讓雪隧裡多了龜速車,目前高公局取消50公尺車距的項目,改成以人工方式取締,原本的科技執法系統主要以超速、龜速車及惡意變換車道的車輛,裝設的位置相當於單向道每1.5公里就會遇上1支,密度超級高,恐怕會讓駕駛人很緊張。

在雪山隧道聽到這個廣播,你一定 不陌生,「雪山隧道廣播,20公里以北駕駛車輛,請適當提高車速,保持車距,勿拉長車距,讓車流順暢。」

速限90公里的雪隧規定,前後車輛行車距離需要保持大約50公尺,否則原本高工局預計會讓南下26.7公里處,所設置的科技執法系統取締違規車輛,但這反而讓民眾放慢速度,導致雪隧塞車,因此高公局緊急滅火。

國道警務正范楊健表示,「雪山隧道這套科技執法系統,雖然有取締未保持安全距離的這項功能,但是這項項目不在科技執法的取締項目之內。」

▼ 密度變高!雪隧每1.5公里1支取締攝影機。

高公局104年年底在全長12.9公里的雪隧裡,南北向各裝了8支執法系統監視器,等於單向平均1.5公里就有1支,再加上南向2支、北向1支固定測速桿,合計就有19個取締設備緊盯著駕駛看,如此高的取締密度,高工局坦言,駕駛人恐怕會有心理負擔。

高公局強調,這套科技執法系統,未來只會取締超速車、慢車以及變換車道的違規車輛;行車距離則是以警方人工取締,要民眾不要擔心,范楊健表示,「驗收的最後階段是在1月底,啟用沒有這麼快,而且正式啟用,一定會等交通部公告以後,才會正式啟用。」

雪隧原本只有3支固定測速桿,平均每個月的超速違規件數就有300件,以一件3000元來說,一個月光是超速就讓政府賺進90萬元,但未來有19支取締設施,所有違規件數加起來就可以讓國庫賺飽飽,到底會讓雪隧更加順暢還是反效果,只能等實際上路後,才能見真章。(新聞來源:東森新聞)

交通部國道高速公路局今表示,雪隧科技執法系統預估今年底建置及驗收完成,目前仍在建置階段尚未正式啟用,為免系統測試時造成民眾恐慌,拉長車距並嚴重影響雪隧流量,與相關單位協商後,確定科技執法系統未來將以違規變換車道、低於最低速限、超速為優先取締項目,其他違規依現行取締方式執法,科技執法系統確定不取締未保持行車安全距離行為。

高公局表示,「雪山隧道自動化科技執法系統」未來正式啟用前,將對外說明實施日期、取締地點、取締標準及罰則,請用路人遵守行車規定,不須過度恐慌。高公局表示,科技執法系統僅為輔助執法工具之一,目的為使用路人遵守行車規定,促進雪隧行車安全,科技執法系統實施前後的行車規定以及違規罰則均相同。

另外高公局表示,雪隧隧道內已設置完整的禁止變換車道雙白實線、最高及最低速限標誌等,並透過電子看板及隧道廣播加強提醒,呼籲駕駛人依標誌及標線遵守相關行車安全規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