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就應該這麼包!准媽媽get起來

@ 2016-01-13

如何給新生兒包襁褓 准媽媽get起來

自童小仙出生後,為娘的也把蠟燭包練就起來,也就是一般的包一包,裹一裹,但有一次帶妞去洗澡,人家專業護士給包的果然不同凡響,包法既特別又暖和,回來後拆開裹上數次,研究了許久也沒有學會,只好作罷,只有沿襲普通的襁褓包裹法,想必大家也是這樣包的吧。

1. 把一塊毯子呈菱形的鋪在一個平坦的地方,將右上角折下約15厘米。

2. 把寶寶平放在毯子上,讓他的脖子處於摺痕的位置。

3. 把寶寶的右胳膊平放在他身體的右側,拉起毯子的左邊一角向右裹,把寶寶的右胳膊和身體都包進去。把毯子超出寶寶身體的部分折起來掖在他身後,越緊越好。寶寶的左胳膊要露在外面。

4. 把寶寶的左胳膊放下來,拉起毯子下面的一角蓋住寶寶的左肩膀。長出的部分折起來掖在寶寶的左胳膊下面。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之

5. 把毯子的右邊一角向外拉緊,然後從前面裹住寶寶的身體,你可以把寶寶向你的右側稍微滾一點,好把長出來的一角裹在他的背後,完成。

襁褓的好處

由於新生兒長期蜷曲於母體,出生後仍保持這一姿勢,而成長中的肢體是要放開的,所以這種入襁褓的做法是幫助其適應新的肢體順直的狀態。另外,新生兒神氣怯弱,突然聽到巨聲異響,會引起氣血紊亂而受到驚嚇,所以襁褓一定要得宜,使嬰兒的肢體舒展固定,才能避免或減少外界刺激的不良影響。新生兒剛剛出生,肌膚過於稚嫩,「不可暖衣,暖衣則令筋骨緩弱」。

新生兒的身體應該「見風月」,也就是衣著和包裹不宜過暖和包得過嚴,而且要少許著一點微風,否則,會令「肌膚脆弱」,而且容易損傷。除此之外,新生兒的衣著,最好用拆洗乾淨柔軟且吸水性好的舊棉布做成。

麼麼說說:想起老一輩人的「蠟燭包」,就不由得打怵,「蠟燭包」是我國傳統的包裹新生寶寶的方法,它先將寶寶的胳膊和雙腿拉直,然後用棉布或小被子把寶寶包裹好,最後用一條帶子把寶寶綑紮好,以此防止寶寶發生「羅圈腿」,並幫助寶寶養成手腳不亂動的習慣。我們剛出生時應該也是被這樣「禁錮」過,現在想想那時的娃兒真受罪。

當時的蠟燭包和現在襁褓的包裹意義肯定不同,老一輩是為了不讓孩子亂動彈,同時讓孩子有個好腿形。現在包裹法同樣是保暖,但只是為了讓寶寶能感受到媽媽子宮的安全感,但沒有束縛。現在的媽媽恐怕都願意選擇後者,時代在進步,我們的育兒理念也不能落後喲。


相关文章